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发表于1865—1866年间,其中许多情节反应了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1864年7月26日,格里那凡爵士一行驾驶邓肯号游船在海上意外的发现了一份儿被海水侵蚀的残缺的文件。经过分析,这是1862年为英格兰人寻找新移民地的大不列颠号失事后,船长格兰特发出的求救文件。爵士决定携同妻子海伦、格兰特船长的女儿玛丽和儿子罗伯尔以及船员们,驾驶邓肯号去搜寻格兰特船长。邓肯号经过大西洋、马德加群岛、加那利群岛、佛得角、麦哲伦海峡、不伦瑞克半岛、波拉尔角、塔尔卡那诺港,最终在一个荒凉的小岛上意外的发现了格兰特船长。格兰特船长重返祖国后,他的儿子罗伯尔做了海员。并且在格里那凡爵士的支持下,为实现在太平洋建立一个苏格兰移民区的计划而努力。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小说的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材料 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发表于1865—1866年间,其中许多情节反应了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1864年7月26日,格里那凡爵士一行驾驶邓肯号游船在海上意外的发现了一份儿被海水侵蚀的残缺的文件。经过分析,这是1862年为英格兰人寻找新移民地的大不列颠号失事后,船长格兰特发出的求救文件。爵士决定携同妻子海伦、格兰特船长的女儿玛丽和儿子罗伯尔以及船员们,驾驶邓肯号去搜寻格兰特船长。邓肯号经过大西洋、马德加群岛、加那利群岛、佛得角、麦哲伦海峡、不伦瑞克半岛、波拉尔角、塔尔卡那诺港,最终在一个荒凉的小岛上意外的发现了格兰特船长。格兰特船长重返祖国后,他的儿子罗伯尔做了海员。并且在格里那凡爵士的支持下,为实现在太平洋建立一个苏格兰移民区的计划而努力。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小说的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单选题- (共29题)
2.
雅典决策机制中,公民不分能力一律按一人一票的平等原则决定事物。苏格拉底认为,这一做法是用单纯的数量平等取代了真正的比例平等,人民大众的统治,在雅典演变成为不讲法治、抛弃道德、剥削富人的暴政。这一观点
A.全面客观地反映了雅典民主的现实 |
B.有助于后世间接民主从中吸取教训 |
C.是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的佐证 |
D.代表了全体居民对政治现实的不满 |
3.
所有陪审员必须宣誓“决不投票赞成废止私人债务,或赞成分配属于雅典人的土地或房屋”。每年当首席执政官就职时,由传令官颁布告示:“物主将永为其所有物的持有者与绝对主人。”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B.私有财产受到城邦保护 |
C.严格履行契约制度 |
D.法律注重保护平民利益 |
4.
《查士丁尼法典》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例: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如果这匹马是遭人以暴力夺走,租马的人就不必负责,他不必为了保护别人的马而陷自已于危境,但是,如果租马的人过了约定时间没有归还而丢失了马,即使马是被人强行夺走,他也要负赔偿责任。这一案例主要说明罗马法
A.践行公平正义的理念 |
B.注重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
C.坚持公民人身安全至上 |
D.具备完整的法律体系 |
5.
《十二铜表法》规定: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如诉讼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充任。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
A.限制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
B.适当照顾弱势群体利益 |
C.侧重维护平民合法权益 |
D.重视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
6.
阅读下表,对其中包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
年份 | 贵族阁员 | 非贵族阁员 |
1832—1866 | 64 | 36 |
1867—1884 | 35 | 23 |
1885—1905 | 40 | 29 |
1906—1916 | 25 | 26 |
1918—1935 | 25 | 82 |
A.在英国内阁中贵族阁员减少,非贵族阁员增加 |
B.英国政治变革呈现出渐进式特征 |
C.英国内阁权力随贵族数量变化而调整 |
D.工业化进程决定英国贵族的地位 |
7.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道:“其他任何国家从来没有创制出如此强大的司法权。联邦的安定、繁荣与生存本身,全系于七位联邦大法官之手。没有他们,宪法只是一纸空文。行政权也依靠他们去抵制立法机构的侵犯,而立法权则依靠他们使自己不受行政权的进攻。”托克维尔意在说明美国
A.三权分立的体制遭到破坏 |
B.民主制度受到了司法干预 |
C.立法和行政部门冲突不断 |
D.司法权在体制中举足轻重 |
8.
在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过程中,一次华盛顿与杰斐逊共进早餐,杰斐逊问,为什么要设参议院?华盛顿反问道,你为什么把咖啡倒进浅碟里?杰斐逊说是为了使咖啡凉下来。华盛顿说,既然如此,我们也可以把法案放入参议院的浅碟里降降温。这则小故事反映设立参议院是为了
A.暂时调和宪法制定中政党矛盾 |
B.完善立法程序来防止决策谬误 |
C.扩大国会立法权强化中央集权 |
D.建立国会内部的三权分立体制 |
9.
《现代世界史》中讲道:“德国统一的方式和事实在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欧洲的自由主义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体现在19世纪德国的统一
A. 使德国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
B. 保留了旧的王朝的专制传统
C. 改变了当时欧洲各国的力量对比
D. 遏制了欧洲民族主义的潮流
A. 使德国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
B. 保留了旧的王朝的专制传统
C. 改变了当时欧洲各国的力量对比
D. 遏制了欧洲民族主义的潮流
10.
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宣布:“任何人不得保留亲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贵族头衔。”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A.反对君主立宪制政体 |
B.否定等级制度 |
C.维护共和政体 |
D.维护私有财产 |
11.
马克思曾这样评价巴黎公社:“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文件,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趋势。”这段话反映了
A.巴黎公社的战士有着英勇斗争的精神 |
B.巴黎公社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 |
C.巴黎公社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政权 |
D.巴黎公社不具备充分的社会主义政权性质 |
12.
如图是一篇历史论文的提纲。据此推断,其标题应是:新航路的开辟
标题:新航路的开辟
一、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新航路的开辟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三、意识形态领域里资产阶级对封建制度的冲击
四、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殖民掠夺的序幕
标题:新航路的开辟
一、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新航路的开辟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三、意识形态领域里资产阶级对封建制度的冲击
四、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殖民掠夺的序幕
A.促进了世界整体化进程 |
B.推动了资产阶级文化发展 |
C.加速了资本积累的速度 |
D.拉开了世界近代化的序幕 |
13.
如图反映了1580—1626年西班牙流往欧洲其他国家贵金属折合白银数量(公斤)的情况,其对西班牙的主要影响是


A.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
B.封建生产关系瓦解 |
C.世界霸主地位衰落 |
D.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
14.
阅读如表,据此可以推断出
朝代 | 南方 | 北方 |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
西汉 | 2470685 | 19.8 | 9985785 | 80.29 |
唐朝 | 3920415 | 43.2 | 5148529 | 56.8 |
北宋 | 11224760 | 62.9 | 6624296 | 37.1 |
A.政治中心随着人口南移而变化 |
B.在政府赋税收入方面南方逐渐超过北方 |
C.北宋时期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 |
D.唐朝时期江南经济仍然比较落后 |
15.
北魏大臣李安世上奏《均田疏》中说:丈量土地,将城邑附近的肥沃土地与乡村的荒地重新划分,使土地不荒废,人群中没有无业的流民。后均田令在此基础上实施,据此可知均田制
A.重新建立封建土地依附关系 |
B.促使流民问题得以解决 |
C.重新优化配置土地和人口 |
D.解决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
16.
下表为北宋都城夜市的记载。
由此可知,北宋
种类 | 概况 |
固定型店铺 | 酒楼、茶肆、金银首饰店、药铺等,其中大部分属于个体私营 |
半固定型摊贩 | 装饰品、迷信品、日用杂货、各类小吃 |
流动型摊贩 | 各类饮食 |
由此可知,北宋
A.社会崇尚奢靡之风 |
B.商业管理制度较为混乱 |
C.专业化市场已出现 |
D.商业经营方式灵活多样 |
17.
明初政府规划南京城内制售铜铁器在铁作坊,皮草市场则在笪桥南,履鞋在轿夫营,伞则在应天街之西,木器南在钞库街,北在木匠营。明初南京城的工商业布局
A.是坊市管理体制的体现 |
B.表明政府利用集聚推动发展 |
C.便于政府强化城市管理 |
D.符合工商业市镇拓展的要求 |
18.
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这里的“社会变革”是指
A.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在客观上得到了传播 |
B.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
C.工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 |
D.人们的生活水平比以前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
19.
下表为依据《技术进步与新经济》一书整理的1800—1900年间世界主要国家重大科研成果数量一览表,对该表理解正确的是
①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技领先世界
②19世纪大多数欧美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③后发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迅速
④19世纪后期世界科研成果总量超过前期
时期 | 英国 | 法国 | 德国 | 美国 | 其它 |
1801—1850年 | 79 | 50 | 11 | 41 | 43 |
1851—1900年 | 58 | 69 | 78 | 118 | 44 |
①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技领先世界
②19世纪大多数欧美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③后发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迅速
④19世纪后期世界科研成果总量超过前期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0.
下表是《1839年英国使用童工劳动情况表》,由表中信息可知
童工总数 | 192887人 |
棉纺织童工数 | 110424人 |
其他行业童工数 | 82463人 |
——数据来源于庄解忧《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童工的作用与地位》
A.机器发明放宽了对劳动力的要求和限制 |
B.1932年议会改革忽略了工人的政治权力 |
C.工业革命促成了社会两大对立阶级的形成 |
D.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
21.
18世纪后,英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攀升,1700,英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可以养活1.7人,至1800年,则上升到2.5人,这一现象的出现
A.缩小了贫富差距 |
B.维护了人民的权益 |
C.缓解了阶级矛盾 |
D.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
22.
如表是20世纪初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
这些数据说明了德国
时间 | 1901年 | 1908年 | 一战前 |
汽车业工人人数 | 1773人 | 12400人 | 5万多人 |
年产量 | 884辆 | 5547辆 | 2万辆 |
这些数据说明了德国
A.汽车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
B.正在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 |
C.政府全面干预推动汽车业发展 |
D.轻重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 |
24.
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
A.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 |
B.刻意表现奔放情感 |
C.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 |
D.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 |
25.
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将手写的拉丁文《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在维登堡教堂门口,不久后他便收到了从德国南部倒流回来的印刷本《九十五条论纲》。这表明
A.抨击教会引起共鸣 |
B.西欧识字率在增长 |
C.德国民族意识觉醒 |
D.技术推动社会进步 |
26.
近代某位人士宣称,上帝不是一个有人格的存在者,而是一个无限的、永恒的“智慧的实体”上帝如同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为自然界立法,使世界机器运转而又不干涉它的运转。据此判断他应该属于
A.第一次论证人人平等的智者学派 |
B.强调自然欲望的早期文艺复兴者 |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者 |
D.构建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者 |
27.
明代李时珍撰成的《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清代康熙年间组织人力对疆土进行全面测量,绘成《皇舆全览图》,至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清代修建的圆明园,是我国名园的集锦和缩影,还吸收了西欧园林建筑的风格。这些成就
A.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
C.受到了西方科技的影响 |
D.促进了向近代社会转型 |
28.
15世纪后期以来,古登堡(注:西方活字印刷术发明人)版《圣经》发行,学者们能得到可靠和标准的《圣经》进行讨论和争论,阅读《圣经》的人也越来越多,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由上述材料推断
A.科学知识为神职人员垄断 |
B.宗教迷信在欧洲广泛流行 |
C.启蒙运动启迪了人们思维 |
D.印刷技术推动了宗教改革 |
29.
朝野并存、五方杂处的京师文化,使它融会了宫廷趣味与民问精神、南方风情与北方神韵。就创作而言,虽然没有出现过能与关汉卿相婕美的大家,但它的意义在于民众喜闻乐见,能寓教于乐。这里的“它“应是指
A.宋词 |
B.元曲 |
C.明清小说 |
D.京剧 |
30.
湖畔派是18~19世纪英国的一种诗歌流派。该流派在诗歌题材上,主张写下层人民的日常生活,强调诗人的内心探索和感情的自然流露;在诗体方面,主张发展民间诗歌的艺术传统,采用民间口语,发挥诗人的想象力。下列同湖畔派创作风格相似的是
A.《百年孤独》 |
B.摇滚乐、爵士乐 |
C.《等待戈多》 |
D.《自由引导人民》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9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