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一 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皇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
材料三 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
—— 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
材料四 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键盘上“敲字如飞”常常代替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因为长期使用电脑,许多人只能大致记住汉字的形状,提笔却无法正确写出具体部首和结构。最近一项 调查显示,两千余名受访者中有八成的成年人承认写字有困难。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正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文化现象。
——《人民日报》
(1)书同文的积极意义有那些?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文字发展的基本趋势
(3)钱玄同关于文字的看法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其目的何在?
(4)作为21世纪的青年应如何对待我国古老的文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一 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皇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
材料三 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
—— 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
材料四 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键盘上“敲字如飞”常常代替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因为长期使用电脑,许多人只能大致记住汉字的形状,提笔却无法正确写出具体部首和结构。最近一项 调查显示,两千余名受访者中有八成的成年人承认写字有困难。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正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文化现象。
——《人民日报》
(1)书同文的积极意义有那些?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文字发展的基本趋势
(3)钱玄同关于文字的看法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其目的何在?
(4)作为21世纪的青年应如何对待我国古老的文字?
2.
(2)材料2属于哪一派别,它和材料3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
(3)材料4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并据以上材料,请指出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2 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故欲借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3 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各自变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材料4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材料1与材料3分别代表哪个派别,他们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2)材料2属于哪一派别,它和材料3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
(3)材料4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并据以上材料,请指出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 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此前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偿还外款照旧担认,仍由各省海关如数摊还。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对外宣言》
材料三 我同盟会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已达目的,惟民生问题尚待解决。
——孙中山《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要建立至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结果怎样?
(2)据材料一、二分析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3)材料三中的论述有哪些不符合当时的实际?
(4)综合上述观点,说说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 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此前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偿还外款照旧担认,仍由各省海关如数摊还。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对外宣言》
材料三 我同盟会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已达目的,惟民生问题尚待解决。
——孙中山《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要建立至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结果怎样?
(2)据材料一、二分析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3)材料三中的论述有哪些不符合当时的实际?
(4)综合上述观点,说说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
2.单选题- (共17题)
4.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按此次序排列,在中国近代化进程出现的代表人物应该是()
A.曾国藩——蔡元培——孙中山 | B.孙中山——蔡元培——曾国藩 |
C.曾国藩——孙中山——蔡元培 | D.蔡元培——孙中山——曾国藩 |
7.
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A.是一场反对罗马教廷垄断宗教事务的运动 |
B.是一次西欧封建集团内部夺取宗教权力的斗争 |
C.是一次西欧早期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封建斗争 |
D.是一场西欧基督徒想改革罗马教会的运动 |
11.
对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历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绘画艺术的源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
B.魏晋南北朝时期顾恺之的绘画理论是中国古代绘画的开创之作 |
C.宋代绘画只有单一的山水画较为著名 |
D.明清时期,既有正统画风,也有奇特不拘一格的绘画风格 |
16.
信息化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主要包括:
①使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联系更加紧密
②知识密集型产业在经济生活中日益重要
③传统产业脱胎换骨
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引起一场学习的革命
①使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联系更加紧密
②知识密集型产业在经济生活中日益重要
③传统产业脱胎换骨
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引起一场学习的革命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②④ | D.①②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