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050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2/6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和思想领域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2年,日本学者汤浅光朝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近代科学成果进行定量分析时发现,从16世纪至20世纪,世界科学中心发生了5次大的变迁,即: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转移周期大约为80年,科学史界称为“汤浅现象”。
材料二  1751年,在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主持下开始编撰一部《百科全书》,全名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技艺详解辞典》.参加撰稿的多达160人,其中有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鸿,自然科学家达朗贝、孔多塞,哲学家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巴赫,文学家博马舍,经济学家魁奈、杜尔阁等人。参加编撰的作者被人们尊称为“百科全书派”。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极大,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百科全书的编写,既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又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
——刘柞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第二版)
材料三  1917年蔡元培演讲宗教信仰,演说词发表于《中华新报》,其中提出科学无法解决时间和空间的问题,只能靠哲学解决。当时在日留学的许崇清发文反驳:“方今自然科学界关于时空(即宇与宙)之研究,则有爱因斯坦于1905年发表之‘相对性原理’”,然后他简要介绍了狭义相对论,就此成为中国介绍狭义相对论第一人。1920年蔡元培对爱因斯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科学中心形成的突出表现,并指出它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科全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近代中国知识界对爱因斯坦的态度。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文化思想启蒙由潜流到洪涛,需要三方面的转化条件。其一是政治局势的逼迫,其二是民族文化心理壁垒的松动,其三是强有力的宣传鼓动队伍的组成。
——摘编冯天瑜《中华文化史》等
材料二  1905年孙中山《同盟会宣言》中指出:“在今汉人倡率义师,殄除胡虏,此为上继先人遗烈,大义所在,凡我汉人当无不晓然”。1919年孙中山在演说中指出:“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达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以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
——整理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法国启蒙思想家马布利认为:“自然界并没有创造国王、统治者、庶民和奴隶,人生下来是完全平等的。”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陈独秀认为,中国欲求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法国启蒙思想家梅叶大声疾呼:“世上穷人们受各种迷信及偶像崇拜欺骗的时间已经够久了……该是打开穷人的眼界,向他们说明全部真相的时候了。”
——摘编自《法国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近代文化思想启蒙由潜流到洪涛,需要三方面的转化条件”,试以中国19世纪末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05~1919年间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客观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

2.单选题(共17题)

3.
法国历史学家德尔玛指出:现代欧洲文明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因为欧洲人从希腊那里‘继承了关于任何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而从罗马那里“继承了一种政治的和法律的思想,一种范畴”。对“动力线”和“一种范畴”的理解最全面的是
A.人文主义思想和民主政治形式,国家尊重个人权利
B.人民主权原则和轮番而治方式,个人尊重国家利益
C.公民人会机制和陪审法庭监督,个人和团体的权利
D.个人主义理想和民主社会观念,国家的权利和利益
4.
下图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某一时期中共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A. 1921年和1922年
B. 1937年和1938年
C. 1927年和1928年
D. 1949年和1950年
5.
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方震说:“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指的是
A.智者运动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C.文艺复兴宗教改革D.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6.
当时儒家“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有何主要不同
A.讨论主题不同
B.价值取向不同
C.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
D.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
7.
古希腊一位哲人说:“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他又一个著名的观点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生而平等
D.信仰得救
8.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西方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表现在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
9.
卢梭说:“没有一个人富得能够购买他人,没有一个人穷得被迫出卖自己。”上述言论表明了卢梭
A.强烈反对财产私有制
B.主张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
C.向往小农经济社会
D.反对贫富悬殊而不反对私有制
10.
下图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贡献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我国古代
A.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B.从事科技研究人员众多
C.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
11.
2008年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鸟巢盛装开幕,下图是开幕式表演中的一个画面,它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最早的
A.建筑技术
B.造纸术
C.书法艺术
D.活字印刷术
12.
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中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它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世界。”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A.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B.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C.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
D.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13.
严复曾说:“牛有牛的‘体’和‘用’,马有马的‘体’和‘用’--牛之‘体’决定了它有负重之‘用’,马之‘体’决定了它有致远之‘用’;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好比要求‘以牛为体’来求马之‘用’。”主要批评了洋务派
A.师夷长技不合国情
B.对西方的制度文明缺乏认识
C.目的是巩固清朝专制统治
D.违背了近代化的历史潮流
14.
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A.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B.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
C.主要矛盾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
D.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基层民主
15.
邓小平1975年9月在一次谈话中忧心忡忡地讲道:“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为此,在他的倡议和影响下政府逐渐
①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②恢复了全国高考制度
③实行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④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
法国某评论家曾撰文称赞:曹雪芹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能力。曹雪芹的《红楼梦》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的主要相似点是
A.批判现实的百科全书式著作B.宣泄对现实不满的“孤愤之书”
C.揭露金钱至上的罪恶与丑陋D.揭示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命运
17.
1885年法国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举行国葬。他的作品以情节的离奇和对人物性格入木三分的刻画,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这位文学家的代表作品是
A.
B.
C.
D.
18.
对下面烟标上的信息进行延伸解读无误的一项是
A.“孔府”指仁政思想创始人孔子后裔的府第
B.唐太宗尊称孔子为“宣父”“亚圣”
C.“圣人之家”所在地在春秋末期属于鲁国
D.孔子思想几千年来一直是主流思想
19.
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3.选择题(共1题)

20.

当一个电阻的阻值为R时,将它接在电路中通电一段时间,产生的热量为Q.如果要使它产生的热量为2Q,下列办法中可行的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