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原创卷(新课标02)-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原创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047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9

1.材料分析题(共5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从西周起就开始了权力监督问题的理论探讨,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有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的尝试。随着朝代的更换,这一制度在不断的充实与发展,逐渐完善。……秦汉处于中国封建官僚体制初创时期,各项制度均在尝试建设之中,这一时期有了大量的有关机构设置、取官管理的行政法规……这些法律内容为汉朝所继承。……唐宋时期有关“监督”的法律规范已经相对完备。明清时期的“监督”法律规范更加丰富完备,除在基本法典中涉及行政监督的内容之外,两个时期均仿唐朝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明有《大明会典》、《正德会典》,《万历会典》;清有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五部会典,后在光绪朝总汇为《大清会典》。为了明确中央行政各都院的办事规则,清时还制定了六部则例,对中央行政详加规范。明清时期的考课监察立法也日益完善。

——整理自孙季萍《中国古代权力监督制度评析》

材料二 权力制衡在近代成为一种民主政治的法治原则,应当归功于启蒙思想家的努力。孟德斯鸠及其他思想家将权力制衡的基本理论归结为两个基本思想: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道德约束不了权力,权力只有用权力来约束。近代以来西方法治的发展,在严格意义上就是这两个基本思想的外化。严格意义上,近现代法治史,就是一部权力约束和制衡史。而全部近现代法治史都证明了一个基本事实: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腐败,权力只有用权力来约束。

——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权力监督与西方近代权力制衡本质上的不同。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英国人约翰·塞尔登1635年在回答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的《公海》而写的题为《领海》这一论著中,引经据典地提出两项主张:“第一,海可被视为所有物;第二,海当然是英国国王的所有物。”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出入英国及英国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
顺治十二年(1655年),浙闽总督屯泰上奏请求“沿海省份,应立严禁,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得到清廷允准。次年,清廷即公开颁布《申严海禁敕谕》,“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指郑氏集团)贸易者……俱行奏闻处斩,货物入官”。
——黄顺力《海洋迷思:中国海洋观的传统与变迁》
据中国与英国在海洋问题上的不同态度给两国带来的影响,提炼观点,结合近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户籍制度,是一项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1951年7月16日,公安部公布《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户口管理条例,基本统一了全国城市的户口登记制度。195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奠定了我国现行户籍管理制度的基本格局。198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颁布,户籍严控制度开始松动。通知规定,农民可以自理口粮进集镇落户,并同集镇居民一样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1985年7月,公安部颁布了《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决定对流动人口实行《暂住证》、《寄住证》制度,允许暂住人口在城镇居留,1998年8月,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当前户籍管理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主要规定:实行婴儿落户随父随母志愿的政策;放宽解决夫妻分居问题的户口政策;投靠子女的老人可以在城市落户;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符合一定条件可以落户。户籍制度进一步松动。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宣告中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当代中国户籍改革的阶段。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户籍改革变化的原因。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为了扭转危局,摆脱困境,苏联政府要求英国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英国方面借口登陆舰艇数量不足,反对横渡英吉利海峡及1942年登陆、占领欧洲大陆的计划。英国首相丘吉尔认为应该首先集中英美的力量进攻北非和地中海地区,防止德国夺取连接欧亚大陆的中东地区。1943年初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罗斯福更加意识到开辟第二战场的急迫性。……美国参谋长马歇尔认为:“更重要的是如果不将1944年进攻欧洲大陆的任务明确下来,如果盟军从西进攻德国,落在从东进攻德国的苏联后面,将会出现严重的政治问题。”1943年11月,在德黑兰会议上,针对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问题斯大林和丘吉尔进行了激烈争论。在苏联的坚持和美国的支持下,会议决定美英将于1944年5月发动登陆法国北部的“霸王”计划。1944年6月英美盟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进行登陆作战,正式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摘编自臧春华《浅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等
(1)根据材料指出英国在开辟对德第二战场问题上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4年欧洲第二战场得以开辟的背景。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宣曲(今河南荣阳附近)任氏,其先为督道仓吏(秦管理官仓内粮食的官员)。秦之败也,豪菜(杰)争取金玉,任氏独窖仓粟。楚汉相距(拒)荣阳,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而豪菜(杰)金玉尽归任氏,任氏以此起富。富人奢侈,而任氏折节为力田畜。人争取贱贾(价),任氏独取贵善,富者数世。然任公家约,非(自己家的)田畜所生不衣食,公事不毕则不得饮酒食肉。以此为间里(乡里)(表)率,故富而主上(皇帝)重之。
——摘自班固《汉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宣曲任氏致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任氏的行为。

2.单选题(共9题)

6.
罗马法规定:“如果一个剪枝工人在扔下树枝时,或一个脚手架工人将一路过的奴隶砸死,那么当他把树枝扔到公共通行的路上而没有事先警告以避免事故时才负责任。”这表明罗马法
A.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
B.保障平民利益,实现社会公平
C.遵循“无过失便无责任”的原则
D.具有典型的形式主义特征
7.
参加过五四运动的傅斯年说,五四运动原是无领袖、不用手段和不计结果的,是自下而上生发出来的社会运动,因而可以说是真的社会运动,这一点极具深刻意义。傅斯年意在强调
A.以社会的培养改造社会
B.五四运动的组织较混乱
C.借政治的力量改造社会
D.社会改造必须循序渐进
8.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学者对1946-1949年国共之间的战争定性为“人民解放战争”或“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不过,近些年来也有学者开始以“内战”一词来概括这场战争。对这一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A.前者强调了战争的性质,后者强调了战争的结果
B.前者受革命史观的影响,后者受社会史观的影响
C.前者只强调了战争的一方,后者则强调了战争的双方
D.前者是对历史的价值评价,后者是对历史的客观评价
9.
张琳在《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及其政治逻辑分析》中写道:“西汉时期……采用了编户以及乡亭制等有力措施……采取了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的办法,以使土地得以充分有效利用。”这说明汉代户籍制度
A.开始加强对基层控制
B.减轻了对民户的控制
C.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
D.为历代的王朝所沿用
10.
下列18世纪初国际贸易状况示意图紧扣某研究性学习的主题。该研究主题应是
A.资本输出的历程
B.黑奴贸易的兴衰
C.世界工厂的出现
D.世界物产的交流
11.
19世纪中期,中国产茶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福建武夷山开荒栽茶“漫山遍野,愈种愈多”,杭州於潜“仰食于茶者十之七”,湖南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这表明
A.国内需求扩大使茶叶生产增加
B.通商口岸附近的农业逐渐破产
C.出口数量增加扭转了贸易逆差
D.开埠通商加速农业生产商品化
12.
下图为中国现代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
A.依法治国促进经济发展
B.中国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C.农村改革维护国家稳定
D.工业生产比例不断扩大
13.
有学者指出,昆曲在获得它的崇高地位时,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却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充分认可,它是千百年来雅文化传统在表演艺术领域里最集中、最典型的结晶,而在演出市场上,民众比起文人士大夫群体来,却是更具有发言权的群体。由此可见,京剧在晚清之所以能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因为
A.艺术审美价值更高
B.民众群体更为广泛
C.迎合民众文化需求
D.内容贴近民众生活
14.
美国传统文学主要反映的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乐观精神,文学作品中处处体现着美国人发奋图强、乐观向上,通过个人奋斗实现“美国梦”的精神,二战对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使美国文学产生了消极、悲观和厌世的主题,“美国梦”走向幻灭,美国二战后文学的这种变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A.二战使美国人蒙受巨大灾难
B.战后美国经济发展面临空前困难
C.战争前后美国人生活出现巨大落差
D.美国人原有的信仰和观念被打碎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