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领航卷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063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5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民国时期的“总统府”,现已被建设成中国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这是我国目前最高级别、保存最完好的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
材料二 有学者说,从历史价值和政治价值上来讲,“总统府”要超过北京的故宫。故宫是我国现今保存最完整、建设最辉煌的皇家宫殿,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故宫只是明清封建王朝的标志,而“总统府”则象征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终结。从这个角度来讲,“总统府”的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都不逊于故宫,而且“总统府”以前还曾经是清代两江总督署,太平天国的天宫遗址,这种汇集交融的历史价值也是故宫所不具备的。在此设立博物馆的目的就是为了展示和宣传这些价值。
(1)近代史上,太平天国政权、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在这里颁布过哪两部体现历史发展方向的著名文献?
(2)列举近代史上在这里所发生过的反对或摧毁封建统治的三件重大历史事件。
(3)为什么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彻底完成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2.
蕴含着丰富人文精神的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者肯定知识有赖于具体的认知者。在一个人看来是真的,对他来说就是真的,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意见。所以普罗泰格拉这样教诲人,在知识方面,人以自己为准则。智者利用各种逻辑谬误和诡辩,这使研究正确的思维规律成为必要,从而加速了逻辑的诞生。
——(美)梯利《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一个好争之徒在争论的时候并不在意问题的正确与否,而只是急于说服他的听众。此刻我和这种人唯一的不同仅仅是——他想使他的听众相信他所说的都是正确的,而我想说服的是我自己。……我请你们思考的是真理而不是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死前与朋友的谈话)
材料三 自希腊之后,西方世界一直都存在理智和精神之间的冲突,但是我们也不可能把我们自己全部交给其中一个,而将另一个从我们的意识中完全除去。每一代人都尽力将精神的真理和理智的真理协调起来,并借此使内心世界的图画适合于这变动不居的外在世界的画框……希腊人没有将外在世界抽象、淡化而专顾内心世界的呼声;他们也从来没有拒绝精神而偏爱其物化的形体。对他们来说,图画和画框是契合的……
——(美)伊迪斯·汉密尔顿《希腊精神》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二中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哲学贡献,简述这些哲学贡献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对知识的获得有什么共同看法?对此,在亚里士多德的探索中有什么继承和发展?
(3)根据材料三指出,古希腊人实现“图画和画框”的契合的涵义是什么。简述14世纪左右西方为实现这样的“契合”而进行的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

2.单选题(共18题)

3.
罗马国家曾有法律规定,一个人只有参加过十次战役,才有资格竞选高级官职。在共和国时代,罗马的政治家都是行伍出身,甚至像西塞罗那样以雄辩见长的政治家,也仍然立有显赫战功。这反映了当时的罗马
A.要求领导者必须具备军事指挥才能
B.公民身份与军人身份相结合
C.注意培养政治家的综合素质
D.有尚武传统和团体主义精神
4.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如果我抱着老百姓哭,第二天,《泰晤士报》的标题会是英国首相以无耻的眼泪换取选票。而《太阳报》的标题则会是《英国首相和私生子相认》。”卡梅伦的上述言辞不能体现的是
A.英国政治精英受到广泛监督
B.英国首相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
C.英国首相必须接受下院监督
D.选民在英国政治生活中有一定地位
5.
“这个新国家创造了一种新的国家制度,国家采用一套新的原则立国,即平等、自由、民主、法治、权力平衡,它否定王权,建立了共和国。□□不仅解决了独立和统一的问题,而且使源于英国的民主和自由原则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8-19世纪时能填入上述方框的国家是
A. 德国
B. 英国
C. 法国
D. 美国
6.
1954年6月27日,尼赫鲁在欢迎周恩来的宴会上谈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说:“这些原则不但对我们两国适用,而且对其他国家也适用,对其他国家来说,这些原则很可以作为一个榜样。”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说法最准确的是
A.是中印友好关系的历史见证
B.具有超越社会制度的包容性
C.体现处理大国关系的灵活性
D.是不结盟运动的指导思想
7.
李际均指出:“从科索沃战争到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不得不承认,‘我们的领导权已经不再受到广泛拥护……在许多人的脑海中,代表我们的已经不再是自由女神,而是阿布格莱布监狱里受虐的囚犯’。”这说明
A. 利益对立是冲突产生的根源
B.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得人心
C. 美国政治军事优势已成过去式
D. 建立国际军事新秩序的必要性
8.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也发明了耕作的机器,使用了更好的耕作方法,但是看来也够奇怪的,这些也同样使许多穷苦的人民更加穷苦,并把成千上万的家庭从英国较小的农场中赶了出来。"(《英国通史》)这一材料表明英国工业革命
①推动农业生产的革命性变化
②加速了农民与土地的分离
③加剧了农村的贫富分化
④加快了农村人口的流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9.
奇波拉在《欧洲经济史》中写道:“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17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作者在此要表明的是
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B.海外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
C.血腥的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资本
D.工场手工业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
10.
经济学家罗斯托在《经济成长的阶段》中,把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六个阶段:“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其中“向成熟推进阶段”大致相当于
A.手工工场阶段
B.第一次工业革命阶段
C.第二次工业革命阶段
D.第三次科技革命阶段
11.
开始于1914年的这一轮实业投资热,被史家认为是中国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在过去的40多年里,外国公司已经在众多民生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并引发了消费的空间,民族资本正是在这一前提下,靠生产成本的低廉以及对本土市场的熟悉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材料说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前提是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与国内市场的扩大
B.洋务运动的刺激与诱导
C.经济作物种植的增加
D.政府的鼓励与扶助
12.
“把人类拉到了与普通生物同样的层面,所有的地球生物,都与人类有了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彻底打破了人类自高自大,一神之下,众生之上的愚昧式自尊。”这段话评价的是
A.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13.
古希腊智者学派特别强调人的价值。他们的思想体现了
A.现代主义
B.人文主义
C.印象主义
D.禁欲主义
14.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肯定:“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成就有
①机器的采用
②轮船的行驶
③垄断的出现
④内燃机的发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15.
马克垚指出:“所谓科学革命指的是通行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急剧转变,迄今为止,科学史上关于物质世界的一般理论总共不过三种,分别以亚里士多德、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名字命名,但真正的科学革命,实际上只发生过两次。”材料中第二次“真正的科学革命”是
A.经典力学
B.自由经济理论
C.生物进化论
D.相对论和量子论
16.
严复在《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中说:“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取骥之四蹄,以附牛之项领,从而责千里焉,固不可得,而田垄之功又废也。”在此,严复
A.认为民主政治不符合中国人的习惯
B.只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
C.批驳了“中体西用”论
D.鼓吹民主革命
17.
在历史学习中,往往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视角对历史事件作出解释和评价。下列对戊戌变法的评价中,从文化视角进行的是
A.戊戌变法在国内掀起兴学堂、办报纸、编译书籍热
B.戊戌变法是民族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
C.戊戌变法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诉求
D.戊戌变法推动知识分子由和平改良向民主革命转化
18.
史学家吕振羽1940年发表的《创造民族新文化与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对近代某一著名运动作了如下分析:“……在本质上并非革命运动,而是封建阶级的一种自救运动……在学习和设立资本主义性质的事业方面,客观上是进步的……在维护封建统治方面,则是保守的、反动的。但由此而开展了‘学校与科举之争、新学与旧学之争’。”这一运动是
A.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
D.维新变法运动
19.
孙中山在1924年后曾系统阐述民生主义的设想,提出“这种把以后涨高的地价收归众人公有的办法,才是国民党所主张的平均地权,才是民生主义”“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是要打破资本制度……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建立有助于资本成长与流通的新实业”等。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的基本内容是
A.平均地权
B.打破资本制度
C.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发展实业
D.节制资本,发展实业
20.
法国享有浪漫国度之称,这个善于从生活中获得灵感的民族一直给世人一种生性乐观向上、气质高贵优雅的美好印象。下列文艺作品中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①《巴黎圣母院》
②《自由引导人民》
③《人间喜剧》
④《拾穗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选择题(共1题)

21.如图所示,工人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800N的货物,所用的拉力F为500N,货物在50s内匀速上升5m.在此过程中,货物上升的速度是{#blank#}1{#/blank#} m/s;所做的有用功是{#blank#}2{#/blank#} J;拉力做功的功率是{#blank#}3{#/blank#} 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blank#}4{#/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