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049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3/21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左图为比萨斜塔,伽利略在此做过落体实验;右图苹果落地,牛顿思考它的原因。
材料二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随着各门科学的发展,一种以静观反思代替盲目信仰、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代替经验古训的怀疑批判的近代理性精神产生了。……人们热烈地崇尚以科学为代表的理性,在欧洲大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理性主义思潮,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沈之兴、张幼香主编:《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恩格斯《反杜林论》
材料四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科学家研究自然科学采用的主要方法。
(2)举两例说明材料二中“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的说法。
(3)材料三中,恩格斯认为在理性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理想化的王国”的本质是什么?材料四中的文艺作品能否佐证恩格斯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的关系?
2.
某历史兴趣小组对“民”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民”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民主启蒙
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问题二:民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劳动者数量在大量减少,农民大量向其他阶层流动和转移,也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开始向上流动,这为社会中间阶层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重要条件,社会中间层是指几个具有相近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等或接近中等以上水平的阶层的合称,一部分是中小私营企业主、富裕个体工商户;另一部分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行政与管理人员等,他们不但在收入上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上水平,而且接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较好社会声望。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
问题三:民观
材料三: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民主思想逐渐传入中国,“民”的含义开始发生变化。首次给“民”注入现代意义的是梁启超。1899年,他对“国民”的含义作了解释:“国者,积民而成,含民之外,则无有国。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后来他又指出:“国者,民之国也。”国民应该能“治一国之事”,“享一国之权”,具有“权利”、“责任”、“自由”、“平等”、“独立”等几方面的基本素质。
——据《论晚清至五四现代个人观念的发生》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流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从背景、内涵、影响三个方面评述梁启超的“国民”观。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西斯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与新航路开辟以来的西方殖民主义所实施的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一脉相承,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及背景,国际国内社会、经济、政治、民族等矛盾和问题激化裂变,成为法西斯反动政权的重要理论资源和行动纲领,挂制了社会主要舆论。
——摘摘自马俊毅《论二战中的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
材料二“民族主义”,即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美国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民族主义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思想状态。”民族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与战争有不解之缘。一方面,它不仅可以成为加强民族团结,凝聚民族力量,为弱小民族争取独立和主权的精神支柱,另一方面,由于民族主义自身的狭隘性和排他性,往往客易把本民族利益建立在践踏或损害别族利益之上,导致扩张性的冲突或战争,成为强大民族征服与掠夺的理论指导
——摘偏自王云飞《20世纪的民族主义与战争及恐怖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中德国极端民族主义形成的“特定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主义的双重含义。

2.单选题(共17题)

4.
法国历史学家德尔玛指出:现代欧洲文明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因为欧洲人从希腊那里‘继承了关于任何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而从罗马那里“继承了一种政治的和法律的思想,一种范畴”。对“动力线”和“一种范畴”的理解最全面的是
A.人文主义思想和民主政治形式,国家尊重个人权利
B.人民主权原则和轮番而治方式,个人尊重国家利益
C.公民人会机制和陪审法庭监督,个人和团体的权利
D.个人主义理想和民主社会观念,国家的权利和利益
5.
下图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某一时期中共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A. 1921年和1922年
B. 1937年和1938年
C. 1927年和1928年
D. 1949年和1950年
6.
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方震说:“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指的是
A.智者运动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C.文艺复兴宗教改革D.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7.
当时儒家“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有何主要不同
A.讨论主题不同
B.价值取向不同
C.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
D.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
8.
古希腊一位哲人说:“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他又一个著名的观点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生而平等
D.信仰得救
9.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西方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表现在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
10.
卢梭说:“没有一个人富得能够购买他人,没有一个人穷得被迫出卖自己。”上述言论表明了卢梭
A.强烈反对财产私有制
B.主张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
C.向往小农经济社会
D.反对贫富悬殊而不反对私有制
11.
下图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贡献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我国古代
A.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B.从事科技研究人员众多
C.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
12.
2008年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鸟巢盛装开幕,下图是开幕式表演中的一个画面,它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最早的
A.建筑技术
B.造纸术
C.书法艺术
D.活字印刷术
13.
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中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它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世界。”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A.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B.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C.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
D.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14.
严复曾说:“牛有牛的‘体’和‘用’,马有马的‘体’和‘用’--牛之‘体’决定了它有负重之‘用’,马之‘体’决定了它有致远之‘用’;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好比要求‘以牛为体’来求马之‘用’。”主要批评了洋务派
A.师夷长技不合国情
B.对西方的制度文明缺乏认识
C.目的是巩固清朝专制统治
D.违背了近代化的历史潮流
15.
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A.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B.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
C.主要矛盾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
D.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基层民主
16.
邓小平1975年9月在一次谈话中忧心忡忡地讲道:“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为此,在他的倡议和影响下政府逐渐
①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②恢复了全国高考制度
③实行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④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
法国某评论家曾撰文称赞:曹雪芹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能力。曹雪芹的《红楼梦》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的主要相似点是
A.批判现实的百科全书式著作B.宣泄对现实不满的“孤愤之书”
C.揭露金钱至上的罪恶与丑陋D.揭示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命运
18.
1885年法国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举行国葬。他的作品以情节的离奇和对人物性格入木三分的刻画,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这位文学家的代表作品是
A.
B.
C.
D.
19.
舞曲《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至今仍焕发着生命力,受到人们的喜爱,其作者是( )
A.“猫王”B.柴可夫斯基
C.德彪西D.勋伯格
20.
对下面烟标上的信息进行延伸解读无误的一项是
A.“孔府”指仁政思想创始人孔子后裔的府第
B.唐太宗尊称孔子为“宣父”“亚圣”
C.“圣人之家”所在地在春秋末期属于鲁国
D.孔子思想几千年来一直是主流思想

3.选择题(共1题)

21.

当一个电阻的阻值为R时,将它接在电路中通电一段时间,产生的热量为Q.如果要使它产生的热量为2Q,下列办法中可行的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