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069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28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一 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皇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
材料三 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
—— 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
材料四 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键盘上“敲字如飞”常常代替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因为长期使用电脑,许多人只能大致记住汉字的形状,提笔却无法正确写出具体部首和结构。最近一项 调查显示,两千余名受访者中有八成的成年人承认写字有困难。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正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文化现象。  
——《人民日报》
(1)书同文的积极意义有那些?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文字发展的基本趋势
(3)钱玄同关于文字的看法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其目的何在?
(4)作为21世纪的青年应如何对待我国古老的文字?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2  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故欲借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3  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各自变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材料4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材料1与材料3分别代表哪个派别,他们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
(2)材料2属于哪一派别,它和材料3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
(3)材料4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并据以上材料,请指出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 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此前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偿还外款照旧担认,仍由各省海关如数摊还。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对外宣言》
材料三 我同盟会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已达目的,惟民生问题尚待解决。
——孙中山《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要建立至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结果怎样?
(2)据材料一、二分析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3)材料三中的论述有哪些不符合当时的实际?
(4)综合上述观点,说说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

2.单选题(共17题)

4.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按此次序排列,在中国近代化进程出现的代表人物应该是()
A.曾国藩——蔡元培——孙中山B.孙中山——蔡元培——曾国藩
C.曾国藩——孙中山——蔡元培D.蔡元培——孙中山——曾国藩
5.
启蒙运动的核心是(  )
A.感性B.理性C.人性D.个性
6.
人文主义的核心是(  )
A.提倡追求自由、幸福
B.肯定人的价值
C.资产阶级的人性论
D.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
7.
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A.是一场反对罗马教廷垄断宗教事务的运动
B.是一次西欧封建集团内部夺取宗教权力的斗争
C.是一次西欧早期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封建斗争
D.是一场西欧基督徒想改革罗马教会的运动
8.
启蒙思想家认为国家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建立的,其积极意义在于否定了( )
A.君权神授B.封建君主制度
C.封建等级制度D.资本主义制度
9.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的科技成就是
A.地动仪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指南针
10.
宋代话本和明清小说兴起和繁荣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经济繁荣为他们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
B.市民阶层兴起为他们的兴起提供了阶级基础
C.通俗文学的发展
D.话本和小说通俗易懂
11.
对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历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绘画艺术的源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B.魏晋南北朝时期顾恺之的绘画理论是中国古代绘画的开创之作
C.宋代绘画只有单一的山水画较为著名
D.明清时期,既有正统画风,也有奇特不拘一格的绘画风格
12.
明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从根本上说明
A.明代商品经济发展
B.人们对书法欣赏水平提高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人们的文化素质有较大提高
13.
下列有关《诗经》的叙说,不正确的是
A.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B.保存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诗歌
C.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共三百余篇诗歌D.内容丰富,句式自由灵活
14.
我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我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出现
②发明测量地震方位的地动仪
③创制黄道游仪
④发明简仪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②③D.①②④③
15.
下列关于唐朝诗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王昌龄的诗歌体现了宁静平和的自然之趣
B.李白的诗体现了盛唐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C.安史之乱打破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白居易的诗关心民间疾苦
16.
信息化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主要包括:
①使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联系更加紧密
②知识密集型产业在经济生活中日益重要
③传统产业脱胎换骨
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引起一场学习的革命
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
17.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认为,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救亡之道首先是
A.推翻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B.改革政治制度,扩大民主权利
C.结束军阀割据,统一中国
D.以西方文明取代中国的封建文化
18.
被称为“我们时代里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的文学作品是
A.《等待戈多》B.《人间喜剧》C.《战争与和平》D.《百年孤独》
19.
曾说过“拿破仑用剑没有办到的,我要用笔来完成”的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是
A.巴尔扎克B.雨果C.托尔斯泰D.司汤达
20.
杜维明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塑造东亚传统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这一认识表明:
A.儒学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
B.东亚发展应建立在借鉴东西方文明的基础之上
C.西方发展模式是当今东亚唯一的发展模式
D.东亚社会现代化照搬了西欧和美国的发展模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