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文)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058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30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人论道式智慧往往出于个人兴趣,沉溺于争辩和脱离实际。中世纪,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上帝的光环上”,尘世微不足道。现代社会的市场化和工业化构成了现代性的历史前提。对“神圣知识”观念的打破是现代性发展的重要结果,功利主义把近代人从“沉思的生活”转向行动的生活,渴望一种实用知识,使人成为自然的拥有者和主宰者。
在与宗教权威的斗争中,人们的价值观逐渐由中世纪宗教的“信仰-理性”转向“经验-理性”,由此经验证据逐步取代了传统权威,学者传统与工匠传统逐渐结合,人们强调两条获得知识的途径,即通过推理与经验。观察从科研的从属上升到主要地位,由此创立了近代科学的研究方法,打通了科学发展的康庄大道。
17世纪英国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是清教主义。正是清教的精神气质所固有的种种社会价值导致了对科学的赞许。如文德尔班所言“哲学必须是自然科学——这是当时时代的口号”
——摘编自《论科学精神特质的现代性维度》
材料二 成为现代的就是发现我们自己身处这样的境况中,它允许我们自己和这个世界去经历冒险、强大、欢乐、成长和变化,但同时又可能摧毁我们所拥有、所知道和所是的一切。它把我们卷入这样一个巨大的漩涡之中,那儿有永恒的分裂和革新,抗争和矛盾,含混和痛楚。现代化把人变成现代化主体的同时,也在把他们变成现代化的对象。现代性对立于传统,其次对立于资产阶级文明现代化(对理性、科技、进步等命题的反思),最后对立于现代性自身,即时刻警惕着现代性的任何一副面孔形成新的传统或权威。
——《现代性的五副面孔》
(1)结合材料一,概括近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及其在17世纪的最高成就。
(2)结合相关史实,阐述近代自然科学得以生成的社会土壤。
(3)试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析现代化过程中的这种分裂、矛盾与痛楚。并谈谈可以从中得到的启示。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何以故?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
——梁启超《新小说第一期•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材料二  1902年,梁启超《新小说》杂志在日本横滨创刊,是为"小说界革命"的开始。梁启超亲自撰写了《新中国未来记》,以为创刊号重头之作,"小说界革命"的创作典范。该篇“往往多载法律、章程、演说、论文等”,还写:那年正月初一日,民众举行维新五十周年大庆典,“其时正值万国太平会议新成”,“我国民决议在上海地方开设大博览会,不特陈设商务、工艺诸物品,乃至各种学问、宗教皆以此时开联合大会。各国专门名家大博士来集者不下数千人,处处有演说坛,竟把偌大一个上海,连吴淞口、崇明县,都变作博览会场了。”
“末技”“小道”能安邦,它催发了上海文学的繁荣进而惠及全国,也在文学创作上改变了传统才子佳人式的审美趣味,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可被梁启超视为核心内容的政治小说数量既不多,且只行时了二三年。
——摘编自《晚清小说界革命催生的“中国梦”》等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与“小说界革命”有关的一个论题,并论证之。(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单选题(共20题)

3.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谭嗣同在《仁学》中将儒家的“仁”推而广之,但又要求“冲决”儒家所倡导的“三纲五常”。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A.借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
B.以儒家思想作为变法理论基础
C.受制于传统思想理论未有突破
D.以“托古”为维新制造历史依据
4.
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这表明作者
A.看到了西方近代文明的弊端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是洋务运动的先驱和中坚
D.试图控制中国现代化运动的走向
5.
陈独秀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这说明陈独秀倡导新文化运动的出发点是
A.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B.引进西方政治理论与人性思想
C.传播资产阶级新思想与文化
D.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6.
14-16世纪罗马经历了约40余位教皇,教皇们不仅雇佣人文主义者进行艺术创作,给教堂进行富丽堂皇的包装,还有借助人文主义者们的才能对教会进行统治。甚至有诸多教皇是由人文才能而登上权力巔峰。这反映出
A.人权至上思想占据主流
B.人文主义思想冲击了社会观念
C.人文主义思想源于宗教
D.文艺复兴运动开启了宗教改造
7.
认为美德来自人们正确的认识,错误因为无知,最理想的生活应该是关注道德,遵循理性的指引的哲学家是
A.泰勒斯
B.普罗塔哥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8.
康德将人本身视作目的的强有力观念,为普遍权利提示了基本形式:否决权,在法律上体现为生命权、身体权和财产权、同他人产生法律关系的权利等。由此可知他
A.倡导与维护人权
B.赞成普遍民主
C.反对代议制政府
D.支持法国大革命
9.
马克思说:“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是因为他给人的心灵套上了锁链。”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路德加深了宗教对人的奴役
B.宗教改革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C.路德打破了教会的精神独裁
D.宗教改革具有双重作用
10.
某学者在论中国画的特质时说:“诚如诗人发现逃避都市的竞争的最好出处是自然,以及哲学家在自然里寻求道德的典范和人生的指引,画家也在悠悠的溪旁沉思,在深山中忘怀了自己,感到这种莫名的精神在这些无言而永恒的事物中,比在纷扰的人生和人们的思维中,表现得更清楚。”该学者论述的是中国的
A.世俗风情画
B.文人山水画
C.工笔花鸟画
D.年画
11.
明朝中期以后一大批读书人专门写通俗流行的读物,有的甚至集创作、刻板印刷和发行于一身,全方位地从事通俗文化经营,并大获其利。明末苏州人冯梦龙就是其中的代表。与这一现象的出现密切相关的是
A.士人整体道德素养下降
B.科举仕途的难度增加
C.工商市民的地位提升
D.“唯有读书高”的观念驱使
12.
下图为中国、西方重要科研成果比较图。古代中西科技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科研具有抽象性和非实用性
B.中国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
C.西方基督教扩张扼制科技文化发展
D.农耕时代中国经济领先,文明发达
13.
牛顿认为宇宙是按照可测量的、可描述的机械原理进行运转的。牛顿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与此观点相对应的结论应是其
A.促进了启蒙运动兴起发展
B.推动了现代自然科学的确立
C.为工业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D.揭示了微观世界的运行规律
14.
徐继畲在1844年《瀛寰志略》手稿中,“英吉利”一节写了2429字,使用了21个“夷”字;而1849年最后辑著成的书稿中,这一节长达7620字,却没有使用一个“夷”字。这种变化最能反映当时
A.国人由鄙视西方转向崇洋
B.中国由朝贡体制转型为近代外交
C.中国传统的华夷观受冲击
D.统治者对西方的态度从对抗到和解
15.
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对这些重大理论成果“一致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产物
B.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C.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以复兴民族为宗旨
D.都是20世纪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
16.
“抗战以来,全国人民有一种欣欣向荣的气象,大家以为有了出路,愁眉锁眼的姿态为之一扫。但是近来的妥协空气,反共声浪,忽又甚嚣尘上,又把全国人民打入闷葫芦里了。特别是文化人和青年学生,感觉锐敏,首当其冲。于是怎么办,中国向何处去,又成为问题了。”为此,***发表了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D.《论十大关系》
17.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早期强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辛亥革命后逐渐以明确反对帝国主义,追求中华民族独立为核心,“五四”运动以后则以“济弱扶倾”,支持全世界弱小民族独立为目标。这说明孙中山
A.准确地把握了民族问题的时代内容
B.随民主革命发展而不断丰富理论
C.逐步超越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范畴
D.转而致力于中国与世界革命同步
18.
1912年孙中山撰文指出,某些主义已“因清廷退位而付之实现”,当前“应实行经济革命”,使“全国人民皆享受其生产之结果”,“防止富人以其富专制毒害贫民”。其“实行经济革命”的设想主要是基于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B.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严重
C.民生主义是民主革命的目标
D.对欧美社会问题与弊病的借鉴
19.
“他们要画的只是他们亲眼目睹的物象,而且也不是在深入仔细的研究以后获得的。他们的绘画不是要唤起观众的同情或通过作品告诉观众什么道理。他们的绘画在于说明绘画仅仅作为绘画所具有的价值和重要性。”与这一观点吻合的作品是
A.
B.
C.
D.
20.
“它站起来反对18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思想、理性思想以及这些领域内的秩序”,强调“对自然之爱、上帝精神存在和感情力量之间的联系”。最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作者是
A.雪莱
B.巴尔扎克
C.贝克特
D.高尔基
21.
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莫扎特(1756——1791)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在一个客厅,而贝多芬(1770——1827)的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制度在各国普遍确立
B.文艺复兴人文思潮的影响
C.民主平等思想在欧洲广泛传播
D.普通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22.
20世纪美国好莱坞电影开始在全球攻城略地,90年代以来其在全球票房的分成高达60%以上。2018年上映的《头号玩家》除了将VR所能构建的虚拟世界极致呈现的大制作外,精彩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塑造更是体现了美国文化的精髓。据此可知好莱坞电影
A.以科技、娱乐手段渗透美国精神
B.抑制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影业发展
C.有助于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
D.推动世界价值观的融合统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