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表2
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材料一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表2
时间 | 主要活动 |
1867年 | 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
1871年 | 在“建成”“扬威”舰实习 |
1877年 | 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
1879年 | 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
1880年 | 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 |
1890年 |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
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根据材料一回答:
(1)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2)黄宗羲的主要观点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观点产生的背景。
根据材料二回答:
(3)苏格拉底的主张有哪些?他把什么作为探究的主要问题?
(4)卢梭的观点有哪些?其反映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5)黄宗羲和卢梭的观点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趋势有何不同?产生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材料二

根据材料一回答:
(1)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2)黄宗羲的主要观点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观点产生的背景。
根据材料二回答:
(3)苏格拉底的主张有哪些?他把什么作为探究的主要问题?
(4)卢梭的观点有哪些?其反映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5)黄宗羲和卢梭的观点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趋势有何不同?产生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莽曰:“古者,设庐井八家,一夫一妇田百亩,什一而税,则国给民富而颂声作。此唐、虞之道,三代所遵行也。秦为无道,厚赋税以自供奉,罢民力以极欲,坏圣制,废井田,是以兼并起,贪鄙生,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又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栏,制于民臣,颛(注:音专,愚昧)断其命。奸虐之人因缘为利,至略卖人妻子,逆天心,悖人伦,缪于‘天地之性人为贵’之义。《书》曰‘予则奴戮女’,唯不用命者,然后被此辜矣。汉氏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常有更赋,罢癃(注:疲惫衰弱)咸出,而豪民侵陵,分田劫假。厥名三十税一,实什税五也。父子夫妇终年耕芸,所得不足以自存。故富者犬马余菽粟,骄而为邪;贫者不厌糟糠,穷而为奸。……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卖买。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敢有非井田圣制,无法惑众者,投诸四裔,以御魑魅,如皇始祖考虞帝故事。”
————摘自《汉书王莽传》
材料二苏轼给宋神宗上书: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成功和王莽改制失败的原因。
(3)概括材料二中苏轼的观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出发点。
材料一莽曰:“古者,设庐井八家,一夫一妇田百亩,什一而税,则国给民富而颂声作。此唐、虞之道,三代所遵行也。秦为无道,厚赋税以自供奉,罢民力以极欲,坏圣制,废井田,是以兼并起,贪鄙生,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又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栏,制于民臣,颛(注:音专,愚昧)断其命。奸虐之人因缘为利,至略卖人妻子,逆天心,悖人伦,缪于‘天地之性人为贵’之义。《书》曰‘予则奴戮女’,唯不用命者,然后被此辜矣。汉氏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常有更赋,罢癃(注:疲惫衰弱)咸出,而豪民侵陵,分田劫假。厥名三十税一,实什税五也。父子夫妇终年耕芸,所得不足以自存。故富者犬马余菽粟,骄而为邪;贫者不厌糟糠,穷而为奸。……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卖买。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敢有非井田圣制,无法惑众者,投诸四裔,以御魑魅,如皇始祖考虞帝故事。”
————摘自《汉书王莽传》
材料二苏轼给宋神宗上书: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成功和王莽改制失败的原因。
(3)概括材料二中苏轼的观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出发点。
4.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今欲采西学,宜于广东、上海设一翻译公所,选近郡十五风以下颖悟文童,倍其廪饩住院肆业,聘西人课以诸国语言文字,又聘内地名师,课以经史等学,兼习算学。闻英华书院、墨海书院藏书甚多,又俄夷道光二十七年所进书千余种,存方略馆,宜发院择其有理者译之。
——咸丰十一年(1881年)冯桂芬《采西学议》
材料二为委员者,将出其所学,以济民之困而养民之和。凡军国大政,其权虽决于君上,而度支转饷,其权实操诸庶民。是君民相维,上下一德,皆此例为之。
矧[shěn况且]其[西方]无处不设日报馆,无人不观日报,中外之事,老少咸知。我学校尚未振兴,日报仅有数处,公举议员之法殆未可施诸今日也。
盖议院为集众是,以求一当之地,非聚群嚣以成一哄之场。必民皆智慧,而后所举之员乃贤。……
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使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海无难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夫立宪政治者,质言之则舆论政治而已。先帝知其然也,故大诰曰:“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盖地方自治诸机关以及谘议局、资政院,乃至将来完全独立之国会,凡其所讨论设施,无一非舆论之返照。此事理之至易睹者,无待赘论。即政府大臣以至一切官吏,现已奉职于今日预备立宪政体之下,则无论若何强干,若何腐败,终不能显违祖训,而故与舆论相抗,此又事势所必至者也。……立宪时代之舆论,常立于主动之地位,一有不当而影响直波及于国家耳。
——梁启超《<国风报>叙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冯桂芬“采西学”的特点。
(2)郑观应理想中的政治体制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他认为该政体在中国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制约?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郑观应、梁启超在思想认识上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共同本质。
材料一:今欲采西学,宜于广东、上海设一翻译公所,选近郡十五风以下颖悟文童,倍其廪饩住院肆业,聘西人课以诸国语言文字,又聘内地名师,课以经史等学,兼习算学。闻英华书院、墨海书院藏书甚多,又俄夷道光二十七年所进书千余种,存方略馆,宜发院择其有理者译之。
——咸丰十一年(1881年)冯桂芬《采西学议》
材料二为委员者,将出其所学,以济民之困而养民之和。凡军国大政,其权虽决于君上,而度支转饷,其权实操诸庶民。是君民相维,上下一德,皆此例为之。
矧[shěn况且]其[西方]无处不设日报馆,无人不观日报,中外之事,老少咸知。我学校尚未振兴,日报仅有数处,公举议员之法殆未可施诸今日也。
盖议院为集众是,以求一当之地,非聚群嚣以成一哄之场。必民皆智慧,而后所举之员乃贤。……
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使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海无难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夫立宪政治者,质言之则舆论政治而已。先帝知其然也,故大诰曰:“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盖地方自治诸机关以及谘议局、资政院,乃至将来完全独立之国会,凡其所讨论设施,无一非舆论之返照。此事理之至易睹者,无待赘论。即政府大臣以至一切官吏,现已奉职于今日预备立宪政体之下,则无论若何强干,若何腐败,终不能显违祖训,而故与舆论相抗,此又事势所必至者也。……立宪时代之舆论,常立于主动之地位,一有不当而影响直波及于国家耳。
——梁启超《<国风报>叙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冯桂芬“采西学”的特点。
(2)郑观应理想中的政治体制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他认为该政体在中国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制约?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郑观应、梁启超在思想认识上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共同本质。
2.单选题- (共12题)
5.
表一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
表一
表一
目录 | |
二十 | 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 |
二十三 | 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
三十 | |
三十二 | 全面内战爆发以后 |
四十 | 筹建新中国 |
A.五四大潮的洗礼 | B.长征 |
C.上井冈山 | D.重庆谈判 |
6.
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
8.
宇宙是人生永恒的话题。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心外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①陆九渊 ②塞内卡 ③王守仁 ④泰勒斯
①陆九渊 ②塞内卡 ③王守仁 ④泰勒斯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9.
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但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反应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①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②重视实用技术
③缺乏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
④注重以实验事实为根据
①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②重视实用技术
③缺乏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
④注重以实验事实为根据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0.
明清时期,随着工商业市镇和市民阶层的兴起,小说逐渐发展成文学的主流,并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明清小说的思想内容有( )
①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 ②反映了市镇平民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个性发展的过程 ③以入木三分的辛辣嘲讽揭露丑恶的世风百态 ④以丰富的表现手法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
①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 ②反映了市镇平民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个性发展的过程 ③以入木三分的辛辣嘲讽揭露丑恶的世风百态 ④以丰富的表现手法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11.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汤姆生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讲道:“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方式,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其中第二朵“乌云”,尤以黑体辐射理论出现的“紫外灾难”最为突出。为驱散这一朵“乌云”
A.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 |
B.普朗克创立量子理论 |
C.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
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
12.
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 | 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
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 | D.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 |
13.
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
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
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
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
14.
假如你是19世纪的欧洲的一名音乐家,你感受音乐的发展变化不包括
A.音乐艺术逐渐从封建主义束缚下解放出来 |
B.音乐艺术逐步发展到为社会上层服务 |
C.音乐艺术更深地表现出人性 |
D.音乐艺术更丰富地反映各阶层生活 |
15.
如果你生活在19世纪末,你可以( )
①去法国参观印象画派画展 ②阅读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③在电影院观看无声电影 ④去德国欣赏贝多芬音乐会
①去法国参观印象画派画展 ②阅读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③在电影院观看无声电影 ④去德国欣赏贝多芬音乐会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6.
在17~19世纪的欧洲文坛上( )
①古典主义注重抒发个人思想感情 ②启蒙文学批判专制制度 ③浪漫主义表现主观思想和个人感情 ④现实主义着力批判社会阴暗面
①古典主义注重抒发个人思想感情 ②启蒙文学批判专制制度 ③浪漫主义表现主观思想和个人感情 ④现实主义着力批判社会阴暗面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