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048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2/5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柏拉图生活在雅典奴隶制城邦由鼎盛走向衰败之际,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的失败、战后雅典政局的动荡以及希腊城邦的危机,都促使他对希腊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反思。而苏格拉底被民主政体处死,则结束了柏拉图在民主政治上的抱负。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离开雅典,到麦加拉、克里特、埃及、南意大利和西西里等地开始了长达12年的游历活动,认真考察了各地的政治、法律、教育、宗教等制度,开始探求哲学和政治、哲学家和政治家结合的治国途径,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和国家社会改革的方案。
——摘编自杨华《柏拉图·法律篇》
材料二 柏拉图着手设计他的理想国家时,首先规定公民所具有的四种德性(品质),即智慧、勇武、节制和正义。他认为,一个国家应该有三部分人:一是护国者,有智慧之德,担当统治者;二是卫国者,有勇武之德,负责保卫;三是供养者,有节制之德,从事生产。前两个等级不得蓄有私产,也不许持有金银,他们的生活所需全由第三等级供养。而第三等级可以保有私产,经营适合他们的那种经济,但亦限制其财富的膨胀,以防止贫富过度分化。
——摘编自朱庭光主编《外国历史名人传》(古代部分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柏拉图国家社会改革方案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家方案,并简要评析这一治国方案。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拿破仑于1802年、1806年、1808年颁布了一系列法令,确立了国家教育体制,由帝国大学作为领导机关掌管全国教育行政,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包括私立学校都在它的监督之下。原来的巴黎理工学校受到重视,恢复巴黎师范学校,并于1808年改组为培养国立中学教师的学校,实行寄宿制,是当时学术水平最高的教育机构。
——摘编自张季娟、袁锐锷《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 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后,为了迅速巩固帝国的实力,尽快培养出一批“受过良好教育的能协助管理国家和军队的精英分子”,拿破仑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在重视普及教育,重视发展普通的中等、高等教育的同时,拿破仑深切体会到了精英人物在历史上的巨大作用,精英层的力量决定了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和持久力。为此,他确立了精英制大学校的高等教育模式。拿破仑的教育政策为法国培养出了众多意志坚定的有识之士,“在拿破仑时代,法国的教育事实上比美国的教育体系更有层次、更为优越。”
——摘编自邓华《拿破仑的教育思想》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目的,并对其教育改革进行简单评价。

2.单选题(共27题)

3.
1927年8月,***指出:“要在湘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一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纵然失败也不应去广东而应上山。”该思想
A.否定了八七会议做出的决定
B.改变了中共对革命道路的认识
C.是国共对峙局面形成的结果
D.推动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探索
4.
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些现象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印刷技术有进一步突破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5.
《百科全书》是由哲学家狄德罗、数学家达郎贝尔、政论家卢梭和孟德斯鸠等共同参与编纂的。他们将零散的知识系统整理,再以通俗的方式介绍给公众。这体现了
A.自然科学已经摆脱神学束缚
B.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的融合
C.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结合
D.民主思想与科普教育的统一
6.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宗教主题占主导地位,而世俗主题的绘画也在增加,通常是富人或贵族的肖像画,不过更多的普通人也出现在绘画中。造成绘画主题变化的主要文化因素是
A.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变
B.人们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
C.中世纪传统艺术被抛弃
D.教权被世俗政权取代
7.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提出:“认识既然是由我们的感觉与自然交互作用而产生,所以因人而异,视个人的感觉官能而有所不同。任何超人性的真理,连同宗教的真理都是不存在的。”由此推断该哲学家
A.肯定人的尊严
B.否定神灵存在
C.强调理性至上
D.推崇绝对真理
8.
观察下图中“历史”一词的书写,其书法字体形式是
A.篆书
B.楷书
C.隶书
D.行书
9.
近人吴梅在《中国戏曲概论》指出:“(元曲)至论文字,则止有本色一家,无所谓词藻缤纷,纂组慎密也。”元曲的这一特征
A.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求
B.说明其成就远高于唐诗宋词
C.受程朱理学的影响较大
D.反映了古代文学的发展规律
10.
近代以来,牛顿的力学把天上和地上所有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统一起来,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把电、磁、光的运动统一起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联系起来。这样的科学事实说明,近代物理学
A.为三次工业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
B.在发展中呈现出连续性和综合性
C.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而进步
D.与科学实验的成果存在密切联系
11.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揭示了生物起源的基本规律,使进化论思想更具有系统性,在西方社会引起了巨大轰动。这主要是因为《物种起源》
A.论证自然选择法则的科学性
B.重新认识了人类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C.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D.促进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研究
12.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是为了在军事领域中快速进行弹道计算和控制防空火力的需要,在军事需求的刺激和牵动下,第二、第三、第四代计算机迅速发展并日趋完善,材料主要反映了
A.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B.现代科技发展加剧军备竞赛
C.需求促进了现代化技术的发展
D.科技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13.
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此举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14.
1896年,梁启超发表《古议院考》,认为“议院之名,古虽无之”,但诸多典籍都能证明中国在上古三代时期“虽无议院之名而有其实也”。梁启超意在
A.全盘西化
B.托古改制
C.中西融合
D.维承传统
15.
中国近代某一时期,“一大批文化史上的名家,以报纸、杂质为主要阵营,通过小说、杂文、评述等形式批判传统、为比中西文化优劣,使接收西学的社会阶层进一步扩大”。这一局面的出现
A.使中国社会实现了转制B.使民众信仰发生根本变化
C.促进了革命思想的传播D.推动了思想文化的多元化
16.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采信地圆、地动等天文地理学说,提出圆形的地球之上,“居中之国”并不存在;他还主张“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工匠习其铸造,精兵习其驾驶攻击”。这表明魏源
A.主张与西方国家平等交往
B.主张系统学习西方以抵御外侮
C.突破贵华贱夷的传统观念
D.已意识到封建专制制度的落后
17.
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分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论述
A.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依据
B.奠定了邓小平理论基础
C.清除了传统经济观念的束缚
D.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18.
***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旨在
A.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C.总结苏俄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D.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19.
孙中山曾经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是要打破资本制度……所以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由此可见,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
A.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延续
B.在关注民生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C.超越了资产阶级的经济范畴
D.目的在于消除资本主义的弊端
20.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转而安排“后事”,并说:“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要准备坐牢。”这说明当时
A.社会舆论呈现“百家争鸣”之势
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21.
1953年艾青在《谈中国画》一文中提出了“新国画”概念。该文发表后,许多人撰文表示反对,然而这些反对文章却并未公开发表。3年后,《文艺报》刊登了俞剑华、刘桐良等批判《谈中国画》的文章。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双百”方针的提出
D.***发表《论十大关系》
22.
1970年4月30日,《巴基斯坦时报》在《中国的新跃进》社论中说:“中国这次相当出色的发射是完全靠它自己的努力,……中国的火箭技术现在已经强大的足以使火箭跨过各个大陆,事实上可以射到地球上的任何角落。”该评论所针对的事件说明中国
A.尖端技术已领先于欧美
B.打破西方国家的核垄断
C.国防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D.载人航天技术领先世界
23.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A.落实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体现了教育“三个面向”的方针
D.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大举措
24.
美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帕尔伯格说:“袁隆平把西方国家远远甩到了后面,为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并将引领中国和世界过上不再饥饿的美好生活。”这是因为袁隆平
A.成功的利用了水稻杂交优势
B.最早提出利用水稻杂交育种
C.是新中国农业科技的首创者
D.无私的推广了水稻杂交技术
25.
***在最高国务会议上针对戏曲问题提到:百花齐放是文艺界提出的,后来有人要我写几个字,我就写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鼓励发挥戏曲艺术应有的价值
B.为“双百方针”的提出奠定基础
C.强调戏曲应居于文艺界的核心
D.帮助戏曲艺术走上独立发展之路
26.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曾说:“从你周围的一切掉转目光,朝向你的内心王国吧,这是哲学向他的信徒们道出的第一个要求。你身外之物没什么重要的,你本身是唯一的问题。”符合这种文学创作风格的是的是
A.现实主义
B.现代主义
C.浪漫主义
D.魔幻现实主义
27.
下面两幅文学作品呈现的共同风格是
A.再现社会风貌揭露批判社会罪恶
B.侧重描写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C.以丰富的想象热情讴歌理想社会
D.人物塑造力求呈现“普通人性”
28.
新浪潮电影产生于1958年的法国,一经出现即风靡全球。这类电影刻意描绘现代都市人的处境、心理与爱情,主张即兴创作,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下列作品与这类电影表达风格相似的是
A.《等待戈多》
B.《巴黎圣母院》
C.《霸王别姬》
D.《歌女红牡丹》
29.
巴比松画派的迪亚兹鼓励雷诺阿在绘画中追求光和色,从此雷诺阿开始放弃传统的暗色调,逐渐走向明媚和五彩缤纷的光和色的境界。下列与雷诺阿所追求风格一致的是
A.《日出·印象》
B.《拾穗者》
C.《自由引导人民》
D.《格尔尼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