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材料一孔子曾说,三代皆敬事鬼神。夏道遵命,事鬼敬神而远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而其弟子问鬼神事时,孔子答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材料二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材料三阿尔帕说:“……大多数的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彼特拉克说:“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
(1)据材料一指出,三代到春秋时期人们对“人”的认识有何变化?并简要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3分)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3分)
(3)材料三反映了人文主义者的什么思想?(1分)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人文主义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3分)
2.材料分析题- (共2题)
材料一北宋《东京梦华录》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南宋《梦粱录》载:“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陆游在《杂赋》中提到:“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材料二 2007年12月,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被打捞出水。考古专家认为,“南海一号”沉船本身就是一个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物。据考证,我国近海有2 000~3 000艘沉船,以宋、元朝时代居多。”
(1)国内外许多史学家指出,诞生于宋代的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改变了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的发明。(5分)
(2)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请用宋代的史实加以说明。(6分)
材料一孟子曰:“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
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向往)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
(小题1)材料一中孟子的治国之道是什么? (2分)体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2分)
材料二仆之素志在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而以社会主义为归宿,俾全国之人,无一
贫者,同事安乐之幸福。 ——孙中山
(小题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主义的理解。(2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认为应如何实现民生主义?(3分)
材料三针对工业革命开始后,人类社会产生的新问题,有学者开出了这样的处方:社会劳资对立与贫富不均的现象严重,应该废除私有财产制度,将主要财产如土地、矿产、机器、交通工具等,都改为社会共同所有,而由社会集体控制。
(小题3)材料三中“处方”体现了哪种社会学说? (2分)新中国建立初期是如何实践这一“处方”的?(3分)
(小题4)综上所述,你认为实现民生幸福的主要途径有哪些?(2分)
3.单选题- (共32题)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A.《唐璜》 | B.《人间喜剧》 |
C.《英雄交响曲》 | D.《日出·印象》 |
A.推崇君主权威 |
B.肯定人的价值 |
C.强调知识的作用 |
D.重视道德的意义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泰勒斯
D.苏格拉底
①诵读古典文化
②批判精神统治
③鼓吹人性解放
④倡导思想自由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A.上帝 |
B.罗马教皇 |
C.马丁﹒路德 |
D.贵族 |
A.它认为人类本身的判断是宇宙万物最后的标准 |
B.其劝告人类与自然分道扬镳 |
C.它强调了人的决定作用 |
D.在价值观上,它对那个时代以及后来的文艺复兴运动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A.冲破束缚,追求个性解放 | B.挑战正统,提倡经世致用 |
C.反对专制,否定教会权威 | D.批判现实,宣扬理性主义 |
A.人文主义者追求人生享乐的精神 |
B.反对专制和迷信的启蒙思想 |
C.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 |
D.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要求 |
A.人不是上帝创造的 | B.人是无理性的 |
C.人的地位在上帝之下 | D.人是伟大的 |
A.对智者学派自身的研究能力不自信 |
B.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 |
C.不注重对神的研究 |
D.慨叹人生的无奈 |
A.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强调理性尊重科学 |
B.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推翻了古代以来各种定律及学说 |
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各种宗教迷信,尤其是天主教的教规 |
D.反对工业革命带来的贫富分化,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 |
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②与农耕生产密切相关 ③注重理论研究 ④以科学实验见长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风俗画 | B.宫廷画 | C.文人画 | D.山水画 |
①资本主义不断发展 ②天主教会势力日渐衰落
③科学思想不断传播 ④民主制度日益完善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 | D.①②④ |
A.写意画派 | B.印象画派 | C.现代画派 | D.风俗画派 |
A.法国巴黎 | B.英国伦敦 | C.美国纽约 | D.德国柏林 |
①他将声乐和器乐相结合,开创了交响乐的新形式
②他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
③他的作品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气息
④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和争取民主的革命精神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A.《格尔尼卡》 |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 C.《自由引导人民》 | D.《日出 印象》 |
A.摒弃结构、语言、情节上的逻辑性、连贯性 | B.用理智的手法去反映荒诞的生活 |
C.用轻松的喜剧形式表达严肃的悲剧主题 | D.舞台形象和情节支离破碎 |
A.具有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 B.认为享受自由是人的天性 |
C.对现实采取了逃避态度 | D.采用了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 |
A.追求幸福、爱情、自由的社会心态 |
B.要求解放人性、个性和积极进取的群体心理 |
C.消极、悲观、虚无、迷惘的群体情绪 |
D.在物欲横流下被金钱异化的变态心理 |
①夫权社会里女子地位相对较低
②东西方妇女都属于社会底层
③在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妇女都不属于公民
④古代中国妇女有族权与神权束缚,相对于希腊来说社会禁锢更多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4.选择题- (共25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用农历计时,用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把五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材料二:厉害了!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来化通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于2016年11月30日下午将中图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系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厉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如“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再如民间有“霜降吃柿子防感冒”的谚语,日久天长,这些经验被沉淀、总结下来后,就形成了纷繁多样的月令、农谚、民俗、民谚,世代相传,规范、指导着中国人的生活。
材料三: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材料四: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二十四节气还带有明显的区域性色彩。如“霜降”一般在阳历10月23日左右,意指这一节气的来临,大地将产生初次结霜的现象。但在我国南方的福建省南部、海南省等地区,全年无霜。而在东北的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北方地区的初霜,则常早于这个时间。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用农历计时,用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把五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材料二:厉害了!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来化通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于2016年11月30日下午将中图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系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厉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如“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再如民间有“霜降吃柿子防感冒”的谚语,日久天长,这些经验被沉淀、总结下来后,就形成了纷繁多样的月令、农谚、民俗、民谚,世代相传,规范、指导着中国人的生活。
材料三: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材料四: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二十四节气还带有明显的区域性色彩。如“霜降”一般在阳历10月23日左右,意指这一节气的来临,大地将产生初次结霜的现象。但在我国南方的福建省南部、海南省等地区,全年无霜。而在东北的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北方地区的初霜,则常早于这个时间。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32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