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在18世纪的欧洲,人们对启蒙运动,存在在着不一样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卢梭不仅是启蒙思想家,而且是反启蒙的启蒙思想家,是启蒙思想的自我批判者,他在批判启蒙思想的同时构建自己的思想。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梭“自己的思想”主要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中被康德视为启蒙运动的口号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口号的认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内容、影响等角度论证“18世纪是一个启蒙运动的时代”。(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00字左右)
材料一 卢梭不仅是启蒙思想家,而且是反启蒙的启蒙思想家,是启蒙思想的自我批判者,他在批判启蒙思想的同时构建自己的思想。
——摘自曾誉铭《启蒙的自我批判:论卢梭与启蒙运动》
材料二 在《罗马书》中,保罗认为如果想获得救赎,就必须无条件地相信耶稣;这与贺拉斯的“敢于认识”相对立,而这一格言被康德视为启蒙运动的口号。康德明确表述了信仰上帝与启蒙运动的运用理性之间的冲突,并意识到这种冲突是难以克服和不可避免的。在最终试着去澄清他所谓的“启蒙”的含义之后,康德也并不能回避“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这一关键问题。他同时代的人都热切期盼着这个问题的答案,康德对此问题的回答是:并不是。——摘编自(意)文森佐·费罗内著《启蒙观念史》
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梭“自己的思想”主要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中被康德视为启蒙运动的口号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口号的认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内容、影响等角度论证“18世纪是一个启蒙运动的时代”。(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00字左右)
2.单选题- (共15题)
2.
自从有了“美团”、“饿了吗”等订餐软件,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挑选附近的各种美食,并享受送餐上门服务,这为许多上班族节省了更多的工作、娱乐的时间。这材料反映了
A.交通运输业推动餐饮业的革命 |
B.互联网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
C.人们饮食习惯发生革命性变化 |
D.人们饮食结构的革命性变化 |
3.
下图是欧洲“画圣”拉斐尔于1507~1508年所画的宗教题材画——《花园中的圣母》,关于这幅画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觉醒 |
B.彻底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
C.冲击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世界观 |
D.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权威 |
4.
孟德斯鸠在《波斯人信札》中讲述了一个“穴居人”的故事:在那里,人们“以正义待人”,财产“永远混在一起”,人们相亲相爱,过着幸福的田园生活。这说明孟德斯鸠
A.追求社会平等 |
B.反对教会特权 |
C.主张回归自然 |
D.倡导权力制约 |
5.
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一观点强调
A.政治革命,推翻专制 |
B.批判质疑,社会契约 |
C.主权在民,人人平等 |
D.思想自由,理性思考 |
6.
“他们将自己视为大无畏的文化先锋,并且有义务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传统教义、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专制为目的的‘黑暗时期’,他们应用理性之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他们”发起的运动
A.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 |
B.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
C.破除了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
D.复兴了古代希腊人文精神 |
7.
有学者对欧洲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评论道:“科学的探讨与实证,代替了过去神学的教条与武断:民约论及法律观念也替代了君权。从此以后,一般平民尝试用选票决定如何治理自己的国家。”这场运动是
A.智者运动 |
B.文艺复兴 |
C.宗教改革 |
D.启蒙运动 |
9.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词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
B.楚辞、唐诗、宋词 |
C.唐诗、宋词、楚辞 |
D.唐诗、宋词、元曲 |
10.
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作出这样的评价:“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以下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火药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
②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
③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
④造纸术方便了智者学派的研究
①火药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
②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
③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
④造纸术方便了智者学派的研究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11.
下列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A.伽利略——提出了运动三大定律 |
B.普朗克——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C.牛顿一一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
D.爱因斯坦——提出了计算机工作的原理 |
12.
鸦片战争之后,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大致从“器物”学习渐次深入到“制度”学习和“思想文化”学习,这一变化
A.说明中国启蒙思想的不断深化 |
B.得益于资产阶级的大力推动 |
C.中华文明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 |
D.推动了制度层面的真正转型 |
13.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孙中山“三民主义”。其中指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上述主张意在
A.施行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
B.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 |
C.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 |
D.立法保障工农的权利 |
14.
“和而不同”就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费孝通曾经讲了一句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对“君子和而不同”的极好的阐释。下列能够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A.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 B.“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
C.乾隆时期的文化专制 | D.21世纪初美国单边主义 |
15.
2017年2月12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科院院士任新民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下列对新中国“两弹一星”事业说法不正确的是
A.1964年中国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成功 |
B.l967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
C.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防科技水平 |
D.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结果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