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材料三1952年——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四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
——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
材料一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材料三1952年——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四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
——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
2.单选题- (共7题)
2.
(题文)下面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赢利指数示意图,形成图示现象的国际条件

A. 民国政府经济政策的推动 B.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 “实业救国”思潮的刺激 D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A. 民国政府经济政策的推动 B.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 “实业救国”思潮的刺激 D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3.
(题文)下列对南宋李嵩《市担婴戏图》理解错误的是


A.该图反映了宋代经济繁荣,经商方式的多样 |
B.民俗成为这一时期绘画的重要题材 |
C.该图的细节刻画,受到“格物致知”理学方法的影响 |
D.西方的“人文精神”在此画中有鲜明的体现 |
4.
“运用不断翻新的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从各个角度和各个侧面,表现出一种更高意义的真实,内心的真实,从而反映出世界的荒诞,人生的虚无和生存的荒谬。”具有这一创作风格的文学作品
A.表达了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失望 |
B.通过发掘人类感情世界反对封建制度 |
C.典型再现社会风貌并揭露和批判社会罪恶 |
D.表现了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精神危机 |
5.
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该评语体现出泰戈尔的作品()
A.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精神 |
B.代表了东方文学的最高水平 |
C.体现了东西文化的融合 |
D.反映了民族独立的迫切要求 |
6.
《非战公约》虽未能制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但它的进步性仍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
①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
②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
③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审判德、日战犯提供了法律依据
④规定了世人瞩目的裁军问题
①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
②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
③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审判德、日战犯提供了法律依据
④规定了世人瞩目的裁军问题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7.
1942年1月,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推动该同盟形成的事件有
①开罗会议的召开 ②《大西洋宪章》的发表
③丘吉尔、罗斯福声明授助苏联 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①开罗会议的召开 ②《大西洋宪章》的发表
③丘吉尔、罗斯福声明授助苏联 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