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传统,它对精神迷失、“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材料三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黄宗羲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3)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的原因。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一 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传统,它对精神迷失、“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黄伊梅《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
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这就是诚信。材料三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黄宗羲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及其社会根源。(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3)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的原因。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
进入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从“夷务”到“洋务”
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蛮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问题二、从“淫巧”到“长技”
鸦片战争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士类。”19世纪40到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
问题三:从“臣民到“国民”
19世纪的报刊揭帖,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进入20世纪;国”权”话语渐取代了“臣民、子民”话语
(1)根据材料分析,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2)结合相关知识,分析促使人们对西学的态度由排斥到接受的各种因素。
(3)结合19世纪末一20世纪前2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4)从社会转型角度指出上述变化反映的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全球史观认为,自19世纪中期开始,中国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指出材料中三个问题的变化与“世界潮流”的关系。
问题一:从“夷务”到“洋务”
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蛮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问题二、从“淫巧”到“长技”
鸦片战争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士类。”19世纪40到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
问题三:从“臣民到“国民”
19世纪的报刊揭帖,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进入20世纪;国”权”话语渐取代了“臣民、子民”话语
(1)根据材料分析,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2)结合相关知识,分析促使人们对西学的态度由排斥到接受的各种因素。
(3)结合19世纪末一20世纪前2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4)从社会转型角度指出上述变化反映的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全球史观认为,自19世纪中期开始,中国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指出材料中三个问题的变化与“世界潮流”的关系。
2.论述题- (共1题)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萧功秦认为,继***模式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模式。
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更具体地说,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不断进行修正。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体现的改革思想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首先,社会主义不是贫困,社会主义就是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其次,要发展生产力。第三,要改革开放,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对发展生产力有用的东西。第四,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因此,就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则。邓小平本人把他的思想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
据《世纪大讲堂》整理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述邓小平模式。(要求:观点明确,层次分明,史论结合,叙通顺流畅,200字左右)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萧功秦认为,继***模式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模式。
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更具体地说,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不断进行修正。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体现的改革思想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首先,社会主义不是贫困,社会主义就是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其次,要发展生产力。第三,要改革开放,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对发展生产力有用的东西。第四,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因此,就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则。邓小平本人把他的思想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
据《世纪大讲堂》整理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述邓小平模式。(要求:观点明确,层次分明,史论结合,叙通顺流畅,200字左右)
3.单选题- (共20题)
4.
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 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 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A. 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 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5.
“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下列各选项中,符合这一规律的是
A.牛顿力学体系﹣﹣蒸汽机﹣﹣工业革命 |
B.电磁感应理论﹣﹣发电机﹣﹣第二次工业革命 |
C.内燃机﹣﹣汽车、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 |
D.相对论﹣﹣电子计算机﹣﹣第三次工业革命 |
6.
1992年,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邓小平到经济特区视察“在全国引发起自由市场经济改革的新浪潮”。材料中的“新浪潮”的实质是( )
A.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 B.建立国有企业现代制度 |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加人世贸组织以扩大开放 |
7.
“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有力地打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的科学成果是
A.自由落体定律 | B.经典力学体系 | C.生物进化理论 | D.细胞研究成果 |
8.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下列能反映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是
A.赎罪券可以使人的原罪得到赦免 |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
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
D.上帝的救赎使人得救 |
9.
苏格拉底说:“你是一名雅典人,属于智慧和力量而著称于世的最伟大的城市。你只注意尽力获取金钱以及名声和荣誉,而不注意或思考真理、理智和灵魂的完善,难道你不感到可耻吗?”该言论的历史背景是
A.梭伦改革 |
B.雅典民主制衰落 |
C.克里斯提尼改革 |
D.希波战争 |
10.
“启蒙精神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些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那些被“毁灭性的批判”的观点不包括
A.上帝是宇宙的主宰 |
B.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
C.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
D.只有君主才有思考、决策的权利 |
11.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
12.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
13.
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结、积淀,人们的思想、情感在这里郁积释放。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①发展顺序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一元曲
②唐朝科举制度以诗赋取士造就了诗歌的辉煌沿
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作者被誉为“诗圣”
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为豪放派的代表作
①发展顺序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一元曲
②唐朝科举制度以诗赋取士造就了诗歌的辉煌沿
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作者被誉为“诗圣”
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为豪放派的代表作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14.
“笔墨当随时代”,绘画艺术要有时代精神,就要有创新。然而,不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创新很难有稳固的根基。这表明绘画艺术的发展要
A.正本清源,独树一帜 |
B.薪火相传,推陈出新 |
C.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D.各美其美,和而不同 |
15.
中央电视台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A.牛顿的经典力学 |
B.达尔文进化论 |
C.爱因斯坦相对论 |
D.李四光地质力学 |
16.
戊戌政变后,慈禧对李鸿章说:“人说你是康党”。李鸿章对曰:“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李鸿章被误认为“康党”的原因是
A.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B.创办淮军形成地方军阀势力 |
C.创办了近代最早的民族工业 |
D.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
17.
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应分别出自
A.《民报》、《时务报》 |
B.《民报》、《天演论》 |
C.《天演论》、《时务报》 |
D.《海国图志》、《天演论》 |
18.
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分别经过了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科教兴国”和“科学发展自主创新”的发展变化,中国科技发展在半个多世纪里完成了西方科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这说明中国科技
A.违背历史发展规律 | B.攻坚重点始终不变 |
C.符合中国实际国情 | D.受苏联模式影响较大 |
19.
人民网发表的一篇文章曾指出:“二为”方向并不限制艺术家的创作性,而是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这里的“二为”方向是指
A.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 |
B.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
C.为党和政府服务,为人民服务 |
D.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共产主义服务 |
20.
1951年10月,中国的政务院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把技术学校、专科学校列入正规的学校教育系统。同时对高等学校的院系也进行了调整,特别是高等工业院校得到很大的加强。中国进行上述学制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
B.引进“苏联模式”培养人才 |
C.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 |
D.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
21.
《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含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下列文学作品中,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A.《巴黎圣母院》 | B.《高老头》 |
C.《十日谈》 | D.《母亲》 |
22.
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他用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多种复杂的情感”。文中他的作品是
A.《马拉之死》 |
B.《格尔尼卡》 |
C.《日出·印象》 |
D.《自由引导人民》 |
23.
TheBeatles即披头士,是一支成立于1960年的英国著名摇滚乐队,他们服饰怪异,使用乐器简单、随意,节秦“离调”,以反叛的形象表达他们对传统理性的否定。这一艺术风格属于
A.理性主义 |
B.现实主义 |
C.浪漫主义 |
D.现代主义 |
4.选择题- (共4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