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3958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22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三 (美国)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的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曾说过,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h.科特《欧洲的美国精神》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区别。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重要意义。
(2)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3)材料三中“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的?
2.
   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汉学家或中国学家,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这个意义而言,一部世界汉学史或中国学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形象不断被重构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潮”的潮涨潮落
17、18世纪,中国产品丝绸、瓷器、茶叶和漆器等充斥欧洲。一股追求“中国时尚”的“中国潮”在欧洲蓬勃兴起……从17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人已经从崇拜中国器物和制度转向了崇拜中国儒家文明……然而,这种“中国潮”并没有能够在欧洲长期地维持下去……为贸易利润而歌颂,为生产利润而贬低的这种现象在中国茶被印度茶和锡兰茶所取代的过程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制文化权与17、18世纪欧洲“中国潮”的潮起潮落》

材料二从法国汉学到美国中国学
法国汉学并不是一开始就成为欧美中国研究的中心。……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传教士的贡献远比法国重要得多。但是,这个局面很快就被改变和超越了……而大西洋彼岸的新大陆(美国)却乘势而起,成为继法国之后西方世界中国研究的中心。

——《制文化权与17、18世纪欧洲“中国潮”的潮起潮落》

材料三“唱衰中国”与“唱盛中国”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的中国学研究中,尽管仍陆续出版了《中国即将崩溃》一类“唱衰中国”的著作,但这种声音已远不如先前那样强势。与此相反,一批被称为“唱盛中国”的著作相继问世,并在西方学术界激起强烈反响,这些著作包括《中国的天才:三千年的科学发明》、《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等等。

——《西方世界中国研究的典范转移》

请回答:
(1)结合所学,从世界贸易的角度分析材料一中“中国潮”在欧洲兴起的原因是什么?从17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人崇拜中国儒家的哪些文明内涵?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欧洲为“生产利润而贬低”中国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说明“唱盛中国”著作在西方学术界激起强烈反响的原因。
3.
东西方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每个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柏拉图学派等等,都在文艺复兴那个时候能找到它的信徒.在14至15世纪,对人体、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世界其他领域的研究普遍得到了加强.数学和数学方法受到普遍重视,并逐渐与自然科学研究结合超来.一些有远见的哲学家及时地汲取了新科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自然哲学倾向的新哲学体系,成为近代哲学的先驱。

——吴仁平、鼓隆辉《欧洲哲学史简明教程》

材料二 从历史上看,中国的文艺复兴曾有好几次.随后出现的强有力的新儒家的世俗哲学,逐渐压倒并最终取代中世纪宗教。宋代所有这些重要的发展变化,可称为第二次文艺复兴。戏曲在13世纪的兴起,此后长篇小说的涌现,及其对爱情、人生乐趣的坦然颂扬,可称为第三次文艺复兴

——胡造《中国的文艺复兴》

材料三 北京大学的一般教授们,在四十多年前,提倡一种所谓中国文艺复兴的运动……不过我个人倒希望.叫它作“中国文艺复兴运动”。多年来在国外有人请我讲演,提起这个四十年前所发生的运动,我总是用ChinseRenaissance这个名词。Renaissance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再生,等于一个人害病死了再重新更生。

——1958年胡适“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的演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哲学研究的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第二次和第三次“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
(3)材料三中“中国文艺复兴运动”实际上指的是什么运动?它对推动国人思想“再生”方面有什么意义?
(4)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哪一则材料所反映的运动的实质与材料一相同?

2.单选题(共24题)

4.
恩格斯在谈及雅典社会发展时写道:有决定意义的已不是血族团体的族籍,而只是常住地区了;现在要加以划分的,不是人民,而是地区了;居民在政治上已变为地区的简单的附属物了。雅典的这一变化
A.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
B.促使雅典国家最终形成
C.调动低等级公民参与政治
D.强化贵族在部落中的特权
5.
1875年,某国议会以353对352票通过宪法修正案,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体制。该国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6.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上述材料应出自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它
A.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
B.符合当时社会实际并最终得以实现
C.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D.表达了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的要求
8.
“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主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这一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秋收起义
D.遵义会议
9.
2017年年1月,教育部对教材修改明确规定,将中国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下列关于中国14年抗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展开抗日武装斗争
B.日本侵略者犯下了南京大屠杀等滔天罪行
C.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D.抗战胜利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10.
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在《俄罗斯史》中写道:“1917年布尔什维克的胜利与列宁的活动分不开。列宁在他的《四月提纲》中采取了极端不妥协的立场。”这个“极端不妥协的立场”是指
A.宣布要以暴力方式夺权
B.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C.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D.提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
11.
1992年,祖国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A.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和平方式统一中国
12.
20世纪50年代的某重要国际会议称:“尊重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三国的民族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并对其内政不予任何干涉。法国将从印度支那三国撤军。”这次会议
A.缓和了亚洲的紧张局势
B.确立了国际外交的准则
C.结束了西方的殖民历史
D.贯彻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13.
下图是一幅关于“冷战”的漫画。对漫画内涵的解读正确的是
A.美苏核均势背景下的两极对抗
B.美苏之间爆发了直接战争冲突
C.“冷战”格局下孕育着多极化趋势
D.“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共存与合作
14.
法国前总统萨科齐曾提出“相对大国时代”的观念:世界财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重新平衡”过程,多边政治和经济机构改革势在必行,在未来三四十年,我们将进入“相对大国”时代。对“相对大国时代”的准确解读是( )
①质疑美国唯一超级大国地位 ②当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③欧洲是最具活力的经济主体 ④出现一批正在崛起的新兴经济发展国家
A.①③B.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5.
社是土地之神,稷是五谷之神。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社稷祭祀反映的观念是
A.以农立国
B.以民为本
C.封建迷信
D.抑制商业
16.
明朝商人黄汴对苏州市场有这样一段记载:“苏州聚货缎匹外,难以尽述,凡人一身诸行日用物品,从其所欲皆有。”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
B.地域性商帮开始出现
C.区域长途贩运兴盛
D.城市商业发展繁荣
17.
16世纪以前,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稳定的,只是由于战争或歉收等原因才发生暂时的波动。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却一直上升,到16世纪末,西班牙、葡萄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多,法国、英国和德国则平均上涨2倍到2倍半。这一变化
A.引起国力变化,巩固西葡霸主地位
B.造成社会动荡,阻碍国际贸易交流
C.促使社会分化,加速封建势力衰落
D.推高金银价格,抑制商品经济发展
18.
1889年,自1867年以来的第三次万国博览会在法国巴黎举行(如下图),正值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在这次博览会上展出的物品有

①发电机
②电话
③三轮汽车
④飞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9.
鸦片战争后,伴随着列强入侵和外国商品的涌入,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逐渐解体的经济形态是
A.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20.
根据海关统计,中国在1913年的进口总额为白银5.7亿余两,1915年减至4.5亿余两,减少了五分之一左右。以后逐年递减,到1918年法国货进口额比战前减少了三分之一,英国货减少了一半,德国货则完全停止进口。上述中外贸易状况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是
A.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C.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
D.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陷入困境
21.
邱家洪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的演进路径与未来走向》一文中认为,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目标探索、框架构建和完善体制三个阶段,1978-1992年是目标探索阶段;1992-2002年是框架构建阶段。其中第二阶段改革
A.实现了重心向城市转移
B.完成了全面建设总目标
C.厘清了计划与市场之间关系
D.开辟了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22.
马丁·路德指出,“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马丁·路德上述论述旨在
A.否定宗教信仰
B.宣扬信仰得救
C.主张民族国家
D.批判专制王权
23.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维新变法
D.颠覆孔孟学说
24.
某同学选择的研究主题是“***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他可以查阅的历史资料是
A.《论联合政府》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新民主主义论》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5.
在孙中山的思想中,民生主义的内容有
A.“创立民国”
B.“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C.“平均地权”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26.
19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方社会的各种矛盾日趋尖锐。某文学流派的作品真实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并对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弊端迸行了深入剖析和强烈批判。该文学流派是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批判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27.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提升社会文化水平B.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C.选拔最优秀的官吏D.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