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材料一那时的“美利坚合众国”,甚至不是“1个”国家,而是13个“半国家”的联合体,即“邦联”。她是由这些各自独立的“半国家”通过契约联合起来的。……它当然也没有什么“全国政府”或“中央政府”,只有一个从根本就没有立法权的“大陆会议”演变而来的“邦联议会”,其实仍然不过是政治协商会议。这个议会是没有什么权威的,大体上是有事就坐在一起开会,开完各自回家。议会的决议,各邦想执行就执行,不想执行就不执行。
——摘自易中天《艰难的一跃》
材料二 8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后来的这若干年一直是生气勃勃的年代——是这个民主国家的人民获得丰收的年代。因为这些年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安全,而且我希望,也带来了更好的认识,即生活的理想是用物质以外的东西来衡量的。
——罗斯福总统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
材料三我们正处于一个令人痛苦的调整时期,来适应世界政治的深刻变化;我们不得不面对我们的历史和我们的新的需要这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我相信,我们国家的不安情绪的最深刻的原因,是这样一种人们还只是模糊地觉察到的认识:我们正变得像其他国家一样,需要承认我们的力量虽大,但还是有限度的。
——《基辛格回忆录》
材料四苏联解体后,美国国务卿贝克就声称: “苏联的崩溃为美国提供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去推广它的利益和价值观念。”1999年,克林顿在阐述21世纪外交政策时更武断地说: “世界必须有一个领导,而且只能有一个领导,而美国是最具有领导这个世界能力的国家。”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建国之初的不利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美国是如何进行制度调整的?如何评价这种制度调整?(3分)
(2)材料二中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分别指哪两件大事?这次行动在经济领域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什么?(3分)
(3)同是政策调整,材料三与材料二在实施领域上有何不同?(2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美国)推广它的利益和价值观念”的实质。(2分)
2.判断题- (共2题)
3.单选题- (共17题)
A.保护私有财产 | B.维护贵族的利益 |
C.保障平民的利益 | D.维护法律的权威 |
A.《南京条约》 | B.《马关条约》 |
C.《辛丑条约》 |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
A.《海国图志》 | B.《天朝田亩制度》 | C.《瀛环志略》 | D.《资政新篇》 |
A.《回忆“八一”南昌起义》 | B.《中国红军长征记》 |
C.《中国抗日战争史》 | D.《伟大的战略决战》 |
A.渡江战役 | B.解放南京 | C.挺进大别山 | D.解放徐州 |
A.该宪法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修订通过 |
B.该宪法使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得以确立 |
C.该宪法在修订中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
D.该宪法首次提出“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
①中美关系结束了对抗,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②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仍然存在
③中苏友好结盟关系破裂,两国关系日益恶化
④美国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是与苏联争霸的需要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A.不结盟运动正成为重要的国际政治力量 |
B.美苏两极格局趋于瓦解 |
C.不结盟运动成为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 |
D.不结盟运动的正式兴起,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A.16世纪前后 | B.18世纪末 | C.19世纪前期 | D.19中后期 |
A.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被打破 | B.列强经济侵略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
C.近代中国传统的运输业受到冲击 | D.列强的侵略势力逐渐深入到中国内地 |
A.造纸术——推动欧洲文明进程 |
B.印刷术——欧洲文艺复兴的根源 |
C.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锐器 |
D.指南针——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实行民主共和 | D.提倡重视民主与科学 |
A.![]() |
B.![]() |
C.![]() |
D.![]() |
4.选择题- (共11题)
综合探究: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昨日 雄关漫道真如铁】
材料一:“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
──《开元纪事》
材料二:19世纪中叶,英国实行“炮舰政策”,以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市场。鸦片战争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最初胜利……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一批爱国的知识分子力求用自觉的行动来实现中国的自强。
【今日 人间正道是沧桑】
材料三:“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明日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材料五:2016年4月24日是首个“中国航天日”,习近平主席作出重要指示,向60年来为航天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崇高敬意,强调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要牢牢抓住战略机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勇攀科技高峰,谱写中国航天事业新篇章。
材料六:观察如图
综合探究: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昨日 雄关漫道真如铁】
材料一:“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
──《开元纪事》
材料二:19世纪中叶,英国实行“炮舰政策”,以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市场。鸦片战争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最初胜利……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一批爱国的知识分子力求用自觉的行动来实现中国的自强。
【今日 人间正道是沧桑】
材料三:“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明日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材料五:2016年4月24日是首个“中国航天日”,习近平主席作出重要指示,向60年来为航天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崇高敬意,强调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要牢牢抓住战略机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勇攀科技高峰,谱写中国航天事业新篇章。
材料六:观察如图
教育引领人探访灵魂和生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如图1,2
材料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探索中西方近代化历程,感悟中外文明发展的异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变迁示意图
材料二:西方近代化历程示意图
材料三:当代学者萧功秦把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划分为六个阶段
现代化阶段 | 时间划分 | 代表人物 | 政治选择 |
第一阶段 | 1860﹣1911 | 慈禧 | 开明专制化模式 |
第二阶段 | 1911﹣1913 | 孙中山 | 早期议会制模式 |
第三阶段 | 1913﹣1928 | 袁世凯 | 新权威主义模式 |
第四阶段 | 1928﹣1949 | 蒋介石 | 权威主义模式 |
第五阶段 | 1949﹣1976 | *** | 计划经济模式 |
第六阶段 | 1978年以来 | 邓小平 | 新政模式 |
探索中西方近代化历程,感悟中外文明发展的异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变迁示意图
材料二:西方近代化历程示意图
材料三:当代学者萧功秦把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划分为六个阶段
现代化阶段 | 时间划分 | 代表人物 | 政治选择 |
第一阶段 | 1860﹣1911 | 慈禧 | 开明专制化模式 |
第二阶段 | 1911﹣1913 | 孙中山 | 早期议会制模式 |
第三阶段 | 1913﹣1928 | 袁世凯 | 新权威主义模式 |
第四阶段 | 1928﹣1949 | 蒋介石 | 权威主义模式 |
第五阶段 | 1949﹣1976 | 毛泽东 | 计划经济模式 |
第六阶段 | 1978年以来 | 邓小平 | 新政模式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判断题:(2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