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龙胜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3959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30

1.材料分析题(共5题)

1.
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监察制度的国家之一,自秦汉就开始有了专门的监察部门。它在西汉时叫“御史府”,东汉以后叫“御史台”,明清改称“都察院”。不论御史台,还是都察院,都是直属天子的独立部门。不但不受其他官员和部门的制约,反倒有权监督一切部门和官员……。何况历代王朝不但有监督官员的专门机构,也都有惩治腐败的严刑峻法,打击的力度也很大。朱元璋甚至规定凡受贿八十贯者,就要剥皮实草。然而腐败却并未因此有所收敛,反倒有“前赴后继”之势……。最后的结果,则是一个又一个的王朝在不可救药的腐败中垮台。这几乎成了一个规律。原因之一,恐怕就在于帝国的反腐倡廉治标不治本,也不可能治本。唯一可以指望的是道德。不可否认,正是由于道德的作用,帝国的官员才不至于腐败的全军覆没
——易中天《帝国的终结》
材料二 美国的建国者从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制衡体制,以防止某一分支的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美国没有建立统一的监察体系,行政的监督任务被分散到各个行政部门分别执行。美国的行政监督系统包括议会监督系统、政府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等,其中并没有设立专门负责行政效能监察的机构。在美国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基本是并重的,“好的政府就是高效廉洁的政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成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的行政监督系统是如何发挥相互监督的作用的?简要分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和美国监察制度的本质不同。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古代汉语中引入的部分外来词
骆驼(匈奴语)琵琶(一说古波斯语)阿弥陀佛(梵语)刹那(梵语)频婆罗(苹果,梵语)芒果(马来语)豆蔻(阿拉伯语)胡同(蒙古语)萨其马(满语)几何(意大利语)
近代汉语中引入的部分外来词
德律风(电话,英语)咖啡(英语)马达(英语)荷尔蒙(英语)逻辑(英语)芭蕾(法语)苏维埃(俄语)吨(日本用自创汉字音译英语)主义(日本改动汉字愿意,音译英文后缀ism)、社会(日本改动汉字愿意,翻译英文society)
 
阅读材料,比较古代汉语与近代汉语处来词,提取一项有关汉语中外来词引入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王安石自任己见,非毁前人,尽变神宗法度,上误神宗皇帝。天下之乱,实兆于安石,此皆非神祖之意,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九

材料二 将次天明,老抠起身,蓬着头同一赤脚蠢婢,赶二猪出门外。婢携糠秕,老妪取水,用木杓搅于木盆之中,口中呼:“罗,罗,罗,拗相公(王安石执拗,民间称为拗相公)来!”二猪闻呼,就盆吃食。婢又呼鸡:“朔,湖,湖,翊王安石来!”群鸡俱至……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畜养鸡豕,都呼为拗相公王安石,把王安石当做畜生。

——冯梦龙《警世通言》

材料三  “呜呼,皋夔伊周,遐哉邈乎,其详不可得闻,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今世欧洲诸国,其所设施,往往与荆公不谋同符。”

——梁启超《王荆公》

(1)根据材料,概括北宋以来官方和民间否定王安石变法的理由。
(2)梁启超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分析梁启超推崇王安石变法的原因。
4.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从20世纪初美国政府把目光充从美灸洲转向了世界,美国国内就产生了孤立主义思潮。他们认为美国地大物博,与欧亚远隔重洋,是个世外桃源,提出了“坚守美洲堡垒”。反对插手世界事务。……在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袭击下,美国公众主要关注国内的经济复兴和就业问题,普遍对国际事务不感兴趣,孤立主义势力趁机崛起。面对孤立主义的限挠,面对孤立主义的阻挠,罗斯福因势利导,对欧洲政治事务采取中立和“不干涉”政策,让英法顶在第一线应付德意的成胁。
——整理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篇)》
材料二: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扭负的责任相比拟。
——美国总统杜鲁门(1945年)
(l)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前美国奉行孤立主义的原因。
(2)根据材料,指出美国的外交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60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徐光启看到外国传教士利玛窦绘制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他惊呆了:脚下的土地竟然是圆的!其后,走上了研究西学的道路。更为甚者,徐光启因此还加入了基督教,现在墓前就立有一个白色的十字架。
由利玛窦口译成中文,徐光启用笔记录下来的《几何原本》前六卷译出后,立刻引起巨大反响。今天我们数学课本里常用的“几何”“平行线”“三角形”“对角”“直角”“相似”等名词术语,都是由徐光启确定下来的。
徐光启编纂的《崇祯历书》,第一次引进了圆形地球的概念,介绍了地球的经度和纬度,还在计算方法上引进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学的准确公式,并根据第谷星表和中国传统星表提供了第一个全天性星图。1644年颁行后,成为清朝一代通行的历法,成为200多年间中国官方的天文学体系。
徐光启形成了自己的科学思维,又研究涉猎了包括兵机、测绘、水利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徐光启并不觉得学习西方的长处就会毁灭自己的文化,认为只有中西学术文化贯通才能超过西方,一直主张平等的文化交流,有着显而易见的文化自信的底气。
——根据《后学楷模徐光启》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徐光启在中西文化交流上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光启具有“文化自信”的原因。徐光启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精神遗产?

2.单选题(共13题)

6.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立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等职务和机构,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
A.清朝的官僚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清朝建立起了办理外交事务的部门
C.启动了中国社会政治的现代化进程
D.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7.
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下列事件与“妥协”相距甚远的是
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B.1787年美国宪法
C.1945年国共《双十协定》D.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8.
假如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为主题收集相关资料,你不需要选择的是
A.19世纪初西欧社会的贫富分化状况
B.马克思在柏林大学的求学经历
C.欧文建立“新和谐”公社
D.巴黎公社起义的经验教训
9.
下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B.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美国
C.甲是英国、乙是中国、丙是法国
D.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
10.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
A.重农抑商政策
B.资本主义萌芽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君主专制制度
11.
下表为中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增长情况。它反映了
年份
出口各类货物的总值(千元)
农产品出口值及其占出口总值的百分比(%)
出口值(千元)
占出口总值的百分比(%)
1873
108,449
2,866
2.6
1893
181,713
28,423
15.6
1903
333,961
89,496
26.8
1910
593,337
231,957
39.1
1920
843,860
307,047
36.4
 
A. 农产品在外贸中处于顺差
B. 农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 农产品的世界竞争力上升
D. 资本主义经济已渗入农村
12.
近代以来,历届中国政府均重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其中,集中组织修建叙(宜宾)昆、滇缅、湘黔、黔桂等铁路;兴建川湘、湘黔、川黔、汉渝、兰(兰州)新、川滇等公路的中国政府是(   )
A.晚清政府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政府D.重庆国民政府
13.
卢梭认为,代表的观念是近代的产物,在古代的民主国家里,人民从不曾有过代表,他们并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名词。卢梭的本质意图是
A.否定近代的代议制
B.强调“人民主权”说
C.主张实行直接民主
D.倡导“社会契约论”
14.
宗教改革领袖加尔文说:“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上帝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拯救,谁将被毁灭。”这反映了宗教改革的何种主张
A.《圣经》高于一切
B.上帝永恒
C.反对罗马天主教会
D.信仰得救
15.
有一初唐书法家,尤擅正书。他最初效法王羲之,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开颜柳先河,被后世书法家奉为圭臬。该书法家最可能是
A.张旭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欧阳询
16.
两次世界大战彻底打破了欧洲社会岌岌可危的旧秩序,战争给整个欧洲带来的巨大灾难,知识敏感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对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和伦理体系产生严重的怀疑,并滋生反叛情绪,以下作品体现“反叛情绪”的是
A.
B.
C.
D.
17.
清末,在挽救危亡的压力下,中国新兴知识阶层产生了现代乡土意识,开始书写现代乡土史志。政府也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在历史和地理两科规定对儿童进行乡土教育。这一现代乡土史志运动
A.促使张謇在家乡创办保兴面粉厂振兴地方工业
B.被维新派和革命派利用来建立反清组织
C.是传统“家——国——天下”观念动摇的结果
D.利于政府消除军阀割据土壤增进民众国家认同
18.
某同学为写历史小论文设计了下面提纲,据此判断这篇论文的主题是
A.能源革命与人类生活
B.物质文明与环境问题
C.科学进步与征服自然
D.工业革命与社会转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