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4064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12/30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6年的世界局势尤其是欧洲的局势已经处在动荡不安之中,……这年,日本广田内阁的建立,加之此前意大利墨索里尼上台、德国纳粹党执政,使得法西斯主义在三国掌握政权。也是在这一年,三国结盟(参考右边漫画《(三头怪兽结盟》),并加紧备战,准备随时挑起世界大战。也是在这一年,西班牙爆发了内战。人民阵线和共和政府有苏联和墨西哥的援助,而佛朗哥的国民军则有德国、意大利王国和葡萄牙的支持。因为西班牙意识形态的冲突和轴心集团与苏俄势力的代理战争,说西班牙内战“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场‘二战的彩排’”一点也不为过。

一一根据《风起西华》(第二百十九章<西班牙内战>)改编
材料二
说起1936年的中国,也发生了很多重大的事情。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中国的大西北就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
一一摘自《中国的1936年:两种命运的决战》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三头怪兽结盟”的标志,简要分析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结合所学史实,简述作者之所以说西班牙内战“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场‘二战的彩排’”的理由。
(2)1936年在中国大西北发生的两个“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分别指什么?简要分析其各自的影响。
2.
(加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的手段……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应一并没收。
——《航海条例》1651年10月
(1)《航海条例》是谁颁布的?其目的是什么?
(2)《航海条例》的颁布引发了什么后果?
(3)为维护英国海上权威和商业利益,克伦威尔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己遣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
——《日知录》卷七
材料二
王国维曾将清代学术分为国初、乾嘉与道咸以降三个时段,其各自的特征为:“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一个“新”字,十分准确地概括出了晚清经世实学近代转型的趋向。
——黄长义《经世实学的近代转型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三
居今日而言经世……今中学以经义掌故为主,西学以宪法官制为归,远法安定经义治事之规,近采西人政治学院之意,与二三子共勉之。”
——摘自《梁启超选集》
(1)指出《日知录》的作者,并根据材料一概括该作者的治学理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魏源为例指出“道咸以降”时段,清代学术的学新之处及意义。(3)根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对魏源学术思想的发展。用一句话概括指出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治学理念与材料一作者思想之间的关系。
4.
(加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十一条各缔约中保证不取得、不建造和不定造在主力舰和航空母舰以外、标准排水量超过一万吨的战斗舰。
——《五国条约》
材料二
第一条缔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
第二条缔约各方同意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非战公约》
材料三
一九二八年的凯洛格公约是国际关系史上十分奇特的一章。其反战调门之高更是迄今为止的任何反战运动所望尘莫及的,当时全世界六十八个主权国家中有六十四个签署了这一公约,签字国之多在国际条约史上是罕见的。然而,许多参与的国家,与其说是为了维护国际和平,毋宁说是逢场作戏。它到底是“一张废纸”,还是“国际和平的里程碑”,这个问题的盖棺定论,则有待于搜集更多的档案资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加以研究和分析,才能最后得到。
——据王明中《评凯洛格非战公约》整理
(1)《五国条约》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五国条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
(3)对材料三《非战公约》中的两种看法,您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结合所学谈谈你的认识。

2.单选题(共10题)

5.
启蒙运动起源于西方社会对思想自由的新要求,它是文艺复兴以来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与文艺复兴相比较,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
②对人的崇拜发展道对理性的崇拜
③将批判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
④实现“人”和“社会”的双重觉醒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
从甲午战争后到一战爆发前,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下列企业创办于这—时期的是
①保兴面粉厂
②发昌机器厂
③大生纱厂
④继昌隆缫丝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
有学者认为,战国至西汉初农民的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园艺种植等多种经营的收入,可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这种观点
A.推翻了对古代抑商政策的固有认识
B.深化了对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理解
C.否定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D.肯定了战国至汉初私营纺织业的发达
8.
历史研究的原则是“论从史出”,这就决定了辨别史料的价值与真伪是研究的前提和关键。如:近年来,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李鸿章的争议颇多,在全面评价分析李鸿章时,以下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A.长篇历史小说、电视连续剧中的相关内容
B.李鸿章后人编的家谱
C.专家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论著
D.部分李鸿章奏折、书信的影印件
9.
唐朝贾岛在《喜李馀自蜀至》一诗中说:“往来从此过,词体近风骚。”下列作品在创作风格上,可与《风》对应的是
A.《格尔尼卡》
B.《阿Q正传》
C.《命运交响曲》
D.《唐璜》
10.
(题文)梭伦曾说:“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在改革措施中,这一观点主要体现为
A.颁布“解负令”
B.四个等级享受不同的政治权利
C.组建“四百人会议”
D.设立最高法院——陪审法庭
11.
德国大诗人歌德认为,“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时代,而卢梭则幵始了一个时代”;历史学家们更具体地指出,卢梭的思想“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这是因为卢梭
A.“主权在民”的主张
B.三权分立学说
C.自然权利学说
D.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12.
观察下图,图中场景描绘了1653年发生在英国伦敦的一幕,某人带领军队闯入议会,手中挥舞宝剑,怒气冲冲地对敢于“犯上”的议员们吼道:“恶棍们,滚开!”议会被驱散后,英国由此确立了
A.君主专制政体
B.共和政体
C.护国政体
D.君主立宪政体
13.
【加试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倾向于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这是因为
A.斯图亚特王朝力量强大
B.力图保护既得利益,巩固统治秩序
C.革命没有给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带来利益
D.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利于镇压人民的反抗
14.
(加试题)口述历史是指,“根据一定的学术原则,利用人类特有的语言文字以及录音录像设备,由叙述者和访谈者(历史工作者)双方进行合作而形成的产物。”结合上述观点,下列关于口述历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口述者身份各异,可以拓宽学术研究的视野
B.口述历史应该重视重现历史,而非解释历史
C.由于能够体现口述者的心理,故口述历史较文字历史更具生动性
D.由于所述历史为其亲身经历,故口述历史较文字历史更具真实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