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下学期仿真模拟历史试卷(一)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39482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材料分析题(共5题)

1.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
结论
A
1524年有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西班牙成为世界工业生产中心
B
清代规定“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当五十金,织造批准造册,给文凭然后敢织”
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
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1866年后又经过了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
英国已正式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D
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内乱之原因》中提及:“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
孙中山认识到军阀和帝国主义是实现和平统一的障碍
 
2.
   (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图14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
(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
3.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有为认为在专制政体下是“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立宪政体则是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君臣一伦,亦全从人立之法而出,有人立之法,然后有君臣。今此立法权归于众,所谓以平等之意用人立之法者也,最有益于人道矣。”
材料二:《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有权议决一切法律……准则,选举产生大总统、副总统,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对临时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
(1)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8分)
材料三:我们提倡民权,便不可完全效仿欧美。我们不完全效仿欧美究竟要怎样去做呢?中国几千年以来,社会上的民情风俗习惯和欧美的大不相同,中国社会既然是和欧美不同的,所以管理社会政治,自然也和欧美不同。
----孙中山谈民权主义(1924年4月20日)
(2)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分析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7分)
4.
(15分)(20世纪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1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图2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图
(1)图14中欧洲政治格局有何特点?造成这一格局的基本矛盾有哪些?比较上面二图指出同盟国内部有何重大变化?说明了什么?(7分)
(2)据图15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从图中可以看出,同盟国作战面临的最不利条件是什么?有何影响?(8分)
5.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产生于相同的历史时代,分别是东西方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两人思想的相同之处。(9分)
(2)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目的、影响方面评述两人的治国思想(6分)
要求:①只选择其中一人评述;②限80—100字;③表述成文。

2.单选题(共7题)

6.
1837年6月,《中国时报》发表文章称,假如设在广州的领事得以立足,“那么一俟机遇来临,如碰上革命或事态逐渐变迁,他就能抓住时机,一举而推开中华帝国的大门。”这里的“机遇”是指后来发生的
A.清政府废除闭关锁国政策B.清政府派林则徐查禁鸦片
C.清政府派琦善为议和大臣D.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起义
7.
李德在《中国纪事》中写道:“1934~1935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完全同外界隔绝,此事造成的后果尤其严重。他们从国际共产主义工人运动那里,具体地说就是从共产国际方面,既不能得到忠告,也不能得到帮助。”而这产生的实际后果是中国共产党
A.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B.放弃了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
C.撤销了***在红军中的领导职务
D.背离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8.
观察以下两幅图,其中图二的标题为“攻打冬宫”。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表现在

图一 图二
A.背景方面B.进程方面C.结果方面D.意义方面
9.
读《欧洲移民迁移状况表》,了解欧洲移民的迁移状况。其原因包括
目的地
时间范围
人数
阿根廷
1856~1932
6400000
加拿大
1821~1932
5200000
巴西
1821~1932
4400000
澳大利亚
1861~1932
2900000
英属西印度群岛
1836~1932
1600000
南非
1881~1932
900000
新西兰
1851~1932
600000
 
①中世纪天主教会的宗教迫害
②开辟新航路发现了新大陆
③目的地的人口比较稀少
④生产率增长和医学进步导致欧洲人口急剧增加
⑤铁路和汽船能将大批人运过海洋和大陆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0.
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虽然伏尔泰在巴黎了解了一些启蒙新文化,然而,只是在1726年到伦敦以后,诗人伏尔泰才成为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英国、伏尔泰接受了牛顿的思想。”他从牛顿的著作中看到的是
A.如何以实验为主要方式,证实外力是改变事物运动状态的原因
B.如何以数学为表达形式,运用理智建立普遍法则来解释物质世界
C.如何以推理为主要方式,提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运动
D.如何以数学为表达形式,假说辐射是由具有能量的量子来实现的
11.
“他为自己的创作提出了目标:‘法国社会将要作为历史家,我只能当它的书记。这样我也许可以写出许多历史家忘记写的那部历史,就是说风俗史。’”能体现这一创作目标的文学作品是
A.《安娜·卡列尼娜》B.《巴黎圣母院》
C.《人间喜剧》D.《老人与海》
12.
回顾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正如学者徐昕所指出:“在交织着新旧内外各种矛盾的历史性冲突过程中,中国的国际地位经历了从‘中国的世界’到‘世界中的中国’的根本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转变一直延续到今天。”导致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在于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两大杠杆。这“两大杠杆”是
① 实现民族独立 ②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 发展生产力 ④ 全球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选择题(共9题)

13.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人物是(    )

14.

唐朝的城市中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的是(    )

15.

唐朝的城市中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的是(    )

16.

唐朝的城市中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的是(    )

17.

观察下列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    )

18.

观察下列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    )

19.

下列各项属于唐朝和吐蕃密切交往的史实是(    )

①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②文成公主入吐蕃    ③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联姻   ④唐朝封怀仁可汗

20.

搜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研究的课题是(    )

21.

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表明他(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