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0654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6/6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近代以来,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日益连接成为一个整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正是在北部,伟大的全球贸易公司和银行崛起,通货膨胀由南而北——受新的金银资源的刺激、受新的信贷形式及其扩展刺激、受人口增长创造的雷求的刺激,16和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

——摘编自(美)F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 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18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

——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材料三 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他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16、17世纪欧洲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历史条件及其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具体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近现代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趋势
2.
家训是我们祖先对家庭教育深入思考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极具特色的部分,至今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内容上既有一般的家训,更体现为贞节观念的强化、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作者既有帝王显宦、学究宿儒,也有普通百姓;形式上既有长篇鸿作,也有箴言、歌诀、训词、铭文、碑刻;方式上既有循循善诱的说理激励,也有家规族法的惩罚条文。
——摘编自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
材料二 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封建社会便走上了日益衰落的穷途末路。除了洋务派为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带来一股“新风”之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将西方的教育思想、家庭观念运用于对子弟家人的教育指导上,也给传统家训以局部的开新。然而,从总体上看,长达三千年之久的家训历史已经由清前期的鼎盛逐渐呈现出衰落的趋势;而辛亥革命的爆发,则标志着中国传统家训已近尾声。
——摘编自《家训:中国人的家庭教科书》
材料三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生活走上正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研究儒家思想和古代文化,我们深切地感到:传统家庭教育中的家训,又堪称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家训中充满了治理国家、安定社会、修养品德和成就事业的至理名言
——摘编自牛志平《“家训”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传统家训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传统家训变化的表现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家训的现世价值。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传统家训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两次著名的改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把法作为树立国家权力的最重要的手段来强调,关于惩罚方面,对犯罪集体负责的原则也得到了强调。他明令禁止父亲与成年之子或成年的弟兄在一户同居。为了控制的目的而把民众分成小单位的基本思想在以后的帝国时代,甚至晚至民国时代,仍行之不辄。……商鞅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以勤劳的农民和有纪律的军队为基础的统一而强大的国家,军队的士兵实际上征自农民。

——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

材料二 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史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及其对待民众的举措。
(2)材料二中张之洞分别评价了古代两次著名的改革。你如何看待他的评价,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拿破仑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一位颇具争议的杰出的代表人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拿破仑尽管在政治上实行个人集权并恢复帝制,亲自当上了法国皇帝,但他试图完成革命。早在法国大革命之初,革命的领袖们曾宣布他们的理想是推翻全欧洲的专制政体,扫除额外特权,普及共和体制,然而这一理想只是在拿破仑手中,严格地说,是在他的武力征服中,开始输出到欧洲其他国家。
——徐新《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失败反把失败者变得更崇高了,倒了的波拿巴仿佛比立着的拿破仑还要更高大些。拿破仑是战争中的米开朗琪罗。他是重建废墟的宗师巨匠,是查理大帝、路易十一、亨利四世、黎塞留、路易十四、公安委员会的继承者,他当然有污点,有疏失,甚至有罪恶,就是说,他是一个人;但他在疏失中仍是庄严的,在污点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恶中也还是有雄才大略的。
——维克多·雨果《悲惨世界》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最终“亲自当上了法国皇帝”的原因。结合史实说明他是如何“完成革命”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雨果是如何评价拿破仑的。并由此谈谈评价历史人物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2.单选题(共13题)

5.
西方学者安德鲁斯指出:“对于雅典来说,公元前6世纪初,它面临着这样一个选择:是减少公民的人数而把他们降为奴隶,还是从国外大量进口奴隶?唯有通过巨大的技术革新如近代工业革命,才可能有效地扭转这样的奴隶制局面。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古希腊民主政治存在着严重弊端
B.技术革新利于解决雅典社会问题
C.希波战争促进了奴隶贸易的繁荣
D.公民的主体意识和地位逐步增强
6.
右图为19世纪末期关于稗斯麦的一幅讽刺漫画,由此可以得知当时德国
A.尚未确立近代代议制度B.民众毫无民主自由权利
C.宰相享有最高的立法权D.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7.
农会是国民革命时期中共领导建立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权。1927年中共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这是对传统乡村社会政治关系的有力冲击。它推翻了地主阶级政府,成为新的政权形式。这说明当时
A.国内形势变化导致革命性质变化
B.土地革命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C.乡村民众政治追求高于经济诉求
D.中共注重政权建构动员农民革命
8.
列宁曾提出“我们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将作为国际社会主义的火炬,俄国人开始了,德国人、法国人、英国人将去完成”。但革命后他又提出“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必然要一方面团结各国先进工人的苏维埃运动,另一方面团结殖民地和被压迫民族的一切民族解放运动”。由此可知十月革命
A.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B.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C.实现了俄国的民族独立D.建立了社会主义阵营
9.
非洲岛国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宣布与台湾断交,这是自2000年以来第11个国家与台湾“断交”。最近巴拿马“驻台湾代表”即将卸任,但并没有宣布新任人选。这表明
A.国际社会通力促成中国统一
B.台湾当局谋求同大陆的和解
C.“一个中国”的认同度增加
D.两岸关系迎来了更大的进展
10.
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领导人多次提出要增加日本“作为政治大国的份量”,使日本成为“得到国际公认的能起领导作用的国家”。但事实上日本大国道路却是步履维艰。制约其成为政治大国的最主要因素是
A.对历史战争问逝缺乏诚恳态度B.唯美国马首是瞻缺乏独立的外交
C.长期遏制中国恶化了中日关系D.经济持续低迷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11.
唐代元稙《织女词》中吟道:“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在中国古代,手工业者为了技术的世代传承,不惟牺牲儿女婚姻幸福,使民间技术的传承走向封闭。这一现象源于
A.手工业者为防止技术外流而采取的保护措施
B.古代传统手工业没有产品交易的市场
C.手工业工艺水平低下,社会生产力发展迟缓
D.官营手工业服务对象和技术传承具有特殊性
12.
1936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期间,国民政府针对长江部分航道堵塞情况严重的问题,花大力气对长江航道进行了疏理,炸毁了威胁船只的暗礁,清理淤积的河床,扩大了长江的航运量。以上举措
A.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 适应了全面抗战需要
C. 抵制了列强的经济扩张
D. 强化了经济统制政策
13.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雄安地区设立国家级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它
A.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关键步骤
B.作为东部地区辐射中西部地区的综合门户
C.改革开放新时期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D.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4.
“这是很紧要的一个时期,上承着培根、洛克的实验哲学,下启了启蒙时期的思想家们。所以17世纪是启蒙的启蒙时期,近代的科学思维是在这个时期酝酿的。”能为17世纪成为“很紧要的一个时期”奠基的是
A.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开展
B.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
15.
罗兹·墨菲在《亚洲史》提出:“近代中国最伟大作家鲁迅那样的一些抱怨最深的人完全拒绝它(传统文化),鲁迅和其他一些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所有这一切的原因不在于外国的侵略、占领和特权,而存在于中国传统的腐朽之中,这个传统曾经一度光荣且成就辉煌,但现在已经可悲地无能而道德沦丧。”下列对材料理解有误的是
A.传统文化遭到鲁迅等人的绝对否定
B.“完全拒绝”是由于中国传统道德沦丧
C.鲁迅等人的觉醒不在于外来的侵略
D.接受西方文化是中国近代化必由之路
16.
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贯穿始终的悄节线索。它大体以叙述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活动为轴心,穿插描写了大量的人物事件,可以说是在一部主要小说上派生着许多独立成篇的其他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交织着好几个主题曲的巨大交响乐。与其风格相似的是
A.
B.
C.
D.
17.
“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这首关于张献忠沉银的传说,一直为人津津乐道,成为无数人的“寻银诀”。2016年四川彭山“江口沉银”加经水下考古发掘见诸世人。下列说法最具合理性的是
A.传说可能雄含历史真相B.考古研究主要依据历史传说
C.一切传说皆有历史依据D.历史口述详略决定史实真伪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