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思想解放促进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西学东J斩”近代科学的传入,……为思想界注入崭新的时代气息。明清之际,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反映手工业、商品经济发展,代表新兴市民阶级利益,重科学、讲实际,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材料二 英国哲学家罗素给启蒙运动下了一个很简洁但也很中肯的定义。“启蒙运动本质上是对有独立见解的知识活动的价值重估,其目的完全是为了在以往一直黑暗的地方散布九明。”
材料三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许多人,都对封建文化旧思想进行过抨击和批判。他们在反对旧学、提倡新学,批判“中学”、提倡“西学”的同时,以新的思想内容,新的形式风格,在许多思想和文化学术领域有所创新,有所建树。
材料一 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西学东J斩”近代科学的传入,……为思想界注入崭新的时代气息。明清之际,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反映手工业、商品经济发展,代表新兴市民阶级利益,重科学、讲实际,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摘编自晃福林《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材料二 英国哲学家罗素给启蒙运动下了一个很简洁但也很中肯的定义。“启蒙运动本质上是对有独立见解的知识活动的价值重估,其目的完全是为了在以往一直黑暗的地方散布九明。”
——摘自张志伟《西方哲学智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任举一位启蒙思想家并概括其思想主张。材料三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许多人,都对封建文化旧思想进行过抨击和批判。他们在反对旧学、提倡新学,批判“中学”、提倡“西学”的同时,以新的思想内容,新的形式风格,在许多思想和文化学术领域有所创新,有所建树。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一1919》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历史意义。2.单选题- (共25题)
2.
他公然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者”。他认为臣对君的关系不是奴仆而应是平等的“师友”,无须“杀身以事君”,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这里所说的“他”是指
A.朱熹 |
B.李贽 |
C.王夫之 |
D.黄宗羲 |
3.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宋明理学家提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他们共同强调的是
A.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
B.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
C.人的主观感受的重要性 |
D.人的客观存在的重要性 |
4.
文艺复兴后,高耸入云、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建筑师们热衷于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以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这表明当时
A.几何学发展彻底改变了设计理念 |
B.建筑的宗教功能和意义被弱化 |
C.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 |
D.复古风格成为建筑领域的主流 |
5.
西方启蒙思想家将可能作恶的权力称为“无赖”“非天使”“有限理性”等,核心指向一点:即认为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他们主张
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 |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真正平等 |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
D.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 |
6.
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的学说”的提出者
A.孟德斯鸠 |
B.狄德罗 |
C.洛克 |
D.伏尔泰 |
8.
有人认为,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理论依据是
A.社会契约论 |
B.三权分立 |
C.天赋人权 |
D.法律至上 |
9.
下列属于宗教改革运动中新教观点的有
①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得救
②简化宗教仪式
③主张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④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①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得救
②简化宗教仪式
③主张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④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10.
下列对苏格拉底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认同智者学派的某些观点,但不属于智者学派
②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③著有《理想国》一书
④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①认同智者学派的某些观点,但不属于智者学派
②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③著有《理想国》一书
④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A.②④ |
B.①④ |
C.①③ |
D.①② |
11.
“从未有过一个时代对传统观念抱有那样的怀疑态度,对人的理智能力和科学威力抱有那样的信心,对大自然的规律性与一致性抱有那样坚定的信念。”文中所说的这个时代是指
A.文艺复兴时代 |
B.宗教改革时代 |
C.启蒙运动时代 |
D.殖民扩张时代 |
12.
下图是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画中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舒怀、孤芳自赏、清高脱俗的情趣。该画属于


A.风俗画 |
B.文人画 |
C.宫廷画 |
D.山水画 |
14.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为成功研制青蒿素,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家或医学奖。小明同学对中医药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他收集下列相关资料,正确的是
A.《黄帝内经》提出了辩证施治 |
B.《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
C.《伤寒杂病论》提出中医“四诊法” |
D.华佗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
15.
古代中国有种发明成果被证明是表达人类思想最令人满意的书写材料,虽说日新月异的科技使得传播信息有了更为丰富的媒介,但它仍然是不可替代的重要媒介。这种发明在什么时期已经出现
A.先秦 |
B.秦 |
C.西汉前期 |
D.隋唐之际 |
16.
屈原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屈原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
②屈原的作品反映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③屈原的代表作品是《楚辞》
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对屈原作品的最好评价
①屈原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
②屈原的作品反映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③屈原的代表作品是《楚辞》
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对屈原作品的最好评价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①③④ |
17.
假如你是生活在两汉时期,你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是
①印刷发行你的个人自传
②利用《授时历》来指导农业生产
③可以用浑仪来观测天象
④借助《九章算术》进行数学理论研究
①印刷发行你的个人自传
②利用《授时历》来指导农业生产
③可以用浑仪来观测天象
④借助《九章算术》进行数学理论研究
A.②③④ |
B.①③ |
C.③④ |
D.全部无法享受 |
18.
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一书写道:“1870年以后物理学不断有新的发展,经过一场范式的危机,进入20世纪以后,物理学由量变进入质变,开始了革命性变革。”这主要体现在
A.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
B.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
C.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 |
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
19.
鸦片战争期间,一些外来新词语如政治(politics)、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火轮机(steamer)等在东南沿海官民中逐渐流传开来。这反映了我国沿海居民
A.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
B.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 |
C.引领国人学习西方先进文明 |
D.力图改变晚清的政治制度 |
20.
从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到1987年的中共十三大,是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的五年。通过这五年的探索,我们在理论、路线和政策上树起一面旗帜,取得两大突破。这“两大突破”是指
A.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B.解决姓“资”姓“社”问题,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C.明确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
D.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
21.
为纪念孙中山生前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南京国民政府于1928年将植树节从清明节改为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改革开放后,我国也以此日为植树节。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的是
A.民族主义 |
B.民权主义 |
C.民生主义 |
D.民主主义 |
22.
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A.武装夺取政权 | B.走十月革命道路 | C.建立责任内阁 | D.实行新三民主义 |
23.
***的著作《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分别是下列哪个时期的
①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
②土地革命时期
③抗日战争时期
④新中国即将成立时期
①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
②土地革命时期
③抗日战争时期
④新中国即将成立时期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①③ |
24.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开办了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把识字小黑板挂到田间地头、车间厂房、休息场所。这说明当时中国
A.努力发展高等教育 | B.大力普及义务教育 |
C.注重培养工农兵学员 | D.重视扫除文盲教育 |
25.
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这主要是为纪念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
D.“银河—I号”研制成功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