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舒兰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11月)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003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3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西方人文精神在17、18世纪有了相对完整的发展。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以为天体是神圣而不腐坏的,……而今人们却这样把天体纳入研究范围之内,并且证明天体也按照……牛顿根据地面上的实验和归纳所得到的力学原理,处在这个巨大的数学和谐之内。……从前人们认为他们所居处的世界,是一个富有色、声、香,充满了喜乐、爱、美……的理想的世界,现在这个……世界则是一个……量的世界,一个服从机械规律性,可用数学计算的运动的世界。
——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材料二 当时(1517年)还是维滕堡大学的牧师的路德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堂门口。他的大多数主张并不具有革命性,但他的确表明,“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1520年末,路德和教会彻底决裂,将教皇的驱逐训令烧毁;次年,他被召唤出席在沃尔姆斯召开的皇家议会。路德拒绝改变其主张,他说:“除非你们能用《圣经》或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服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三 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很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伏尔泰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定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性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牛顿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革命,即“牛顿革命”。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人对自然的认识(知识、方法两个层面)角度,简要阐释“牛顿革命”的内涵。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路德的哪些观点“削弱了教会的权威”?由此引发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社会带了什么影响?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法国人为“五尺高的小动物”的国家政治民主化提出的四条重要“定律”。并指出启蒙运动的目标与文艺复兴相比,发生了什么大的变化?
2.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是一个逐步认识、学习西方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愤,凡有心知血气,莫不冲冠发上指者,则今日之以广运万里地球中第一大国而受制于小夷也。……惟皇上振刷纪纲,一转移间耳,此无待于夷者也。至于军旅之事,船坚炮利不如夷,有进无退不如夷。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制洋器议》

材料二、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三、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

——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

材料四、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请回答:
(1)与传统的“华夷观”相比,材料一的作者是如何认识西方的?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基本特点。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有何具体体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材料四中近代中国新思潮不断涌现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

2.单选题(共18题)

3.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写道:“财富从一件教徒可以随时抛弃的斗篷变成了一个不可撼动的铁笼。”这一观点
A.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B.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C.揭露了社会上崇富思想的弥漫
D.使人们摆脱宗教束缚
4.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5.
卢梭说:“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材料反映了卢梭
A.天赋人权的思想
B.直接民主的思想
C.代议制民主思想
D.社会契约的思想
6.
“对雅典城邦传统诸神的信仰,此时正逐渐受到损害,而一种更具批判性的、更为世俗的精神正在强有力地上升……这一演变于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达到最为深刻的阶段”。下列对这一演变时期产生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宣扬相对主义和怀疑论
B.主张提倡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C.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
D.肯定人的价值,反对教会神学的束缚
7.
下图是毕加索于1937年4月创作的名画《格尔尼卡》。该作品采用了立体主义、半写实主义等多种手法和风格,描绘了当时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镇上居民的悲惨生活。当年毕加索创作该作品的主要目的可能是
A.开创一种全新的创作风格
B.揭露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C.揭露战争带给居民的伤亡和惊恐
D.体现各国各地区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8.
汤显祖《牡丹亭》题词中写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下列对这段话的解读,正确的是
A.表明文学开始与现实相结合
B.是对当时的官方哲学的否定
C.标志着世俗文学的诞生
D.是早期民主思想产生的体现
9.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认为:“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据此判断,雨果认为:
A.中国人没有创造力B.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
C.西方科技更加神奇D.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10.
1907年,德国将军弗里希说:“战争是具有头等重要性的生物必需,是人类生活中不能省却的一个定期性因素,假如没有战争,这将会排除种族的所有进步,并进而使所有真正的文明消亡。”这种观点
A.说明了战争对人类进化的科学作用
B.片面地运用进化论解读人类社会进程
C.有力挑战了天主教宣扬的封建神学
D.体现出法西斯所宣扬的民族主义观念
11.
有人说:“牛顿接过了伽利略传过来的接力棒,并最终完成了科学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巨大飞跃。”下列对牛顿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牛顿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②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标志着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③牛顿力学的创立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④牛顿在伽利略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天文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2.
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自我疗伤”——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运动
B.“开颅洗脑”——确立起了民主科学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C.“猛药重治”——是变革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D.“温药治疗”——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13.
中共十八大文件:“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材料反映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共同点是
A.解决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B.中国向何处发展
C.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党
D.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4.
孙中山在1905年之前发表的文章中对满族和清朝政府有“满洲鞑子”“满奴”“满贼”“异种”“外国人”等近20种蔑称,但他在1906年又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他在1912年进而提出“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上述现象可以说明
①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②孙中山最终完全摆脱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
③近代民族国家的构建经历了艰难的思想历程
④历史人物的历史认识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A.①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15.
学者韩毓海在《从世界千年史看***的战略遗产》写道:“***找到了一种政治和组织的方法,将殖民主义、封建主义宰割下分崩离析的中国大地重新组织起来、动员起来,使被视为最封闭、最保守、最落后的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中国的黄土高原,重新崛起为最具革命性的力量所在。”下列著作或思想完成于这一“心脏地带”的是
A.
B.
C.
D.
1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①有教无类
②颁布《义务教育法》
③“三个面向”思想
④发展希望工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17.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资料分析,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粮食与农业总产量平均年增长率为2.1%。发展中国家粮食与农业产量平均年增长率有所提高,由70年代的年均增长3%增加到3.3%。中国的增长率为4.4%。造成中国粮食增长率提高的原因有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②“杂交水稻”技术的突破
③“人民公社”体制的打破
④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8.
1954年秋,***亲自发动了由批评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而展开的批判胡适派唯心主义的斗争。1955年,由批判胡风的文艺思想进而变为反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这些斗争
A.促进了文学艺术的进一步发展繁荣
B.反映出“双百”方针遭到肆意破坏
C.集中体现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D.有利于确立社会主义思想主流地位
19.
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于192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突破逻辑严密的传统心理描写方法,运用自由联想、内心独白等手法,直接展示人物潜意识,再现当前、过去情景,或对未来的想象,不受时空和逻辑限制,貌似紊乱,实则高度真实。这部小说的创作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20.
下列有关电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首次向公众放映自己拍摄的有声电影短片,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B.1927年,苏联首次拍摄有声影片,电影进入有声时期
C.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拍摄成功
D.一战后,宽银幕和立体电影等相继问世

3.选择题(共2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考改革牵动着千家万户,更是改变育人模式、实施教育强国战略的一个关键点。经过持续三年的有力推动,作为首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上海、浙江两地,在高考改革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取得了突破,如选考和选学等。2018年,我国新一轮高考改革继续有序铺开。但在改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各种争议。部分学校的校长颇有微词,有些家长也存在不同声音,学生们见解也不一样。

22.

如图,小物块A与圆台保持相对静止,随圆台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则A的受力情况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