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解读材料,提炼出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解读材料,提炼出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单选题- (共23题)
2.
《尚书》记载:“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经,法律规定)”。古罗马的《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由此可见,两则材料都
A. 违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 表明了法律的宽松灵活
C. 体现了一定的理性色彩
D. 反映了重罪轻判的理念
A. 违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 表明了法律的宽松灵活
C. 体现了一定的理性色彩
D. 反映了重罪轻判的理念
3.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
4.
凯伦·阿姆斯特朗在《轴心时代》一文中认为:800BC年至200BC年之间,尤其是600BC—300BC间是人类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古希腊的先哲和中国先秦百家诸子几乎同时都把关注的目标转向了
A.宗教神学 |
B.自然哲学 |
C.社会现实 |
D.民主与科学 |
5.
卢梭认为,分权是对人民主权法则的反动,分走了本应完全属于人民的权利,制约了本应至高无上的人民意志。由此看出卢梭思想中
A.强调民主与法治原则 |
B.践行社会契约 |
C.主张直接民主 |
D.反对分权学说 |
6.
欧洲中世纪的通行文字是拉丁文,《圣经》就是典型。但到近代初期方言文学勃兴,很多思想家对此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但丁对于意大利语,拉伯雷对于法语,马丁路德对于德语。这一现象
A.促成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 B.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
C.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启蒙思想 | D.导致欧洲陷入四分五裂 |
7.
“从未有过一个时代对传统观念抱有那样的怀疑态度,对人的理智能力和科学威力抱有那样的信心,对大自然的规律性与—致性抱有那样坚定的信念。”以下与之同时代人物是
A.康德 |
B.莎士比亚 |
C.马丁•路德 |
D.西塞罗 |
8.
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
①儒家学派
②墨家学派
③斯多亚学派
④智者学派.
①儒家学派
②墨家学派
③斯多亚学派
④智者学派.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9.
18世纪某位西欧思想家说:“全体公民既然是人人平等的,所以全体就可以规定什么是应该做的事,同时又没有权利要求别人去做自己不做的事。这是使政治体得以活动与生存的必不可少的权利;主权者在创立政府时赋予君主的,也正是这种权利。”他阐述的是
A.社会契约论 | B.天赋人权论 | C.民主法治论 | D.人民革命论 |
10.
下图为苏轼所绘的《枯木怪石图》,他曾自题其画云:“枯肠得酒芒角出,肺肝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留,写向君家雪色壁。”米芾也曾评论:“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对此叙述不正确的是。


A.儒学的精神影响了文人的绘画风格 |
B.反映了作者不畏强权追求民主的时代精神 |
C.集绘画、诗歌、书法、篆刻为一体 |
D.具有崇高清远冲淡、追求格调神韵的意趣 |
11.
诗词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表现形式。下列与辛弃疾相关的对联是
A.诚意正心阐邹鲁之实学,主敬穷理绍濂洛之真传。 |
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
C.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流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
D.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
12.
研读下表(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的相关数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①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世界,为人类文明进程作除了突出贡献
②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出现,使中西科技发展趋势发生了逆转
③受西方近代科技的冲击,中国明清科技发展迟缓,最终被西方超越
④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造成的社会环境不利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年代 | 科技发明 | 中国 | 世界其他国家 | ||
件 | 件 | 百分比 | 件 | 百分比 | |
公元1—400年 | 45 | 28 | 62% | 17 | 38% |
公元401—1000年 | 45 | 32 | 7l% | 13 | 29% |
公元1001—1500年 | 67 | 38 | 57% | 29 | 43% |
公元1501—1840年 | 472 | 19 | 4% | 453 | 96% |
①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世界,为人类文明进程作除了突出贡献
②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出现,使中西科技发展趋势发生了逆转
③受西方近代科技的冲击,中国明清科技发展迟缓,最终被西方超越
④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造成的社会环境不利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A.①③① |
B.①④ |
C.②③ |
D.①②④ |
13.
据新华社电:“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航天业将成为主要的经济行业 |
B.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
C.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D.中国开始打破大国对空间技术的垄断 |
14.
西方历史学家指出:“当人们谈及最近几代人中被传入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我们不是指希腊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这里的“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是指
A.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
B.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15.
“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整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的理论。”这一发现的理论意义在于
A.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 |
B.奠定了研制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
C.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
D.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
16.
顾颉刚在《悼蔡元培先生》一文中说,1920年有一天去取北大《日刊》,却早被学生抢光原来这天报上登着招录女同学的名字,大家要先睹为快呢!这种现象反映出北大
A.汇聚了众多的具有新思想的学者 | B.开始以女子为主要招生对象 |
C.是具有民主科学思想传统的学校 | D.办学宗旨突破了封建旧道德 |
17.
梁启超指出,近代中国“新思想之输入,吐火如荼矣。然皆无组织、无选择、本末不具,派别不明,惟以多为贵”。出现这一现象的时代背景是
A.救亡图存运动的推动 | B.阶级成分日趋复杂 |
C.西方新思想不断涌现 | D.世界市场日益形成 |
18.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其次为政治……。继令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之觉悟。”陈独秀以上论述,意在
A.指出救亡图存具有阶段性 |
B.说明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
C.强调改造传统道德的重要性 |
D.论证以前的探索不符合国情 |
19.
19世纪60年代末,满清官员志刚在《出使泰西记》中对欧洲政治制度有如下评述:“泰西立君,不拘于男女,然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这表明作者
A.主张推行君主立宪政体 |
B.已超越了当时主流思想 |
C.推崇西方的代议制民主 |
D.对君主专制危机的警觉 |
20.
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说:“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这些言论
A.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
B.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宣言书 |
C.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到关键时期提出的 |
D.表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尚未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 |
21.
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
A.洋务思想 |
B.实业救国思想 |
C.三民主义思想 |
D.社会主义思想 |
22.
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A.夸张和浪漫主义的情怀 | B.反传统和追求正义的精神 |
C.批判现实主义精神 | D.对人文主义和理性的追求 |
23.
下列两幅图,体现了中西绘画艺术的相通和差异。从这两幅图中获取的共同结论正确的是


A.两幅画的表现手法相同 | B.两幅画都具有写意的特点 |
C.两幅绘画都是油画作品 | D.都注重借助于光和色运用 |
24.
下表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表。据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核心素养 | 内涵 |
时空观念 | 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
史料实证 | 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
历史理解 | 指将对史事的简单记忆和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情感取向和理性认识 |
历史解释 | 指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如“客观论述历史事件”等 |
历史价值观 | 指从此种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是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 |
A.中国古代早期的印刷术主要是雕版印刷,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 |
B.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 |
C.《韩非子》提到“司南”,说明战国时期人们己知晓磁石指南的特性 |
D.火药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