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983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5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对“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做出明确划分,我国城乡二元分离的户籍结构由此开始,国家严格限制人口流动。
1984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自理口粮户口属于非农业户口,之后又实行当地有效城镇户口。198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居民身份证制度的实施使人口管理开始走向科学化与现代化。
1997年国务院转批公安部《关于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试点方案》,放开农村人口的落户限制,规定已在小城镇就业、居住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村人口可在小城镇办理城镇常住户口,享受同等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权利。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

——摘编自任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户籍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户籍改革的意义。
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60年代的越战期间,美国的反战运动有着前所未有的规模与反响,不少反战团体持续斗争了8年。其参加者众多,包括青年学生、教师、士兵,宗教人士、自由派等,反战形式多种多样。同时反战运动促使不少人去分析国家的困境与人类战争。
反战运动虽然没能直接结束战争,但也使得总统不得不加快从越南撤军的步伐。当然反战运动并不是影响越战政策的唯一因素,除它之外,越南人民越挫越勇的反抗意志、美国国内的经济状况也是制约越战进一步升级的重要因素。更重要的,美国执政者担心一味的升级会引来中苏的直接介入。

——摘编自闫俊永《越南战争时期的美国反战运动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越战期间美国国内反战运动的特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制约越战升级的因素。

2.单选题(共26题)

3.
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
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
B.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
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D.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
4.
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唯物史观和关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个重要发现。十月革命后,李大钊、陈独秀在宣扬马克思主义时往往重点介绍唯物史观,特别是其中的阶级斗争学说。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中国的政治、经济有别于西欧
B.维护国共两党合作的现实需要
C.两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不全面
D.十月革命否定了剩余价值学说
5.
学者李泽厚认为,中国传统思想一般表现为重“求同”。它通过“求同”来保持和壮大自己,具体方式则经常是以自己原有的一套来解释、贯通、会合外来的异己东西,就在这种会通解释中吸取了对方,模關了对方的本来面目而将之“同化”。以下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B.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
C.二程倡导“格物致知
D.顾炎武宣扬“经世致用”
6.
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7.
明后期书画家董其昌每每绘完山水,题以诗文,行楷簇簇如行蚕,闪闪如迅霆飞电,全图诗、书、画相映成趣,和谐一致,更富有抒情意境。此类绘画作品
A.彰显文人画的独特技法
B.注重抨击封建专制统治
C.以世俗生活为主要题材
D.表明写意画发展至顶峰
8.
1516年,法兰西斯一世同罗马教皇利奥十世签订了《波伦亚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国王有权任命教会的高级教职,有权向圣职界征税。1539年,法兰西斯一世下令国家法令使用法语,不得使用教会惯用的拉丁文。上述举措
A.引发了基督教改革运动
B.导致封君封臣制度进一步强化
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D.基本解决了王权与教权之争
9.
德尔菲神逾说苏格拉底是全希腊最富有智慧的人,马克思说他是“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以下属于苏格拉底观点的是
A.美德即知识
B.万物始于水
C.人生而平等
D.人是万物的尺度
10.
特别喜欢咖啡、老是泡咖啡馆的巴尔扎克曾这样描写18世纪的巴黎:“咖啡馆的柜台就是民众的议会厅”。这说明当时的巴黎咖啡馆是
A.巴尔扎克创作的灵感来源
B.启蒙思想重要的传播平台
C.法式生活习俗的基本象征
D.最为重要的民主政治机构
11.
在中国书法的主要字体中,把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的是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草书
12.
“白蛇传”故事最早出于唐传奇《白蛇记》,类似“许仙”的主人公李黄是盐铁使之子,南宋活本《西湖三塔记》中的同样角色奚宣赞为统制之子。到明代后期,冯梦龙所编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的主人公却变成杭州的“药铺主管”了。这反映,明后期
A.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B.民间思想借助小说广泛传播
C.商品经济冲击等级观念
D.传统伦理道德观念逐渐瓦解
13.
北宋诗人梅尧臣有诗云:“寒溪浸楮舂夜月,敲冰举帘匀割脂。焙干坚滑若铺玉,一幅百钱曾不疑。”该诗中描绘了
A.造纸技术的主要工序
B.活字印刷的印刷过程
C.瓷器烧制的基本流程
D.丝绸织造的繁复工艺
14.
16世纪,西班牙医生赛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
A.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B.教会失去原有权威
C.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
D.教会实行宽容政策
15.
美国《TIME》周刊曾对20世纪诞生的某一理论评价道:“不但对科学界造成巨大震撼,对人文主义、文化和政治也带来重大影响。从此以后,无人再相信世界上有绝对的东西。”这一理论是
A.自由落体定律
B.相对论
C.万有引力定律
D.量子论
16.
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归心》中写道:“潮汐去还,谁所节度?”此问题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的思考和探索,最终科学解决这一问题的是
A.祖冲之
B.李四光
C.牛顿
D.爱因斯坦
17.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中体西用’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汇融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据此判断,作者对近代中国人“中体西用”式学习西方的态度是
A.基本否定
B.基本肯定
C.全面否定
D.完全肯定
18.
语言变革常常是文化变革的先导,白话作为语言正统地位的确立,确实带来了精神的解放和文化创作的进步。白话新诗、白话小说、白话散文、白话戏剧纷纷在此时应运而生。材料中所属情况出现在
A.五四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19.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其中体现“民治”思想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20.
***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 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
A.民主主义国家B.新民主主义国家
C.资本主义国家D.社会主义国家
21.
1993年初,美国哈佛大学裴宜理教授在《中国1992》一文中指出:“1989年北京风波后,如果有人对中国领导人对改革开放的态度有所怀疑,这种怀疑在1992年烟消云散了。”“怀疑烟消云散”是因为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
B.南方谈话坚定了改革的信心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22.
***指出:“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微弱的资本主义经济和严重的半封建经济同时存在,近代式的若干工商业都市和停滞着的广大农村同时存在,几百万产业工人和几万万旧制度统治下的农民和手工业同时存在。”据此可知,走井冈山道路的决定因素是
A.中国的社会性质
B.***的思想认识
C.三大起义的失败
D.无产阶级力量弱小
23.
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24.
世界杯足球赛可谓全世界球迷的节日。1990年第十四届世界杯在意大利举办时,一个英国球迷去意大利为自己喜欢的球队助威。他可以
①持欧盟护照进入意大利   ②在罗马街头观看比赛电视直播
③和苏联球迷交换纪念品   ④收听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新闻
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
25.
两次世界大战和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使那些在竞争中失去自我,失去精神家园的人们面对茫茫宇宙大声询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反映这种现象的文学思潮属于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26.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27.
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
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
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
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28.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准备派团出使西方,由于中外外交礼仪不同,“用中国人为使臣,诚不免于为难”,于是委任美国人蒲安臣担任中国全权使节出使美、英、法、普、俄诸国,并取得一系列外交成果。这反映了当时
A.美国政府侵犯中国外交主权
B.清政府熟悉近代外交的规则
C.传统华夷观念影响外交行为
D.中国逐渐摆脱外交被动局面

3.选择题(共4题)

29.在等差数列{an}中,a15+a16+a17=﹣45,a9=﹣36,Sn为其前n项和.
30.在等差数列{an}中,a15+a16+a17=﹣45,a9=﹣36,Sn为其前n项和.
31.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0世纪之初的“新文化运动”;在西欧,中世纪末的“文艺复兴”,18世纪的“启蒙运动”都是预示社会大变革的著名思想运动。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会变革。这段文字说明(  )
32.材料一:2010~2014年我国部分经济数据表

注: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由2010年的37.3%提升到目前的51.2%;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01年的39%提升到目前的52.2%。

材料二:A省采取一系列措施,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打造多点支撑的消费增长格局;把创新驱动作为主攻方向,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重点任务,增强现代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的带动作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6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