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材料二 观察下图《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
(2)材料二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GDP增长率的发展变化,1957年、1984年和1993年分别出现了三个峰值,请概括指出这些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
材料一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观察下图《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
(2)材料二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GDP增长率的发展变化,1957年、1984年和1993年分别出现了三个峰值,请概括指出这些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
2.单选题- (共11题)
3.
梁启超指出:“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可见,梁启超认为
A.甲午战败促进了民族觉醒 |
B.发动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 |
C.经济发展是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 |
D.国民素质亟待提高 |
4.
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在研究当代世界历史局势时,搜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请你为他们拟定一个最恰当的探究主题

A. 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与合作
B. 第三世界的崛起
C. 战后世界各国外交政策的转变
D.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A. 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与合作
B. 第三世界的崛起
C. 战后世界各国外交政策的转变
D.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5.
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 |
B.工厂制度的诞生 |
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
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
6.
邓小平曾经说过:“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更使我们吃了很大的苦头,造成很大的灾难。现在要横下心来,除了爆发大规模战争外,就要始终如一地、贯彻始终地搞好这件事,一切围绕着这件事,不受干扰。”材料中所说的这件事是指
A.阶级斗争 |
B.经济建设 |
C.改革开放 |
D.市场经济 |
7.
2500余年前,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下列教育方针政策与其思想类似的是
A.教育要向广大工农开门 |
B.教育要使德、智、体全面发展 |
C.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
D.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8.
智者学派宣扬“人是万物的尺度”,过分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针对此问题,苏格拉底主张
A.理念的世界才是真实的 |
B.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
C.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
D.主观感受无助于人对世界的认识 |
9.
18世纪法国的一位思想家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写道:“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约束,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这位思想家是
A.伏尔泰 |
B.孟德斯鸠 |
C.康德 |
D.卢梭 |
10.
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那么在古代中国,最早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人外出游学时,不用带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达到“学富五车”呢?
A.西周 | B.秦朝 | C.汉代 | D.唐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