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汾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059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3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它极强的实用性,在封建社会中表现为直接满足封建王朝各方面的需要……可以说中国古代科学,一直停留在以《周易》为代表的传统科学思想和以《考工记》为代表的实用工艺技术。
材料二  由于启蒙运动的发展,“自然科学便走进了理论的领域,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就不中用了,在这里只有理性思维才能有所帮助”,理性思维就是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建立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提出科学假说,进而建立理论或理论体系。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三   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共有五次科技革命……包括两次科学革命,三次技术革命。科学革命的判断标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科学革命应该是显著改变人类的思想观念,技术革命则主要显著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上述两者的影响率和覆盖率都应超过 50%。……印度和中国则错失了一、二、三、四次科技革命,印度沦为殖民地,中国在解放前则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到了二十世纪后半叶,我们抓住了第五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升级为工业化和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
材料四   目前,世界正处于第六次科技革命前夜,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拂晓”……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方向很有可能得益于第五次信息科技革命的推动,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等学科及其交叉领域开辟出新的空间。……走向对原子、分子甚至电子进行调控的时代,进而产生新的科技突破;对暗物质、暗能量、反物质的探测很可能在 21 世纪取得突破性进展,这将极大地改变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有可能颠覆我们现有的世界观。……实现人类的“网络化生存”;量子通信将引发一场通信领域的变革;……纳米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改变人类的生活……能源和资源领域的突破……帮助我们进入低风险,高效益的后化石能源时代。
——中国科学院《2012 科学发展报告》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述中、西方科学思想的特点。结合相关知识指出近代中、西方科技发展状况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五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四放眼将来,具有儒家特色的现代性,在东亚出现的可能性极大。其实,“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塑造东亚传统方面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杜维明《儒学创新的契机》
(1)依据材料一,归纳儒家思想对封建统治所起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和目的。
(3)依据材料三,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共和运动的深入,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的?
(4)依据材料四,如何认识儒家传统在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3.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它。……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农民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变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的觉醒。
—— 1922 年孙中山谈话录
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1982 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1992 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为挽救中国革命决定依靠哪些新的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这么做的原因。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井冈山时期和延安时期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单选题(共28题)

4.
《女制男》是五四运动后流行于渭南的一首民谣: 大石桥,小石桥,母鸡踩着公鸡毛,母鸡打得公鸡跑。这反映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之后
A.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男女平等B.妇女的各项权益得到保障
C.妇女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D.国民素质得到普遍地提高
5.
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 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6.
(题文)在海湾战争过去6年之后的1997年,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还记忆犹新地写道:“美国领导的‘沙漠风暴’行动通过摧毁伊拉克的通迅能力而一举将其击溃,由此证明那些像使用巡航导弹一样得心应手地使用奔腾处理器的勇士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材料反映的信息最能说明的是
A.科技水平决定战争的胜负
B.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把人们带进了信息战争时代
C.巡航导弹的熟练操作决定战争的胜负
D.知识经济决定战争的胜负
7.
严复《天演论》的特点在于它不是赫胥黎原书的忠实译本,而是有选择,有取舍,有评论,有改造,根据事实,取便发挥的达旨。这本书之所以能引起巨大影响,原因也在这里。以下结论理解正确的是
A.进化论适用于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
B.进化论为先进中国人的探索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C.严复意在借助进化论观点唤醒国人救国图存的意识
D.严复将西方进化论与中国传统儒学结合起来宣扬变法
8.
在史学研究中,人们习惯于把孔子与苏格拉底相提并论,两位圣贤在中西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大致相当,获得的尊重与崇拜难分伯仲。孔子与苏格拉底在东西方都受到尊崇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
A.生活在同一个历史时期
B.思想主张适应了时代的需要
C.思想主张中含有人文主义思想
D.都是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
9.
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而不是从神学中引伸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
A.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B.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C.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10.
马丁•路德说:“男人必须要娶一个女人,女人必须要嫁一个男人,这是自然的必然的事……将婚姻作为圣事不仅毫无《圣经》上的依据,而且正是这种赞扬婚姻的教义把婚姻变成了一场闹剧。”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男女平等B.否定宗教信仰
C.宣扬《圣经》精神D.反对教会权威
11.
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
A.绘画艺术
B.篆刻艺术
C.书法艺术
D.戏剧艺术
12.
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是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B.达尔文C.牛顿D.爱因斯坦
13.
1976年,物理学家维索特和列文向太空发射了一枚载有时钟的火箭。他们观察到,这个时钟与放置在地球上的时钟相比,多获得了1/10微秒。这一实验可以用来验证(  )
A.爱因斯坦的相对论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普朗克的量子理论D.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14.
范文澜曾指出:维新变法使“学问分子从此在封建思想里添加一些资本主义思想,比起完整封建思想来,应该说行进了一步”。这实际上是肯定了维新变法
A.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C.引起了洋务阵营的分化
D.实现了社会政治变革
15.
下图为当代著名画家沈嘉蔚先生著名的油画《宽容》,现名《北大钟声》,画上共16人,包括陈独秀、胡适、辜鸿铭、刘师培等,都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北京大学的著名学者。从中可以看出蔡元培的教育方针是
A.立德树人
B.面向世界
C.兼容并包
D.素质教育
16.
康有为说:“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伴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二更时分)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康有为此说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儒家正统地位
B.论证变法的权威性
C.推翻满清贵族统治
D.增强国民民主意识
17.
谭嗣同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巨,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日共举之,则霏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日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这说明谭嗣同
A.主张暴力推翻清政府
B.希望回归君民共主的传统
C.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D.以儒学为变法的理论基础
18.
“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 一物之细,周不诉之科学法则……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无知妄为之风息焉。”(陈独秀《敬告青年》)这反映了陈独秀号召人们坚持
A.民主原则B.科学精神
C.文学革命D.共和原则
19.
(题文)“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不思整伤纪纲,而惟鹜心于凶器之末何钦?”这一言论是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D.革命派对立宪派的批评
20.
钱玄同的文章号召说:“青年啊,如果你还想在二十世纪做个人,你还想中国在二十世纪算个国,那么,赶紧鼓起你的勇气,奋发你的毅力,剿灭这种最野蛮的邪教和这般兴妖作怪胡说八道的妖魔!”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21.
钱穆先生在《如何研究政治史》一文中指出:“汉武时代所创始的盐铁(官营)政策,即就近代观念言,亦系一种颇为进步的经济政策。……直到清代,中国社会从未能有垄断性的大资本家出现,即是此项政制之绩效。中山先生倡导……其实亦在中国传统政制中有渊源。”那么,孙中山先生所提倡的应该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民族革命,坚决反帝
C.结束专制,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22.
印度学者奇林•福康曾说:“***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列宁主义者,(他对马列主义)给予了新的强调并拓展了这份遗产。”“拓展了这份遗产”是指
A.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B.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提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主张D.创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3.
1993年初,美国哈佛大学裴宜理教授在《中国1992》一文中指出:“1989年北京风波后,如果有人对中国领导人对改革开放的态度有所怀疑,这种怀疑在1992年烟消云散了。”“怀疑烟消云散”是因为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
B.南方谈话坚定了改革的信心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24.
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A.武装夺取政权
B.进行社会主义运动
C.联合地方实力派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25.
孙中山说:“因中国今日已为满洲人所据,而满清之政治腐败已极,遂至中国之国势亦危险已极,瓜分之祸已岌岌不可终日,非革命无以救重亡,非革命无以图光复也。”这体现了孙中山主张的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五权分立
26.
1972 年,大多数高校又开始恢复招生,但明确规定:只“选拔具有二年以上实践经验的优秀工农兵入学”,不招收应届毕业生,取消文化考试,实行“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该规定
A.简化了高校招生手续B.加快了高校招生步伐
C.有利于选拔合格人才D.不利于教育正常发展
27.
20世纪50年代,涌现出一大批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长篇小说有杨沫的《青春之歌》、梁斌的《红旗谱》;散文方面有杨朔、刘白羽、秦牧等创作的优秀作品;诗歌方面有何其芳的《我们最伟大的日子》等。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B.扫盲教育的实施
C.“双百”方针的提出D.国民经济的发展
28.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广大人民对“左”倾错误的抵制,科技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下列各项属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取得的成就的是( )
①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②“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③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④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9.
2015年11月14日的CCTV《新闻联播》报道:法国首都巴黎当地时间13号晚发生多起恐怖袭击事件,其中包括至少6起枪击和3起爆炸。目前已经有127人死亡,另外有约180人受伤。这体现了电视的功能之一是
A.娱乐休闲
B.远程教育
C.艺术欣赏
D.传播资讯
30.
“他们竭力回避尖锐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在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中追寻光和色的美,寄托自己敏锐的探索精神。”下列作品与文中描述的艺术风格相似的是
A.B.C.D.
31.
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这一现象表明
A.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
B.明清时期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C.明清官员考核标准以德行为主
D.明清时期的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

3.选择题(共3题)

32.有一位建筑师,想要建造一座房子,房子四面的窗户都对着北方,应当说这样的房子是可能的,你认为应该建在(    )
33.

下面是家蚕发育过程各阶段的形态图,其先后顺序是(    )

34.

下面是家蚕发育过程各阶段的形态图,其先后顺序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8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