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材料三 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与“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和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国学热”,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
——张宏杰《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1)材料一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文化转型艰难的原因。
材料一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材料三 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与“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和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国学热”,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
——张宏杰《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1)材料一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文化转型艰难的原因。
2.单选题- (共14题)
2.
***在中共七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评价政党的作用 |
B.以是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评价政党的作用 |
C.以是否能够促进社会进步来评价政党的作用 |
D.以工作重心是否从乡村转移到城市评价政党 |
3.
有学者认为:“所谓洋务运动,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的运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阐释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
B.剖析了洋务运动的历史原因 |
C.评价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
D.揭示了洋务运动的本质目的 |
4.
1992年5月,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对中国探访,问到邓小平南方讲话发表之后中国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人们几乎是众口一词地告诉他,最大的变化是思想观念的变化。在这一“变化”影响下,中国
A.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
D.颁布并施行《义务教育法》 |
5.
时评作家梁立俊发表文章说:“我们纪念小平南巡讲话20年,也深深期待中国能够如小平同志的20年前一样,再来一次启动中国今后20年大发展的‘破’和‘立’。”对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破”和“立”的理解正确的是
A.破除斯大林模式束缚,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B.破除公有制束缚,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体制 |
C.破除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建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 |
D.破除个人崇拜思想束缚,建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8.
下列关于中国古典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楚辞是公元前4世纪在楚国产生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
B.汉赋能体现汉代大一统王朝的恢弘气势 |
C.在词的发展史上,辛弃疾是豪放派的又一著名词人 |
D.元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
9.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说:“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这类观点最早在中国得到系统介绍的主要是
A.严复的《天演论》 |
B.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
C.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 |
D.谭嗣同的《大同书》 |
10.
2012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当年八十八岁的邓小平登上南下的列车,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深圳,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些……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下列“网友的评论”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南方谈话”发表前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
B.邓小平“南方谈话”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找到了突破口 |
C.邓小平“南方谈话”是从地方、从社会寻找动力的典范 |
D.1992年后中国改革停滞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成效不大 |
11.
1980年8月,邓小平在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时说:“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该材料侧重强调
A.***思想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产物 |
B.工农武装割据之路符合近代中国的国情 |
C.***个人思想是***思想的精华 |
D.***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
12.
“比较分析方法”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之民权主义与旧三民主义之民权主义相比,建立的政权特点是
A.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
B.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
C.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政权 |
D.工农大众的民主政权 |
13.
某一个春天,阳光明媚,某画家背着画夹到野外写生,在同一个地点,同一处景物,同一个角度,画出的三幅作品景物色彩却不一样,呈现出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及新鲜感。下面属于该流派的作品的是
A.《拿破仑加冕》 |
B.《播种者》 |
C.《向日葵》 |
D.《格尔尼卡》 |
14.
莫格在《他说的仍在实行》中指出:“和柏拉下图样,孔子认为‘明君’治国可以创造一个好的社会,但在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上,都是失败的政治家。”柏拉图和孔子的“失败”在于其思想
A.缺乏思辨性和系统性 |
B.与当时的现实政治脱节 |
C.未能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
D.两国政治制度的差异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