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056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7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证明,文明复兴的过程必然是文明再造的过程,文明唯有再造,方可复兴。文明的再造,是对传统文明扬弃更新的过程,既包含对传统文明优秀成分的继承和升华,又须摆脱传统文明糟粕成分的禁锢和束缚;既要保持自身文化的营养,又须汲取外来文化的活力。东西方再造文明,方法都是积极汲取古今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继承了旧文明中的有益成分,形成一种崭新的文明。
——徐坚《文明的再造与复兴》
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围绕“文明的再造与复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相关中外史实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材料分析题(共2题)

2.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中央官学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等七学。地位最高的国子学招收文武官员三品以上子孙等共300名,太学招收五品官以上子孙等共500名,四门学的学额则部分由庶民俊异者充之。国子学按《周礼》、《尚书》、《论语》等经别分班学习,太学、四门学也设五经博士讲授儒学经典。律、书、算三学的课程则主要学习律令、书法、算术等专业知识,分别规定有具体课目和修学年限。
——摘编自高时良《中国古代教育史纲》
材料二  1904年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行新学制,规定中学堂科目包括修身、读经讲经、外国语、算学、物理及化学、体操等12门,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占有较大比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取消读经讲经课,规定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仿照日本、美国学制实行普通教育、实业教育和师范教育;开始承认女子受教育权利。
——摘编自张卫民《中国教育纪元的断代工程》等
材料三  1977年以恢复高考制度为标志,掀开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篇章。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集中中央和地方等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100所左右重点大学。同时“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到2000年基本形成了两级(部委、省级)管理、以省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2021万人,是1998年的4.5倍,是1949年的172倍多,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首位。
——摘编自韩梦洁、宋伟《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区域结构的制度安排与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中央官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学校教育的新变化,并简述其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原因。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127年金朝攻灭北宋,疆域扩大至中原地区,但内部制度却是女真旧制、辽制、宋制并存。中央实行勃极烈制度,由女真完颜氏贵族共治国政。1135年金熙宗即位后,起用降金宋臣,以唐宋制度为依据推行汉官制度。其中确立的新中央行政体制,特别是宰辅之制,是金朝推行汉官之制取得的巨大成功。“尚书令、左右丞相、平章政事,是谓宰相。左右丞、参知政事,是谓执政。”尚书省作为宰辅机构,统辖整套行政机构,其中最主要的是六部,六部职能与唐朝基本一致。金熙宗的官制改革遭到诸多女真大贵族的激烈反对,新的汉官之制直到海陵王正隆元年(1156年)才最终完成,整个过程历时十七年。
——摘编自李锡厚、白滨《辽金西夏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金熙宗官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金熙宗官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3.单选题(共22题)

4.
从下列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中,能推出的正确结论是
技术门类
西方发明
上海
重庆
铁路
1825年
1876年
1934年
电话
1876年
1882年
1912年
电灯
1881年
1882年
1906年
汽车
1896年
1909年
1928年
 
A.开辟为通商口岸有利于城市发展
B.近代中国基本实现近代化
C.上海最先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近代中国东西部均衡发展
5.
“他们没有能够利用清王朝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长期存在的、很难解决的矛盾,阻止两者相互勾结反对自己”,“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有利于集中力量打击主要敌人清王朝,避免两面受敌。”材料评价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6.
“准许各国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12个战略要地派兵驻扎;北京到大沽的炮台一律拆除;天津周围20里之内不准中国军队驻扎”。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表明
A.列强侵略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B.中国完全沦为列强殖民地
C.列强改变了瓜分中国的做法
D.清政府放弃一切自强努力
7.
从1935年4月起,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在武汉周围100公里范围内建立环形工线。到1936年8月,已经设立了野炮掩体36处、观测所12个、兵员掩蔽部3个等,此外还完成了战时通信系统建设。国民政府的意图是
A.应对日本的不断侵略
B.加强“围剿”红军
C.夺取武汉会战的胜利
D.削弱地方军阀势力
8.
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选出的18名政府委员中,共产党员6人,其他非党人士12人,其中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中间分子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一做法
A.表明中国政治民主化基本实现
B.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
C.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确保土地革命得以顺利开展
9.
下图是漫画家廖冰兄创作的一组时政漫画的一部分。其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A.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B.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C.抗日战争胜利
D.三大战役胜利
10.
历史地图可以直观体现历史的发展演变。下列历史地图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③①④
D.③①④②
11.
据中国网刊载:1973年,***委托民主人士章士钊前往香港与台湾人士接触,商谈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事宜。1975年,年迈的蒋介石思乡心切,委托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密约***访问台湾。这些做法
A.表明两岸之间矛盾基本消除
B.彰显了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C.结束了两岸之间的军事对抗
D.宣告了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
12.
1953年下半年,上海市报社、出版社和剧团纷纷通过宣传画、故事书、越剧、话剧、相声等形式,大力宣传人民当家作主的主题。这是为了
A.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营造舆论氛围
B.大力宣传一五计划的重大成就
C.庆祝朝鲜战争胜利提高了国际地位
D.动员选民参与人大代表的选举
13.
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些思想家谴责理性主义把感情的自发性、人的个性、天才的灵感从属于冷冰冰的理性化规则,他们把其看成是法国的文化霸权。材料意在强调
A.启蒙运动阻碍了思想解放
B.启蒙运动根植专制传统
C.理性主义摒弃了人文主义
D.对启蒙运动的人文反思
14.
在宗教改革时期,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把《圣经》译成英语,并主张《圣经》是信仰唯一的根据。同样,马丁·路德也于1534年译出德文本的《圣经》。这些做法在当时
A.削弱了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
B.彻底摧毁了罗马教皇的政治权威
C.推动了欧洲的民主政治进程
D.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
15.
“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以及结合体中每一个体的自由。在卢梭看来,达成这一目的最好的方式是
A.订立社会契约
B.保障信仰自由
C.推行三权分立
D.废除私有制度
16.
普罗塔戈拉认为,神不过是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想象出来的;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思想,认为“所有的信徒都是牧师”。二者的主张都
A.打破了天主教会权威
B.凸显了理性至上观念
C.肯定了个人的自主性
D.有利于人的道德完善
17.
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上述变化表明当时
A.人文主义思想传播迅速
B.宗教改革沉重打击天主教会
C.法国是欧洲的文化中心
D.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普及
18.
下图所示是北宋苏轼的行书代表作《寒食帖》,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时所书的五言诗作。全贴字字间断,但在笔意上字字相连,“寓忧患之意于点画使转之中”,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据此可推知
A.宋代文化政策高压专制
B.宋代书法开始成为自觉的艺术
C.宋代书法崇尚有意无法
D.行书是宋代最盛行的书法类别
19.
“文学是时代的镜子”。下图所示东西方两部文学巨著,其产生的相似社会背景是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宗教神学束缚思想
C.人文主义成为社会思想主流
D.工商业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20.
1610年,欧洲耶稣会传教士曼纽尔·迪亚士在《天问略》中文版中告诉中国读者,最近一位著名的西方智者已经设计制造了一个极好的工具。通过这个工具,月亮看起来放大了1000倍,土星的光环也清晰可见。下列评价与这位西方智者的科学贡献相符的是(  )
A.揭示了生物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
B.建立了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
C.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D.为现代物理学提供理论基础
21.
1896年梁启超发表《西学书目表》,著录译书约300种,分西学(电学、化学等)、西政(官制、法律等)、杂类(游记、报章等)三大类。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出现全盘西化的思想倾向
B.译书水平的不断提高
C.已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D.变法维新的时代呼声
22.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这一认识
A.表明新中国建设已摆脱了苏联模式
B.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基础
D.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3.
“他们把绘画止步于视觉感知,痴迷于阳光下的色彩世界,从而彻底改观了西方写实绘画的色彩效果和造型观念。”这一评论针对的美术创作实践
A.受到了影视艺术的直接影响
B.重视表现光色变幻中的客观物象
C.宣告了现代主义美术的诞生
D.追求夸张变形和抽象的表现形式
24.
以现实为基础,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绚丽多彩的想象和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下列属于这种思潮的作品是
A.
B.
C.
D.
25.
1920年初,陈独秀在武汉发表演说,指出必须“实行共同劳动工作,不使无产的苦、有产的安享”;“不使田地归私人传留享用,应归为社会的共产”。这可直接佐证当时
A.封建礼教正统地位严重动摇
B.知识分子关注社会改造问题
C.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的主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