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以来西方民族国家El益崛起,他力图建立以单一民族为基础的不受教会控制的民族国家。16世纪布丹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历史国家观,进而提出了“主权,,观念,近代意义的国家概念由此产生。英国思想家霍布斯与洛克二人用自然法理论阐述国家起源,厥功至伟,认为国家是人民契约、人民让渡自己部分权利的产物。由于被授予权力者也是契约的参加者,也要受契约束缚,如其违约,也要受惩罚,人们有权反抗,甚至重新订约,另立新的统治者。依据自然法则,伏尔秦提出“人人自由,人人平等”理论。洛克指出:“人们联合成为国家和置身于政府之下的重大的和主要的目的,是保护他们的财产。”
——摘编自庞金友《近代西方国家观念的逻辑与谱系》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梁启超发文说:“今天下之可忧者,莫中国若;天下之可爱者,亦莫中国若。吾愈益忧之,则愈益爱之;愈益爱之,则愈益忧之。”l912年孙中山又进一步指出:“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如美利坚之合黑白数十种之人民,而冶成一世界之冠之美利坚民族主义,斯为积极之目的也。五族云乎哉。夫以世界最古、最大、最富于同化力之民族,加以世界之新主义,而为积极之行动,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吾决不久必能驾美迭欧而为世界之冠。”
——摘编自曾科+《近代中国人的国家观念与世界意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中西方国家观念的主要区别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西方国家观念的共同影响并谈谈启示。
材料一 14世纪以来西方民族国家El益崛起,他力图建立以单一民族为基础的不受教会控制的民族国家。16世纪布丹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历史国家观,进而提出了“主权,,观念,近代意义的国家概念由此产生。英国思想家霍布斯与洛克二人用自然法理论阐述国家起源,厥功至伟,认为国家是人民契约、人民让渡自己部分权利的产物。由于被授予权力者也是契约的参加者,也要受契约束缚,如其违约,也要受惩罚,人们有权反抗,甚至重新订约,另立新的统治者。依据自然法则,伏尔秦提出“人人自由,人人平等”理论。洛克指出:“人们联合成为国家和置身于政府之下的重大的和主要的目的,是保护他们的财产。”
——摘编自庞金友《近代西方国家观念的逻辑与谱系》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梁启超发文说:“今天下之可忧者,莫中国若;天下之可爱者,亦莫中国若。吾愈益忧之,则愈益爱之;愈益爱之,则愈益忧之。”l912年孙中山又进一步指出:“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如美利坚之合黑白数十种之人民,而冶成一世界之冠之美利坚民族主义,斯为积极之目的也。五族云乎哉。夫以世界最古、最大、最富于同化力之民族,加以世界之新主义,而为积极之行动,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吾决不久必能驾美迭欧而为世界之冠。”
——摘编自曾科+《近代中国人的国家观念与世界意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中西方国家观念的主要区别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西方国家观念的共同影响并谈谈启示。
2.
思想的发展具有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晚明,……随之而来的是精神文化、道德伦理也相应地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的理学,由于其弊端日显,而渐渐为士人们攻讦和唾弃。一种崭新的革新运动悄然兴起。从而在晚明泛起了一股汹涌澎湃的人文主义思潮,在中国思想文化解放史上刻下了深深的印痕。……是不可能完成社会转型历史使命的
——摘编自高建立《晚明人文主义思潮与社会风习的转变》等
材料三 “在文化氛围上,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以改良过的欧美新文化替代旧文化,进一步启迪了民智,沟通了东西文化交流,使中国对西方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个层次;在思想上,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也塑造了中国现代文人自由主义思想,并使自由主义、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并列为现代中国三大思潮
——《中国近代史纲要》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晚明人文主义思潮是“不可能完成社会转型历史使命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由主义和三民主义、共产主义三大思潮形成的原因。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晚明,……随之而来的是精神文化、道德伦理也相应地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的理学,由于其弊端日显,而渐渐为士人们攻讦和唾弃。一种崭新的革新运动悄然兴起。从而在晚明泛起了一股汹涌澎湃的人文主义思潮,在中国思想文化解放史上刻下了深深的印痕。……是不可能完成社会转型历史使命的
——摘编自高建立《晚明人文主义思潮与社会风习的转变》等
材料三 “在文化氛围上,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以改良过的欧美新文化替代旧文化,进一步启迪了民智,沟通了东西文化交流,使中国对西方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个层次;在思想上,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也塑造了中国现代文人自由主义思想,并使自由主义、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并列为现代中国三大思潮
——《中国近代史纲要》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晚明人文主义思潮是“不可能完成社会转型历史使命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由主义和三民主义、共产主义三大思潮形成的原因。
2.单选题- (共10题)
3.
美国历史学教授尼尔·弗格森在2010年发表的题为《全球力量格局向东倾斜的10年》一文中说,就在这个10年接近尾声的时候,他才真正领悟:“我们正在经历500年西方统治的最后阶段。西方世界体系的源头在欧洲,在过去几个世纪内凭借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欧洲将其市场经济和文化开枝散叶,成功地以较少的人口统治了世界几百年。然而我们已经看到,未来的世纪将是一个美国霸权逐渐削弱、世界重心重新向东方倾斜的进程。”下列关于材料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欧洲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一直是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 |
B.欧洲能够长时期主导世界缘起于工业化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
C.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格局尚未真正形成 |
D.当今国际格局西方整体上仍然占主导地位,但其影响力逐渐在减弱 |
4.
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据此可知,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中西方政治制度不同 | B.中西方传统文化不同 |
C.启蒙及现代化的原动力不同 | D.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差异明显 |
5.
泰勒斯因为见到水有三态的变化,进而推想其他物质的形成也是依据相同的原理,提出“万物皆为水”的理论;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节制肉身的欲望,解放灵魂,以唤起因肉体牵绊而被遗忘的知识”。柏拉图认为“所有人类感官感受到的知识和价值,都源自于理性世界”。三位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
A.形成于雅典民主由盛转衰的时期 |
B.与智者学派的基本观点完全对立 |
C.启迪着人们理性思考问题的智慧 |
D.以隐晦的比喻来解释事物的成因 |
6.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这里“相通的地方”指的是
A.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作用 |
B.都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
C.都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平等 |
D.都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
7.
论文的关键词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的关键词有“哲学家”,“美德即知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普罗泰戈拉 |
B.苏格拉底 |
C.孔子 |
D.墨子 |
9.
1895年,严复在《直报》上连续发表政论文章,痛诋尊崇君主专制思想,而盛赞西方民主政治;指斥“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而人民才是国家的“真主也”。据此推知,严复
A.否定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 |
B.宣传了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
C.是近代中国的启蒙思想家 |
D.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 |
10.
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介绍了西方的政治制度。他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在于,国家议员和总统自下而上地由民众选举,议会对于来自民间的意见,“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循同”。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书对开阔人们的眼界起了积极作用 |
B.魏源认识到了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 |
C.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
D.魏源在该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
11.
1816年,由于海难,法国一百五十多名乘客被贵族舰长抛在临时搭制成的一只木筏上,最后只有10人幸存下来。籍里柯聆听幸存者的叙述,激发灵感,创作一幅饱含激情和想象力的油画——《梅杜萨之筏》,再现那惊心动魄的场面。该油画的风格属于
A.古典主义 |
B.浪漫主义 |
C.现实主义 |
D.印象主义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