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很高的程度。
材料一

材料二 经过朱熹的构建,一个庞大的以人的伦常秩序为本体的儒学体系得以建立。佛、道两教关于个体修炼与宇宙论、认识论的思想精粹被广为摄取入内。
——何国松《中国文化简史》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请回答:
(1)依据两组材料,概括宋代出现的文化现象。
(2)结合所学,分析宋代出现这些文化现象的原因。(按历史事件角度进行归纳)
(3)结合所学,分析上述文化现象产生的影响。(从中外的角度进行总结)
材料一

材料二 经过朱熹的构建,一个庞大的以人的伦常秩序为本体的儒学体系得以建立。佛、道两教关于个体修炼与宇宙论、认识论的思想精粹被广为摄取入内。
——何国松《中国文化简史》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请回答:
(1)依据两组材料,概括宋代出现的文化现象。
(2)结合所学,分析宋代出现这些文化现象的原因。(按历史事件角度进行归纳)
(3)结合所学,分析上述文化现象产生的影响。(从中外的角度进行总结)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诚如梁启超所言:“尽此六十年中(1840〜1898年),朝士即有言西法者不过炮械军兵而已,无人知有学者,无人知有政者。”康有为则敏锐地认识到,要救亡图存,决非仅仅师法西方的炮械军兵就已足够。“中国所欠,但民未有权耳,苟行立宪,民可有权,国即能强,即驾于万国之上。夫革命之所望,亦不过至立宪而止极矣。”直至1917年年底,他依然坚称自己“先发民主共和主义,为中国人最先”,他拥君复辟也确有主观上希望通过“虚君”实现“奇妙之暗共和”的一面。康有为在维新变法时期间接引儒学作为其理论根据,日后又创立孔教会,力图将孔教推之于“普天下之万国”的思想基础。
——摘编自李翔海《康有为思想的内在矛盾及其文化指向》
材料二 人们在辛亥革命失败后的迷茫中有了新认识:把中国社会推向前进,要有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即陈独秀说的“吾人之最后觉悟”。他指出:在当时如果“复兴旧制”,则必“摧折新机”,动摇国本;“设使今日之俄国,欲复彼得以前之旧法,今日之日本,欲行明治以前之藩制,则世皆知其不能,识其不可矣。”让世人皆知其不能,识其不可,正是新文化运动“猛勇”攻击孔教的光辉所在。胡适曾称吴虞和陈独秀“是近年来攻击孔教最有力的两位健将”。显然,“打”的孔家店,就是“孔教”。他赞扬吴虞为“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并把这比喻为清道夫扫除大街上的“孔渣孔滓”。
——摘编自陈卫平《新文化运动反传统之辨析》
(1)根据材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思想呈现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维新运动相比较,简析新文化运动出现的新变化及所起的作用。
材料一 诚如梁启超所言:“尽此六十年中(1840〜1898年),朝士即有言西法者不过炮械军兵而已,无人知有学者,无人知有政者。”康有为则敏锐地认识到,要救亡图存,决非仅仅师法西方的炮械军兵就已足够。“中国所欠,但民未有权耳,苟行立宪,民可有权,国即能强,即驾于万国之上。夫革命之所望,亦不过至立宪而止极矣。”直至1917年年底,他依然坚称自己“先发民主共和主义,为中国人最先”,他拥君复辟也确有主观上希望通过“虚君”实现“奇妙之暗共和”的一面。康有为在维新变法时期间接引儒学作为其理论根据,日后又创立孔教会,力图将孔教推之于“普天下之万国”的思想基础。
——摘编自李翔海《康有为思想的内在矛盾及其文化指向》
材料二 人们在辛亥革命失败后的迷茫中有了新认识:把中国社会推向前进,要有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即陈独秀说的“吾人之最后觉悟”。他指出:在当时如果“复兴旧制”,则必“摧折新机”,动摇国本;“设使今日之俄国,欲复彼得以前之旧法,今日之日本,欲行明治以前之藩制,则世皆知其不能,识其不可矣。”让世人皆知其不能,识其不可,正是新文化运动“猛勇”攻击孔教的光辉所在。胡适曾称吴虞和陈独秀“是近年来攻击孔教最有力的两位健将”。显然,“打”的孔家店,就是“孔教”。他赞扬吴虞为“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并把这比喻为清道夫扫除大街上的“孔渣孔滓”。
——摘编自陈卫平《新文化运动反传统之辨析》
(1)根据材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思想呈现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维新运动相比较,简析新文化运动出现的新变化及所起的作用。
2.论述题- (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家陈旭麓指出:“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一个接一个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请结合中国近代前半期(1840-1919)思想发展的历程,论证上述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材料 学家陈旭麓指出:“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一个接一个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请结合中国近代前半期(1840-1919)思想发展的历程,论证上述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3.单选题- (共21题)
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乡村中一向苦战奋斗的主要力量是贫农。从秘密时期到公开时期,贫农都在那里积极奋斗。他们最听共产党的领导。他们和土豪劣绅是死对头,他们毫不迟疑地向土豪劣绅营垒进攻。”据此可以判断,该文章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C.《论人民民主专政》 |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5.
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能。”在这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A.洛克 | B.孟德斯鸠 | C.伏尔泰 | D.卢梭 |
6.
伏尔泰认为国家负有保障人民的社会地位和自然权利之责,从这个意义上说,统治与被统治之间有内在的相约关系。”伏尔泰这一思想有利于
A.社会成员的平等 |
B.强化君主的权力 |
C.实现政治民主化 |
D.维护平民的利益 |
10.
“雕版印刷术始于东汉”的说法源于《后汉书》中的“刊章捕俭”,王幼学等人认为“刊章”为刻印“榜板”之意。结合历史语境可知,“刊章捕俭”即删削去刻在石上的张俭等人的名号并拘捕这些人,是为“正解”。这主要说明
A.历史事实离不开历史解释 |
B.汉代版印技术尚不够成熟 |
C.历史解释离不开特定环境 |
D.版印技术已用于公文印制 |
12.
中国古代文学在文学史上涌现出颇具特色的文学体裁,为后人称颂,下列名句对应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②奏陶唐氏之舞,听葛无氏之歌……山陵为之震动,川为之荡波。
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④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②奏陶唐氏之舞,听葛无氏之歌……山陵为之震动,川为之荡波。
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④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A.①④②③ |
B.②①③④ |
C.①②④③ |
D.②①④③ |
13.
1846年某日,德国天文学家加勒在根据某科学定律推算出的位置上找到了一颗后来被命名为海王星的行星,这一天被人们评价为某理论“最辉煌的一天”。该理论是
A.普朗克量子理论 |
B.达尔文进化论 |
C.爱因斯坦相对论 |
D.牛顿经典力学 |
14.
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极大地推动了工厂的广泛建立,它对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影响是
A.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
B.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
C.使英国工场手工业时代终结 |
D.促进了英国重工业部门的发展 |
15.
严复提到:在生物界里,开放的“四达之地”的物种,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与世隔绝的“孤悬岛国”的物种,则竞争力较弱,一旦有“外种闯入,新竞更起,往往年月以后,旧种渐湮,新种迭盛。此自舟车大通之后,所特见屡见不一见者也”。这一材料
A.批判清廷顽固保守误国殃民 |
B.冲击了牢筑夷夏藩篱的排外思想 |
C.主张君主立宪反对中体西用 |
D.借用进化论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
16.
“这个康有为企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戊戌年春出版的《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这从根本上说明了康有为
A.为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披上儒家思想的外衣 |
B.自幼接受儒学教育,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
C.利用儒家思想宣传变法,减少变法阻力 |
D.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的阶级局限性 |
18.
“这场知识风暴给儒家,包括传统伦理、风俗、人际关系和社会习俗,以粉碎性的一击;同时,还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材料评价的是
A.开眼看世界 |
B.中体西用 |
C.维新思潮 |
D.新文化运动 |
19.
晚清某大臣给清帝的一份奏折中写道:“近来学堂新进之士,蔑先正而喜新奇.急功利而忘道谊……至有议请废罢四书五经者,有中小学堂并无读经讲经功课者,甚至有师范学堂改订章程,声明不列读经专科者。”据此可知当时
A.传统经学面临严峻挑战 |
B.学校教育风气日趋败坏 |
C.作者反对设立新式学堂 |
D.崇尚科学成为主流思想 |
20.
1898年,日本原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访华,这个三年前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人却受到了一些地方大员英雄般的欢迎。光绪皇帝接见他时也说:“贵国自维新后,庶绩成熙,皆出贵侯手定,各国无不钦仰,无不赞美,朕亦时佩于心。”这反映了
A.民族国家观念尚未形成 |
B.清政府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
C.汉族地方势力的兴起 |
D.当时变法维新的社会风气 |
21.
1938年,***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指出,我们党从1921年成立直至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的五六年内,是认识不足的,不去认真地准备战争和组织军队,不去注重军事的战略和战术的研究。由此可知,***
A.开始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B.开始进行土地革命斗争 |
C.善于运用灵活的战略战术 |
D.强调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
22.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守旧党、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A.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 |
B.抵抗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
C.抵抗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
D.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
23.
法新社评论2012年6月18日“天宫一号”和“神舟九号”成功对接时说,手控对接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操作”,这项技术将把中国这个亚洲强国朝打造太空站的目标再接近一步。中国在航天领域内取得成就的最根本条件是
A.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不断上升 |
B.航天人铸就的“载人航天精神” |
C.自主创新推动着航天事业跨越发展 |
D.“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必然结果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