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
——中共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材料二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的讲话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请回答:
(1)根据材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有何变化?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党章修改的认识。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
——中共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材料二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的讲话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请回答:
(1)根据材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有何变化?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党章修改的认识。
2.单选题- (共22题)
2.
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的学说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
3.
“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从材料中能够反映出的主要观点是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 |
B.否定信仰上帝 |
C.宣扬《圣经》精神 |
D.否定教皇地位 |
5.
美国学者孟德卫认为:“在18世纪的法国,没有神圣启示的儒学,作为一种令人赞赏的哲学被反基督教的启蒙思想家接受。信奉自然神论和开明专制的中国君主成了启蒙思想家向欧洲宣传的极好典范。”这表明
A.中国制度符合启蒙思想家的设想 |
B.启蒙思想家吸收了儒学合理成分 |
C.中国已经成熟实施开明专制制度 |
D.启蒙思想和儒学有共同的价值观 |
6.
“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A.古代希腊曾长期统治古代英国 |
B.英国文化源于古希腊文化 |
C.希腊法律对西方近代法律影响深远 |
D.希腊文明对近代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
7.
中国古代文艺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众多的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艺的表述正确的是
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基础 |
B.随着宋朝商业的发展,诗的另一种形式——词出现并成主流 |
C.书法艺术以隋唐时期为分水岭,分为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 |
D.清道光年间,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形成了京剧 |
9.
宋词数量巨大,近人唐圭璋主编《全宋词》及孔凡礼编《全宋词补辑》录存作品达2万余首,可考作者1430多人。词在宋代文坛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相辉映。宋词的繁荣
A.迎合了市民生活需要 |
B.导致诗歌走向了衰落 |
C.是时人素质提高的反映 |
D.得益于社会政治的稳定 |
10.
西方史学家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的“很多小说几乎没有什么文学价值,但讲述的故事却包含了斗争、恐怖、奇迹、兴奋……非常吸引读者”。这里的“读者”最主要指
A.达官显贵 |
B.知识分子 |
C.市民阶层 |
D.社会游民 |
11.
《史记·天官书》专门记载天象、星占,在其全部309条占文中,关于用兵的124条,关于年成丰歉的49条,关于皇族和大臣行为的26条,这三项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二。由此判断当时天文学的发展( )
A.被用来决定战争的胜负 | B.缺乏系统的天象观测 |
C.科学性受政治因素影响 | D.适应农业生产的需求 |
12.
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工业先声》的解说词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这表明()
A.科技为生产发展提供了条件 |
B.牛顿是工业革命的倡导者 |
C.改良蒸汽机问世是工业革命最主要的成果 |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力进步 |
13.
“这是对上帝的宣战书,它像一把利剑刺向上帝的心脏,又如一颗重型炮弹,打破了被宗教神学长期盘踞着的顽固堡垒,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这段话评论的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 |
B.伽利略发现许多星体 |
C.牛顿的万有引力 |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
14.
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典,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此认识主要是基于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B.推动了社会的深刻变革 |
C.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合法性 |
D.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 |
15.
有学者认为:“宪法者何物也?立万世不易之宪典,而一国之人,无论为君主、为官吏、为人民,皆共守之者也,为国家一切法度之根源。此后无论出何令,更何法,百变而不许离其宗者也。”由此可见,该学者
A.提高国民素质,推崇宪政 |
B.抨击传统道德,捍卫共和 |
C.宣扬民主观念,反对专制 |
D.坚持西学为用,变革器物 |
16.
1936年7月,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冲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进入延安。此前他曾把中国的共产主义描述成一种农村共产主义,机械学习苏联革命道路,但在他访问了延安并与***交谈后,他把中共提高到生机勃勃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的地位。斯诺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在于
A.工农武装割据之路是新型革命道路 |
B.苏俄的城市中心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 |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取得成效 |
D.长征中的红军与共产国际推动了联系 |
17.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孙中山“三民主义”。其中指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上述主张意在
A.实现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
B.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 |
C.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 |
D.施行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
18.
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加拿大国际友人的谈话中,谈到了“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主张
A.确定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
B.推动安徽、四川开始农业生产责任制 |
C.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
D.有利于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及其建设 |
19.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对该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古代中国
A.有民本思想而无民权思想 |
B.民权思想与西方近代民权思想是一致的 |
C.无民权思想,故只能借鉴欧美的民权思想 |
D.有民权思想,但无政治实践,也无制度保障 |
20.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据此,他提出
A.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B.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
C.“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
D.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
21.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下列表述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迅速增长的是
A.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中国开始工业建设 |
B.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中国开始走向国际舞台 |
C.国防科技成就突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D.空间技术发展迅速,中国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
22.
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的一篇文章认为美国的战略过时了,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这是因为中国
A.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 | B.试爆了第一颗氢弹 |
C.发射了“东方红一号” | D.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