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总统与议会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总统任命政府组成人员须获参议院通过,任何行政机构的设置和废除,都要通过国会立法决定。(2)财政预算须获得议会通过,总统的所有国内发展项目、外交活动和国内外军事行动都依赖于国会的财政支持,而国会有效控制着税收和拨款。(3)议会有权弹劾总统。(4)国会通过的所有法案都要经总统批准之后才能生效,总统有权否决国会议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法两国总统制产生差异的因素。
材料一 美国总统与议会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总统任命政府组成人员须获参议院通过,任何行政机构的设置和废除,都要通过国会立法决定。(2)财政预算须获得议会通过,总统的所有国内发展项目、外交活动和国内外军事行动都依赖于国会的财政支持,而国会有效控制着税收和拨款。(3)议会有权弹劾总统。(4)国会通过的所有法案都要经总统批准之后才能生效,总统有权否决国会议案。
——摘编自刘旭《法国与美国总统制比较分析》
材料二 行政权:行政权力归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他有权任命部长和一切军政要职,批准条约,有特赦权。他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立法权: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摘编自《法国1875年宪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美、法两国总统制的异同。(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法两国总统制产生差异的因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还兴致勃勃地拿起外交部填写的联大表决结果的表决情况,边看边说:
“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都当了‘红卫兵’,造了美国的反,在联合国投我们的票。葡萄牙也当了‘红卫兵’。投赞成票的,亚洲***阿里课称: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出席了第一届联合国大会,并为实现联合国的宗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宫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为何将英国、法国等国比作“红卫兵”,并指出影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影响。
材料一 ***还兴致勃勃地拿起外交部填写的联大表决结果的表决情况,边看边说:
“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都当了‘红卫兵’,造了美国的反,在联合国投我们的票。葡萄牙也当了‘红卫兵’。投赞成票的,亚洲***阿里课称: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出席了第一届联合国大会,并为实现联合国的宗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宫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为何将英国、法国等国比作“红卫兵”,并指出影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影响。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在解决战时共产主义的危机时,列宁指出:“现在最迫切的就是采取那种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办法。只有经过这种办法才能做到既改善工人生活状况,又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同时,列宁深刻地阐明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必须而且可能利用资本主义的“迂回”道路来发展社会主义。
材料二 我国的改革首先从调整农业生产关系着手,与新经济政策首先解决农民问题并无二致,其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扫除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障碍。改革从农村开始,这是邓小平作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决策。与此同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农村致富和逐步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正是在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基拙上,才拉开了以城市改革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分别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 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在解决战时共产主义的危机时,列宁指出:“现在最迫切的就是采取那种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办法。只有经过这种办法才能做到既改善工人生活状况,又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同时,列宁深刻地阐明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必须而且可能利用资本主义的“迂回”道路来发展社会主义。
材料二 我国的改革首先从调整农业生产关系着手,与新经济政策首先解决农民问题并无二致,其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扫除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障碍。改革从农村开始,这是邓小平作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决策。与此同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农村致富和逐步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正是在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基拙上,才拉开了以城市改革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摘编自曾长秋、王千慧《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并指出苏俄新经济政策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共同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分别产生的影响。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官员对王阳明说:“此学甚好,只是簿书讼狱繁难,不得为学。”王阳明回答说:“我何尝教尔离了簿书讼狱悬空去讲学?尔既有官司之事,便从官司的事上为学,才是真格物.簿书讼狱之闲,无非实学。若离了事物为学,却是著空。有学生就程、朱《大学》注与王学的差异向王阳明提问,他回答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材料二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李贽)说:“人皆以孔子为大圣,吾亦以为大圣;皆以老、佛为异端,吾亦以为异端;人人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父师之教者熟也;父师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儒先之教者熟也;儒先亦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孔子有是言也。”他还说:“大抵圣言切实有用,不是空头,若如说者,则安用圣言为耶”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张践《实心实学与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潮》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阳明的基本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思想的积极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王阳明和李贽思想的相同之处。
材料一 有官员对王阳明说:“此学甚好,只是簿书讼狱繁难,不得为学。”王阳明回答说:“我何尝教尔离了簿书讼狱悬空去讲学?尔既有官司之事,便从官司的事上为学,才是真格物.簿书讼狱之闲,无非实学。若离了事物为学,却是著空。有学生就程、朱《大学》注与王学的差异向王阳明提问,他回答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材料二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李贽)说:“人皆以孔子为大圣,吾亦以为大圣;皆以老、佛为异端,吾亦以为异端;人人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父师之教者熟也;父师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儒先之教者熟也;儒先亦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孔子有是言也。”他还说:“大抵圣言切实有用,不是空头,若如说者,则安用圣言为耶”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张践《实心实学与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潮》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阳明的基本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思想的积极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王阳明和李贽思想的相同之处。
2.单选题- (共22题)
5.
柏拉图曾说:“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默许人民的要求,以及把政治策略建立在可销售的东西之上,这就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材料表明
A.权力必须受到严格的限制 |
B.人民当家作主得以真正体现 |
C.集体管理的新形式被肯定 |
D.直接民主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
6.
近代著名史学家兰克说,17世纪英国新兴阶级中的两大派别,“一方维护有君主存在的议会制,一方拥护有议会存在的君主制”。双方的较量
A.建立起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
B.导致暴力贯穿整个17世纪 |
C.形成君主与议会两个权力中心 |
D.使资产阶级不得不抛弃君主 |
7.
在世界近代史上,有个国家曾被称为“各种政体的试验场”、“从窗缝潜人的共和国”。这个国家
A.最早进行并完成了工业革命 |
B.明确了三权分立的体制 |
C.以“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 |
D.最终确立了共和体制 |
8.
天京事变前后,原先的天兄代言人萧朝贵在长沙牺牲,天父代言人杨秀清又在事变中被韦昌辉所杀。天父、天兄人格化本来就是个骗局,杨秀清被杀更是骗局的暴露。材料意在表明太平天国
A.高层内斗统治力量削弱 |
B.军事实力由盛转衰 |
C.出现了空前的信仰危机 |
D.朝中无将国中无人 |
9.
***认为:“保卫武汉斗争的目的,在于消耗敌人和争取时间,而不是死守据点。”蒋介石当时在日记中也写道:“此时武汉地位已失重要性,如勉强支持,最后必失。不如决心自动放弃,保存若干力量,以为持久抗战与最后胜利之基础。”材料反映了
A.国共两党在武汉会战上战略基本相同 |
B.***主张在武汉保卫战中誓死坚守 |
C.两党领袖都认为武汉不重要可以放弃 |
D.武汉会战是争取抗战胜利的根本基础 |
10.
下面是于1918年11月问世的两张俄国邮票,下列对发行这两张邮票的目的解读正确的是


A.纪念推翻沙皇统治一周年 |
B.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東 |
C.纪念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 |
D.庆祝工农苏维埃在俄国成立 |
11.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为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在英国、葡萄牙两国政府与中国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一国两制”具有
A.维护合作的稳定性 |
B.政治制度的兼容性 |
C.促进繁荣的动力性 |
D.军政分治的合理性 |
12.
1972年9月,田中首相访华时说:“这次访问,我是由东京直飞北京的,我再一次深深感到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然而,遗憾的是,过去几十年,日中关系经历了不幸的过程,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我对此再次表示深切的反省之意。”这一讲话
A.表明日本对侵华战争反省深刻 |
B.表明中日关系改善未受他国阻挠 |
C.开启了中日官方交往的先河 |
D.淡化了日本对侵略战争的责任 |
13.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是一种共同利益不断增多,相互依存不断深化,从而合作不断加强的新模式。它有利于抑制、减少或避免对抗和冲突。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和平与合作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 |
B.维护和平的需要必然导致多极格局形成 |
C.多极化的发展将最终消除战争威胁 |
D.推动多极化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渠道 |
14.
为了争取共和党人对他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的支持,杜鲁门不得不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与共产主义之间存在着意识形态对抗的角度,向美国人民阐述他的要求,并在国会进行了阐述。这就是
A.“铁幕”演说 |
B.“杜鲁门主义” |
C.马歇尔计划 |
D.北大西洋公约 |
15.
蒸汽机最早是法国物理学家巴本在1690年制成的实验品。后来英国技师萨费里在1698年制成蒸汽水泵,并由纽可内在1704年又加以改进制成矿井抽水机,最后瓦特在1769年加以改良制成单动式蒸汽机,材料反映出英国工业革命
A.有较为雄厚的技术基础 |
B.重视科学研究和工业的结合 |
C.全面引进外来先进技术 |
D.注重对新技术的吸收和创新 |
16.
罗斯福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记,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BlueEa-gle),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几周后,有250万雇主与政府签署了法规,他们给自己的产品标上蓝鹰,以示守法。这一做法的作用在于
A.进一步限制了企业的生产规模 |
B.政府加强了对企业经营的监管 |
C.大大增强了政府对银行的监管 |
D.有效防止了假冒产品流通于市 |
17.
王昕伟在《苏联改革的若干思考》中指出: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一定成效的前提下,知难而退,缺乏坚定的改革决心与毅力,转而仓促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造成全民政治热情高涨,面反对派则群起攻击,最后致使社会混乱,改革逐渐失去控制。这说明该改革
A.成为苏联解体的助推器 |
B.实现了对斯大林模式的突破 |
C.演变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D.调动了人民的革命积极性 |
18.
亚太经合组织以公开对话为基础,各成员国可根据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开放程度对具体产业及部门贸易自行做出灵活有序的安排,这被称为“单边自主行动”计划。这表明亚太经合组织
A.无力推进成员国的发展 |
B.是一个松散的经济合作组织 |
C.满足了各成员体的要求 |
D.基本上消除了贸易保护主义 |
19.
1960年初,***在比较中苏两国发展工业化的道路时说:“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规律,是一切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共同规律。”这表明***
A.希望工业和农业均衡发展 |
B.不否认重工业发展快于轻工业 |
C.否定了苏联经济发展模式 |
D.主张有计划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
20.
《宋代城市游民研究》一文中写道:“宋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变革与转型的时期,与前代相比,城市的经济功能更加凸显。”这主要是因为宋代
A.中央集权的加强 |
B.农业失去基础地位 |
C.打破了坊市界限 |
D.城市人口日渐增多 |
21.
日本人在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曾说,“中国如无1935年之法币政策,则无1937年之抗战”。这从侧面反映出蒋介石的“法币政策”
A.直接导致日本全面侵华 |
B.对发展经济有一定作用 |
C.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
D.沉重地打击了官僚资本 |
22.
康有为声称“凡西人所号长技,我中人千数百年皆已有之”;梁启超断定议院、议员及其产生和议事,实中国古制。据此推断,康、梁两人
A.意在以复古为手段谋求政治变革 |
B.仍未能突破“中体西用”的桎梏 |
C.所秉持的主要思想存在本质不同 |
D.借“西学中源”说宣扬民主共和 |
23.
当意大利人摆脱了中世纪的文化枷锁以后,他们需要一个导师来帮助他们认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他们在古典文化中找到了这样的一个导师,这就是他们热爱古典文化的原因。这说明
A.商品经济催生了人文思想的复兴 |
B.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人文主义 |
C.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核心内容 |
D.古典文化丰富了启蒙思想的内涵 |
24.
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以及农业、医学、地理和化学等领域的发现,基本上呈现的是重技术工艺、轻科学理论的特点,缺乏抽象思考及逻辑观念。这一看法实际揭示了
A.古代中国科技成果丰硕 |
B.中国传统科技未能转型的原因 |
C.四大发明科技影响力低 |
D.医学、地理、化学等人才缺乏 |
25.
1979年,邓小平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1985年后,他又说“我们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这些论断在当时可谓是石破天惊,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上述论断反映出邓小平
A.肯定了政治与经济的互动关系 |
B.认识到改革就是要解放生产力 |
C.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D.不断思考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