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代议制民主的产生和逐渐完善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巨大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雅典,民主始终与排他性的社会结构唇齿相依;公民相对于非公民,无异于一个高贵的特权等级。在18世纪的美国,“人民”已变得复杂、多样而碎化,根本不存在一个族裔一致、信仰一致、利益一致和行动一致的“人民”。虽然有半数以上的人口因种族、性别、财产、信仰和年龄等方面的缘故,被排除在政治社会之外,但公民的人数、分布和构成,仍然难以满足“人民”直接行使权力的要求。
——摘编自李剑鸣《“人民”的定义与美国早期的国家构建》
材料二 政府“联邦”结构和“平衡制约”制度的设置是为了使国家不致出现美国人所谓来源于英格兰的那种专制。该制度同样也使政府可以避免另一种同样有害的专制,即人民专制。自耕农对“民众暴乱”“过度民主”的恐惧不亚于对单一暴君的恐惧。因此新国家政府的众议院应由公民直接选举,参议员、总统和联邦法官的选举则应在一定程度上与公众意愿相对隔离。
——摘编自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的特征。与雅典相比,18世纪美国“人民”群体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由此对“人民”行使权力带来的困难。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既满足“人民”行使权力的要求,又避免“人民专制”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材料一 在雅典,民主始终与排他性的社会结构唇齿相依;公民相对于非公民,无异于一个高贵的特权等级。在18世纪的美国,“人民”已变得复杂、多样而碎化,根本不存在一个族裔一致、信仰一致、利益一致和行动一致的“人民”。虽然有半数以上的人口因种族、性别、财产、信仰和年龄等方面的缘故,被排除在政治社会之外,但公民的人数、分布和构成,仍然难以满足“人民”直接行使权力的要求。
——摘编自李剑鸣《“人民”的定义与美国早期的国家构建》
材料二 政府“联邦”结构和“平衡制约”制度的设置是为了使国家不致出现美国人所谓来源于英格兰的那种专制。该制度同样也使政府可以避免另一种同样有害的专制,即人民专制。自耕农对“民众暴乱”“过度民主”的恐惧不亚于对单一暴君的恐惧。因此新国家政府的众议院应由公民直接选举,参议员、总统和联邦法官的选举则应在一定程度上与公众意愿相对隔离。
——摘编自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的特征。与雅典相比,18世纪美国“人民”群体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由此对“人民”行使权力带来的困难。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既满足“人民”行使权力的要求,又避免“人民专制”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2.
1949年后中国经济运行体制的变革与调整影响着历史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之所以选择计划经济体制,除主观认识因素外,当时的工业化压力、资源短缺和政府动员能力强也是重要因素。计划经济体制形成后的20年里,尽管它在集中资源加快独立工业体系的建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它最大的缺陷是不能长久实现社会主义所追求的高效率。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因素及其缺陷。
(2)据材料二,分别概括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对中国经济运行体制选择的认识。
材料一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之所以选择计划经济体制,除主观认识因素外,当时的工业化压力、资源短缺和政府动员能力强也是重要因素。计划经济体制形成后的20年里,尽管它在集中资源加快独立工业体系的建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它最大的缺陷是不能长久实现社会主义所追求的高效率。
——摘编自武力《中国计划经济的重新审视与评价》
材料二三十多年来,虽然各个领域改革的推进程度并不相同,而原有的政府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还在一些重要领域保持未动,但这一轮改革毕竟使一个也对世界经济开放的市场经济制度局部地建立起来。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解放了久为落后制度所束缚压制的生产力,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实际上,中国的改革还只是走在半途,它在二十世纪末初步建立起来的经济体制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即使已经建立起来的市场,也呈现出一种缺乏规则和法治、权力多方干预的“原始”状态。——摘编自吴敬琏《重启改革议程》
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因素及其缺陷。
(2)据材料二,分别概括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对中国经济运行体制选择的认识。
3.
个人的自觉、自主和自由是西方人文主义的内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格拉底是一个不断思索和反思自我的雅典人,总是想理解在各种复杂关系中的人和人类事务。……他坚持认为人需要不断思考生活的目的是什么,“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他谴责那些哗众取宠不愿意追求个人人格完善的人,认为人有责任追求人格的完善,举止光明磊落,并为建设一个公正的社会而努力工作。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实现“个人自觉”的做法。
(2)据材料二,概括路德在宗教改革中实现“信仰自主”的主张。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特征及其主要共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内涵是什么?
材料一苏格拉底是一个不断思索和反思自我的雅典人,总是想理解在各种复杂关系中的人和人类事务。……他坚持认为人需要不断思考生活的目的是什么,“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他谴责那些哗众取宠不愿意追求个人人格完善的人,认为人有责任追求人格的完善,举止光明磊落,并为建设一个公正的社会而努力工作。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路德教导人们,只有坚定的信任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才能让一个人得救。……一个人必须在《圣经》中自已研读上帝的看法。……每个人只需听从自己的良心,而不必听从任何人;一个人必须作为独立、单个、自由的人去争取上帝的仁慈恩典。——[英]恩斯特•贡布里希《世界小史》
材料三18世纪有许多启蒙哲人,……从爱丁堡到那不勒斯,从巴黎到柏林,从波士顿到费城,文化批评家、宗教怀疑者、政治改革者形成了一个松散的、非正式的、完全没有组织的联盟。……启蒙人士统一在一个雄心勃勃的纲领之下,尤其是自由的纲领。这里说的自由包括许多具体形式:免于专横权力、言论自由、贸易自由、发挥自己才能的自由、审美的自由,总之,一个有道德的人在世界上自行其是的自由。……与其他启蒙哲人一样,康德认为,启蒙运动就是:人要求把自已当作一个人,一个能够承担责任的人。——[美]彼得•盖伊《启蒙时代》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实现“个人自觉”的做法。
(2)据材料二,概括路德在宗教改革中实现“信仰自主”的主张。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特征及其主要共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内涵是什么?
2.单选题- (共13题)
4.
《新全球史》:“他们建立起一些原则,即被告在被定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他们还允许法官废弃那些不公平的法律条款。……罗马法律的原则在帝国消失之后的漫长时间里,依旧产生着持续而深远的影响。”材料对罗马法作用的认识,主要在强调
A.公民法调和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 |
B.万民法维系了罗马帝国社会稳定 |
C.从根本上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
D.罗马法原则具有一定的永恒价值 |
5.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曾先后裁定《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违宪,国会不得不通过调整后的《全国烟煤管理法》《土壤保护法》作为前两部法律的替代法,但1936年底联邦最高法院在某案判决中宣布《全国烟煤管理法》无效。这里最能体现的美国的宪政原则是
A.权力制衡 |
B.天赋人权 |
C.主权在民 |
D.自由平等 |
6.
观察下表,英国19世纪前期经济结构的变化直接推动了英国英国经济各部门的收入分布(单位:万英镑)
A. 殖民帝国的初创
B. 光荣革命的发动
C. 议会制度的改革
D. 工业革命的开始
类别 | 农林渔牧 | 工矿建筑 | 商业运输 | 地产房租 |
1688年 | 1930 | 990 | 560 | 250 |
1801年 | 7550 | 5430 | 4050 | 1220 |
1831年 | 7950 | 11710 | 5900 | 2200 |
A. 殖民帝国的初创
B. 光荣革命的发动
C. 议会制度的改革
D. 工业革命的开始
7.
199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主要官员、行政会议成员、立法会议员、各级法院法官和其他司法人员在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这一法律规定
①是维护“一国两制”的重要基础
②有助于维护香港法治和社会稳定
③是“九二共识”在法律上的体现
④是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①是维护“一国两制”的重要基础
②有助于维护香港法治和社会稳定
③是“九二共识”在法律上的体现
④是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8.
陈恭禄《中国近代史》载:“李鸿章代为两江总督,购机器,设厂于南京,制造军火,江苏遂有机器制造局二所。”该局之设立是
A. 得益于政府开始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和轮船招商局一样都属于近代民用工业
C. 体现了洋务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D.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的近代民族工业之一
A. 得益于政府开始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和轮船招商局一样都属于近代民用工业
C. 体现了洋务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D.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的近代民族工业之一
9.
美学家蒋勋在评价西方某一时期文化运动时写道:“仿佛经过漫长的中世纪,沉睡的人文精神重新觉醒了;好像经过漫长、寒冷、幽暗的冬天,春天再度来临;好像度过沉滞悠长的停顿死亡,生命再次诞生,喜悦光明重临人间。”下列属于这一时期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是
A.苏格拉底 | B.莎士比亚 | C.巴尔扎克 | D.罗曼·罗兰 |
10.
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中,《圣经》被翻译成各种民族语言,人们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而解释《圣经》,新教各派都不承认教皇的权威,神权与政权的相互关系得到改变,教权不能超越于王权之上。这一系列的变化
①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民族意识增强
②使人们得到更多自由思想的权利,打开自由思想的大门
③推动了新教各派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和人们的精神解放
④摆脱了宗教的精神扼制,在人与上帝之间实现了平等
①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民族意识增强
②使人们得到更多自由思想的权利,打开自由思想的大门
③推动了新教各派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和人们的精神解放
④摆脱了宗教的精神扼制,在人与上帝之间实现了平等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11.
“什么是生命的法则?他开始思考所有生命为求生而奋斗的背后动力:物种要想在其生存的环境中兴盛就得进化,否则就得灭亡。”他的这一理论
A.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创世说 |
B.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
C.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 |
D.科学回答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
12.
《先生》一书所附的一张书签这样写道:“先生毕生倡导教育救国、学术救国、科学救国,推动中国的思想启蒙和文化复兴;后人评价:他是新文化运动之父,他通过改变一所大学进而改变了一个民族!”材料中的“他”是指
A.蔡元培 |
B.陈独秀 |
C.胡适 |
D.鲁迅 |
13.
史家徐中约说:“使一个国家变得强大和富有,是思想而不是军事强权。为了使人民直接了解西方思想,他翻译了许多重要的作品,其中包括穆勒的《群己权界论》(即《论自由》)、孟德斯鸠的《法意》(即《论法的精神》)等,中国人第一次接触了进化论、自由贸易和政府分权等理论。”该学者评述的历史人物是
A.严复 |
B.康有为 |
C.梁启超 |
D.林则徐 |
14.
《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具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下列对该《宣言》理解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主张实现国民直接、平等的民权 |
B.有助于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 |
C.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
D.对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作了新解释 |
15.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此言论刊载于中国近代某代表性报刊。该报刊最有可能是
A.![]() |
B.![]() |
C.![]() |
D.![]()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