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003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5/27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也确实展示过这样的一面,在技术进阶升级带来“机器代替人”的前几次工业革命中,技术始终是掌握在人手中的工具,“机器”真实地助益了人类的生存和生活。但与此同时,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化学毒品、电脑病毒等等的技术进阶升级,却是整体上加害于人类生存和生活的。这样的技术越是先进,对于人类整体上的加害,越是强烈和彻底,越是危及人类整体的存在。

——陈彩虹《在无知中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说明。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1)材料一图1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据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重大理论的发展过程?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晋末,北方人民大量南流,东晋建立后,政府设立了许多侨州、侨郡、侨县予以安置。他们只在这种侨立的地方机构登记,称为侨人。侨人的户籍称为白籍,不算正式户籍,入白籍者不负担国家调役。侨人虽在侨县登记户籍,却不住在侨县寄治的地方。侨州和它所属的郡县也不是都在一处,有的相距很远,管理极为不便。
流民南下之初,多数还想重返故里,所以莫不各树邦邑,思复旧井。但北伐多次失散,重返绝望,居处既久,人安其业。他们与土著百姓生法无异而负担不同,容易引起侨旧矛盾。而且许多江南农民也逃亡而变成豪强私附。东晋政权在江南站稳脚跟之后,便实行了土断政策。土断政策的中心内容是整理户籍,居民不分侨旧,一律在所居郡县编入正式户籍,取消对侨人的优待。重新划定郡县疆界,并调整隶属关系,使州郡与所属郡县不至于相互隔越。与此同时,清查隐匿漏户,把逃亡农民和由豪强隐占的私属搜括出来,充作政府的赋役对象。

——摘编自《东晋土断》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括东晋实行土断政策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土断政策的作用。

2.单选题(共25题)

4.
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这表明
A.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D.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5.
19世纪末,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冲击力。这是由于进化论的思想适应了哪些社会思潮
①“中体西用”
②维新变法
③救亡图存
④民主与科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6.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摒弃了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和维新派的保守倾向,吸收了约翰·穆勒和亨利·乔治的部分学理,受到了社会主义的影响。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
A.缺乏传统文化内容B.具有鲜明的革命性
C.注重中西文化融合D.蕴含与时俱进因素
7.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称:“不知铁路之旁,其左右歧路,人马皆能行……铁路遇山巅水曲均须绕越,架空凿洞亦可驶行,庐舍坟墓亦犹是也,何害之有?”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时的中国
A.“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国近代化
B.“天朝上国”观念抑制中国的发展
C.思想僵化制约工业文明的传播
D.洋务运动推动西方文明的传入
8.
历史学家在分析西方思想史时指出,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绝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的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由此可见,这种分析体现的史观是
A.文明史观
B.唯物史观
C.整体史观
D.革命史观
9.
“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后世之民,皆守株之类矣。”提出与此观点相类似的思想家是
A.陆九渊B.王夫之C.顾炎武D.黄宗羲
10.
《全球通史》指出:“这些哲人受被牛顿所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这些哲人”提出的原则
A.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B.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C.直接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D.挣脱了教会禁欲主义的束缚
11.
春秋战国时代的名家代表人之一的公孙龙,有一天骑着一匹白马要进城,该城门的看守官说,依照规定马不可以进城。于是公孙龙就开始论证他的“白马非马”,最后他说服了守城官,于是就骑着他的白马进城了。下列古希腊哲学家中和公孙龙风格类似的是
A.泰勒斯
B.普罗泰格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12.
泰勒斯因为见到水有三态的变化,进而推想其他物质的形成也是依据相同的原理,提出“万物皆为水”的理论;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节制肉身的欲望,解放灵魂,以唤起因肉体牵绊而被遗忘的知识”。柏拉图认为“所有人类感官感受到的知识和价值,都源自于理性世界”。三位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
A.形成于雅典民主由盛转衰的时期
B.与智者学派的基本观点完全对立
C.启迪着人们理性思考问题的智慧
D.以隐晦的比喻来解释事物的成因
13.
被誉为武汉三大名嘴之一的武汉大学哲学系赵林教授在中南大学作了一场题为《宗教改革与西方文化的现代化转型》的讲座。赵教授在讲座中最可能提到的名言是
A.教皇是两足禽兽
B.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信徒皆为祭司
14.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中国人的生活完全以礼为指南”;中国人所谓的“礼”其实就是“礼教”,“他们(指中国的立法者)把宗教、法律、风俗、礼仪都混在一起。所有这些东西都是道德,也都是品德。这四者的箴规,就是礼教”。孟德斯鸠的观点
A.完全不符合古代中国社会实情
B.否定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C.合乎中国“礼法合一”文化传统
D.揭示了儒家思想宗教化的倾向
15.
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作出这样的评价:“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实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以下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火药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
②活字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
③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
④造纸术方便了智者学派的研究
A.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6.
先秦典籍里医字写作“毉”。中医形成后,针砭药石成为治病的主要方法,“毉”字也逐渐被“醫”,字取代。“醫”下的“酉”字,是药罐子的象形。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A.中国古代医学与巫术相伴始终
B.中医因源于巫术而没有科学成分
C.医学经历了从巫术到科学的演化
D.“医”字采用了象形的造字方法
17.
19世纪中后期,斯宾塞将达尔文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思想应用于人类社会,认为生存竞争所造成的自然淘汰,在人类社会中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由此形成“社会达尔文主义”。这种学说
A.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扩张
B.促进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C.揭示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属性
D.根本改变了欧洲人的价值观念
18.
“能量的释放和被吸收,是以特定的不连续的单位或束的形式进行的,而并非像先前所想象的那样以平衡和连续不断的方式释放。”这一理论的提出:
A.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神创论B.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C.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D.奠定了研制蒸汽机的理论基础
19.
“21世纪,不是一场技术的革命,也不是一场产品的革命,而是一场观念的革命……用电脑延伸人脑,用邮件延伸人腿,用语音延伸人嘴;光的速度,零的距离,海的容量,瞬间传导全世界。”由材料可知互联网
A.没有带来科学技术的变革
B.促进了人们价值观念的更新
C.消除了人类社会间的隔阂
D.改变了人类之间的交流方式
20.
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抓住日全食良机发现星光于日缘处有偏转。《泰晤士报》当即发表社论:“关于宇宙结构的观念必须改变了。世世代代以来被认为无可置疑的事实,已被有力的证据推翻,一种新的宇宙哲学正在诞生。”这一“新的宇宙哲学”
A.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B.第一次系统地说明力学现象
C.运用了实验与数学的科学方法
D.揭示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21.
陈独秀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1918年)中说:“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下列对他的观点评价正确的是
A.试图将新旧思想进行融合
B.严重阻碍新思想的发展
C.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弘扬
D.意在全面批判封建思想
22.
在鸦片泛滥时,林则徐开展禁烟运动,坚持“大清律例”,不但适用于“华民”,而且同样适合在华的“外夷”,“夷人有犯,并依律科断之”“与华民同照律例一体治罪”。这材料主要表明林则徐
A.有睁眼看世界的全球意识
B.有抵御外来侵略的军事才能
C.有强烈的近代民族意识
D.有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主义思想
23.
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之时
B.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之后
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
2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①有教无类
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③“三个面向”思想 
④发展希望工程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25.
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于192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突破逻辑严密的传统心理描写方法,运用自由联想、内心独白等手法,直接展示人物潜意识,再现当前、过去情景,或对未来的想象,不受时空和逻辑限制,貌似紊乱,实则高度真实。这部小说的创作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26.
在纪实影片《帝国的毁灭》中有如下片段:秘书打错了字或做错了其他什么事,希特勒总能宽大为怀;希特勒是一个素食主义者,是一个对狗有着深情厚谊的人。这些情节主要依据历史学家的著作和希特勒女秘书的回忆录设计拍摄。对影片创作合理的解释是
A.艺术作品一定能反映真实的历史
B.作者意在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历史
C.希特勒不愧为有教养、受人尊敬的领袖
D.企图颠覆人们对希特勒的固有印象
27.
雨果在赞扬某位文学家时说:“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这位文学家是
A.巴尔扎克
B.拜伦
C.贝克特
D.雪莱
28.
一批学生到博物馆看画展,导游对他们解说道:“这个画派的画家,想透过解构物体以了解其‘真相’;他们摒弃了传统的光影、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将描绘对象拆开来分析,然后以几何图形表现其每一角度与细节。他们甚至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这一批学生在参观什么画展
A.文艺复兴时代的绘画
B.19世纪现实主义绘画
C.19世纪印象派绘画
D.20世纪立体派绘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