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贡献;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1)通过材料一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2)面对材料一、二的情况,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与胡佛政府的政策有何不同?
(3)材料三中,罗斯福说“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为什么?
(4)据材料四,概括二战后初期欧美国家发展经济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理论来源。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英国结构性经济危机的具体表现,为此英国撒切尔政府的主要措施。
材料一

材料二 ……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贡献;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罗斯福1933年就职演说
材料三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演说
材料四、1945年底,(英国)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1946年开始实施煤炭工业国有化。法国(20世纪60年代)鼓励和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全民教育事业,不惜投入巨额资金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支持科学研究活动,国家投资开办职工职业培训工作。1949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式提出“公平施政”的政策纲领,把过去各种建议合并起来,形成一个更广泛、更系统、更具体的计划。——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五、英国撒切尔夫人执政11年间一反传统的经济政策,率先在西方国家中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人们通常称这付药方为撒切尔主义。它首先对付结构性经济危机,重新倡导资本主义自由经营和私人首创精神。——摘编自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请回答:(1)通过材料一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2)面对材料一、二的情况,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与胡佛政府的政策有何不同?
(3)材料三中,罗斯福说“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为什么?
(4)据材料四,概括二战后初期欧美国家发展经济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理论来源。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英国结构性经济危机的具体表现,为此英国撒切尔政府的主要措施。
2.
近代中国的转折与发展,关键是思想的转折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调动了十多万军队,先后有一名总督(裕谦)、两名提督(关天培、陈化成)、七名总兵(张朝发、祥福、江继芸、郑国鸿、王锡朋、葛云飞、谢朝恩)、二名都统(海龄、长喜)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不足百人,这显现了中国与西方之间巨大的落差。
(1)材料一中“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巨大落差”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试举例说明。
(2)据材料二,传统的“忠奸理论”认为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这种认识导致了什么后果?
(3)材料三中的“民族主义”指的是什么?它对中国近代革命有何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促成近代中国思想转折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一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调动了十多万军队,先后有一名总督(裕谦)、两名提督(关天培、陈化成)、七名总兵(张朝发、祥福、江继芸、郑国鸿、王锡朋、葛云飞、谢朝恩)、二名都统(海龄、长喜)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不足百人,这显现了中国与西方之间巨大的落差。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用忠臣而摒奸臣,这是中国古典政治学中最常青又最常见的定理之一。……忠奸的理论所能得出的直接结论是:中国欲取得战争的胜利,只需罢免琦善及其同党、重用林则徐及其同志即可,不必触动中国的现状。也就是说,只要换几个人就行,无须进行改革。……于是,中国此时的任务,不是改革旧体制,而是加强旧体制。——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三20世纪初,民族主义引进中国之时……一直隐然深埋在汉族士人心中的对满族贵族统治合理性的质疑。在甲午对日海战失败之后开始全面爆发,一场擎着种族革命大纛的资产阶级革命,已在知识和思想界之外的政治领域迅速地展开……这种民族主义的革命宣传和策略即是一把双刃剑:在鼓动起民族革命激情的同时,也大大伤及中华民族的整体统一。——陈永霞《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主义思潮》
请回答:(1)材料一中“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巨大落差”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试举例说明。
(2)据材料二,传统的“忠奸理论”认为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这种认识导致了什么后果?
(3)材料三中的“民族主义”指的是什么?它对中国近代革命有何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促成近代中国思想转折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单选题- (共22题)
3.
下图是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的统计情况。据图和史实分析,经济危机


A.导致美国人对婚姻缺乏信心 |
B.降低了美国人口增长率 |
C.使美国的离婚率先增后减 |
D.强化了美国人的家庭观念 |
4.
何伟文在《欧元不可能崩溃》一文中阐述:“由于欧盟对世界经济和货币体系的极端重要性,□□□也不得不竭尽全力……仍然基本上可以稳住欧元。……欧元……的最终前景,则是确信无疑的。”□□□最可能是
A.经济互助委员会 |
B.世界银行 |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D.世界贸易组织 |
5.
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说:“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他还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这些言论
A.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
B.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宣言书 |
C.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到关键时期提出的 |
D.表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逐渐形成和发展 |
6.
1925年3月,孙中山在《致苏俄遗书》中说道:“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晚年为了继续完成“民族革命”
A.提出了三民主义 |
B.提倡了三大政策 |
C.领导了辛亥革命 |
D.主张“平均地权” |
7.
1517 年,传教士马丁·路德揭露赎罪券的欺诈,宗教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白话文《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否定信仰上帝 |
B.主张废除教阶制与宗教仪式 |
C.挑战教会权威 |
D.极力宣扬《圣经》的至高无上 |
8.
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 )
A.实现了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 | B.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 |
C.确立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 | D.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
10.
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马夫冒充国王,国王察觉此事后,不动声色地把马夫侦查出来,趁他在睡梦中剪去他一把头发。不料马夫在发觉后急中生智把别人的头发也同样都剪了,因此逃过了惩罚。除此以外还有不少类似的故事,这些故事反映出
A.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努力 |
B.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 |
C.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 |
D.人文主义者主张推翻君主制 |
12.
“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纪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个时期所特有。这个时期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动。”这个时代
A.设计了未来社会制度的蓝图 |
B.坚持世俗权力高于宗教权力 |
C.人文主义精神成为时代潮流 |
D.大力倡导“人是万物的尺度” |
13.
古希腊的哲学名著《论真理》中说:“事物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一个事物对你来说就是它呈现在你的感官面前的样子,对我来说,它就是呈现在我的感官面前的样
子。”这部著作的作者是
子。”这部著作的作者是
A.泰勒斯 |
B.普罗塔哥拉 |
C.苏格拉底 |
D.亚里士多德 |
14.
古书多为绵长卷轴,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书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出现主要源于
A.商品经济发展 |
B.造纸术的改进 |
C.科举制的盛行 |
D.印刷术的革新 |
17.
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进化论、相对论和量子论相继创立。这些学说问世的共同意义是
A.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
B.挑战了封建神学创始论 |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
D.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体系 |
18.
1864年9月23日,德国柏林天文台的天文学家伽勒发现了太阳系中第八颗行星海王星,它是唯一利用数学预测而非有计划的观测发现的行星。这一成果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
B.哥白尼的“日心说” |
C.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19.
《幼童出洋肄业事宜折》规定:“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每遇房、虚、昴、星等日,正副委员传集各童,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至囿于异学。”这反映出清朝幼童留学制度
A.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 |
B.中学为主要学习课程 |
C.实行全面发展的方针 |
D.旨在培养新时代公民 |
20.
“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上光绪皇帝第五书》中集中表达了维新派变法必须是全面的“大变”,而不是部分的或局部的“小变”的观点。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
A.与传统体制决裂的勇气 |
B.急于求成的急躁心态 |
C.“跪着”变法的策略 |
D.对变法成果的乐观预期 |
21.
“夫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概步趋,常不相及。”该材料反映了早期维新派主张
A.学习西方技术 |
B.学习西方制度 |
C.“中体西用”精神 |
D.全盘西化理论 |
22.
19世纪后半期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五四时期,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来对待中西文化。蔡元培此举意在
A.复古求解放以缓和中西文化冲突 |
B.兼容中西文化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
C.平衡中西方文化以实现思想再造 |
D.否定传统文化以实现新思想启蒙 |
23.
1992 年.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科学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但其内容不包括
A.正确、客观地评价***思想 | B.社会主义的本质 |
C.计划、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 D.判断实践的标准 |
24.
“运用不断翻新的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从各个角度和各个侧面,表现出一种更高意义的真实,从而反映出世界的荒诞,人生的虚无和生存的荒谬。”具有这一创作风格的是( )
A.浪漫主义文学 | B.古典主义文学 | C.现实主义文学 | D.现代主义文学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