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062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20

1.单选题(共17题)

1.
1954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水平的提升
B.科技发展的需要
C.世界潮流的推动
D.对外政策的改变
2.
有学者在描述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说,这一运动使中国“开始踏入产业革命的过程,渐次脱去封建的外衣,而向近代社会方向运动”。“这一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A.“中体西用”
B.维新思想
C.民主革命思想
D.无产阶级思想
3.
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简单甚至破旧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衣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甲—道,乙—墨,丙—儒,丁—法
4.
“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
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
B.教育使人认识美德
C.人非达到目的工具
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5.
某古代著名思想家,理学之大成者,其子早丧,儿媳年轻美丽而守寡,邻人劝之曰:“父壮叔大,瓜田李下多有不便,不若找好人家而遣之。”其人曰:“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三纲五常岂不守之?”终不嫁,儿媳郁郁而终。此思想家会是
A.孔子
B.韩非子
C.朱熹
D.陆九渊
6.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罗斯福总统要求国会批准对日宣战,当时联邦参议院82票对0票通过,众议院388票对1票通过,为保护投反对票的那个女议员的人身安全,国会专门派人派车,护送她上班、回家。她在1973年去世,国会大厦前树立起她的雕像。与此最为接近的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是
A.卢梭:人生而自由,但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
B.孟德斯鸠: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C.伏尔泰: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D.康德: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
7.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高朗亭为首的第一个徽班(三庆班)进入北京,参加乾隆帝八十寿辰庆祝演出。《扬州画舫录》载:“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二腔,名其班曰三庆。”在此基础上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诞生了
A.昆曲B.元曲
C.秦腔D.京剧
8.
中央电视台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A.牛顿的经典力学
B.达尔文进化论
C.爱因斯坦相对论
D.李四光地质力学
9.
“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山去”的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普朗克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10.
“由于蒸汽机的使用,使机器的构件发生了本质变化。比如珍妮纺纱机原来是木质的,如果用蒸汽机带动的时候,木头就不行了,它就需要用铁来制造,这样对铁的需要就非常大了。”这表明蒸汽机的使用
A.推动了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
B.推动了钢铁冶炼技术的兴起
C.推动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
D.使木制材料退出英国市场
11.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辙(track)、火轮机(1iterature)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
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
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12.
标志着***思想发展和成熟的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十大关系》
13.
1954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水平
B.对外政策
C.世界潮流
D.科技实力
14.
1956年被称为充满生机活力,充满创造精神的一年,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得到发展繁荣。这一年()
A.通过了新中国义务教育法
B.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C.恢复了统一高考招生制度
D.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5.
19世纪初期世界文学作品紧密结合社会现实,以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从侧面检视和抨击了当时的社会。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充满了
A.现代主义气息
B.浪漫主义气息
C.现实主义气息
D.革命主义气息
16.
毕加索的画作《格尔尼卡》代表着一种空前重视“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的美术倾向。下面四幅作品中,与《格尔尼卡》属于同一艺术流派的是
A.
B.
C.
D.
17.
19世纪中叶,世界文学领域以批判现实主义风格为主。这类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深刻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弊端,并对之进行了剖析和强烈批判。下列作品属于这一风格的是
A.《悲惨世界》
B.《红与黑》
C.《海燕》
D.《百年孤独》

2.选择题(共1题)

18.在矩形ABCD中, {#mathml#}AE{#/mathml#} = {#mathml#}12{#/mathml#} {#mathml#}AB{#/mathml#} , {#mathml#}BF{#/mathml#} = {#mathml#}FC{#/mathml#} ,设 {#mathml#}AB{#/mathml#} =(a,0), {#mathml#}AD{#/mathml#} =(0,b),当 {#mathml#}EF{#/mathml#} ⊥ {#mathml#}DE{#/mathml#} 时,求得 {#mathml#}|a||b|{#/mathml#} 的值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