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材料一 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传统,它对精神迷失、“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黄伊梅《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
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这就是诚信。材料三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黄宗羲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及其社会根源。(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3)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的原因。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一 据统计,当时国内有绅士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达300多万人,然而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史的骂声扑面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矩,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海国图志》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材料二 日本著名维新思想家佐久间象山在读到《海国图志》“以夷制夷”的主张后,不禁拍案感慨:“呜呼!予与魏,各生异城,不相识姓名……而其所见亦有暗合者,一何奇也,真可谓海外同志矣!”在魏源思想的引导下,佐久间象山在思想上实现了从排斥西方到发展与西方关系的重大变化。他主张从全球的形势出发思考日本的方略。《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价钱一路走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
材料三 《天演论》出版之后,不上几年,使风行到全国,竟作了中学生的读物了。……在废子、辛丑大耻辱之后,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等术语都渐渐成了报纸文章的热语,渐渐成了一班爱国志士的“口头禅”。——摘编自胡适《四十自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海国图志》在中国和日本的不同命运,并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天演论》风靡中国的原因及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思想传播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2.单选题- (共24题)
A.专制主义强化 | B.商品经济发展 | C.拜金主义盛行 | D.轻商思想淡化 |
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长诗 |
B.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
C.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
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
A.儒家经典在焚书坑儒后大多遗失损毁 |
B.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
C.朝廷注重儒家经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
D.标志着儒学成为官方推崇的正统思想 |
A.反对帝国主义 | B.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
C.实行国共合作 | D.实行普遍公民权 |
A.重实用 |
B.重理论 |
C.重民众 |
D.重实验 |
A.缺少精练的艺术特色 |
B.为民间艺术家所创作 |
C.实现了诗书的平民化 |
D.具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 |
A.印刷术的发展 | B.科举制度完善 |
C.造纸术的发明 | D.图书成为商品 |
A.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
B.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
C.普朗克量子论 |
D.爱因斯坦相对论 |
A.科技为生产发展提供了条件 |
B.牛顿是工业革命的倡导者 |
C.改良蒸汽机问世是工业革命最主要的成果 |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力进步 |
A.反映了工业时代的要求 |
B.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
C.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
D.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
A.推动了自然界各领域的进步 |
B.对人们认识观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
C.推动了文艺复兴在英国的发展 |
D.成为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的依据 |

该漫画出现的原因是
A.进化论学说不科学 |
B.进化论挑战了传统 |
C.时人广泛接受进化论 |
D.达尔文否定了拉马克 |
A.指出“文革”时期盛行个人崇拜 |
B.强调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C.全面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 |
D.否认“两个凡是”的思想 |
A.民主主义国家 | B.新民主主义国家 |
C.资本主义国家 | D.社会主义国家 |
A.新三民主义 |
B.新民主主义理论 |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A.是民生主义思想的体现 |
B.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平均思想 |
C.成为国民党的执政理念 |
D.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
A.“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
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
C.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
D.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
A.核武器技术 |
B.生物工程技术 |
C.地质学技术 |
D.运载火箭技术 |
A.网络主导文艺创作 |
B.传统文学已趋向衰落 |
C.文艺创作趋向成熟 |
D.文艺创作走向大众化 |
A.农民运动的引领者 |
B.资产阶级革命的倡导者 |
C.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
D.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
3.选择题- (共7题)
紫罗兰花瓣的单瓣与重瓣是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的相对性状.研究人员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一:让单瓣紫罗兰自交得F1,再从Fl中选择单瓣紫罗兰继续自交得F2,一直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50%的单瓣紫罗兰和50%的重瓣紫罗兰,且所有的重瓣紫罗兰都不育(雌蕊、雄蕊发育不完善).
实验二:取实验一 F1中单瓣紫罗兰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的正常植株全部表现为重瓣性状.请回答:
(l)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紫罗兰的花瓣中{#blank#}1{#/blank#} 为显性性状,F1中重瓣紫罗兰的基因型为{#blank#}2{#/blank#} .
(2)请推测:出现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等位基因(D、d)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染色体缺失的{#blank#}3{#/blank#}(填“花粉”、“雌配子”)致死,而染色体缺失的{#blank#}4{#/blank#} (填“花粉”、“雌配子”)可育.如图1是 F1中单瓣紫罗兰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中四分体的构象,请在下面的染色体上标出基因组成{#blank#}5{#/blank#} .
(3)若D、d表示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D﹣、d﹣表示基因位于缺失染色体上,请在图2中写出F1中选择的单瓣紫罗兰自交得F2的遗传图解(要求写出F1的雌、雄配子及比例){#blank#}6{#/blank#} .
(4)将紫罗兰体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加温或用蛋白水解酶稍加处理,用吉姆萨氏染色,染色体上即出现横带,称为G带(富含A﹣T序列的核苷酸片段);如将染色体用热碱溶液处理,再做吉姆萨氏染色,染色体上就出现另一套横带,称为R带(富含G﹣C序列的核苷酸片段).一般情况下,对于碱基对数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而言,{#blank#}7{#/blank#} (填“G带”、“R带”)更丰富的那条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基因突变一般{#blank#}8{#/blank#} (填“会”、“不会”)改变染色体的带型.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4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