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大师,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新旧制度交替的时代。1776年他的经济学巨著《国富论》正式出版,内容极为丰富,涉及了许多方面的经济理论,它所包括的不仅是政治经济学,而且囊括了经济史、经济学说和财政学,震撼了国际学术界,被译成各种文字,在世界各个角落广泛传播。当时一些国家政府,以最快的速度把《国富论》中阐述的原理应用到具体政策中。《国富论》一书充分阐述了经济自由的思想,指出自由竞争是从人的本性中引申出来的永恒的自然规律,社会是由个人组成,个人利益的总和就是社会的利益,如果都去追求自由的个人利益,那就最能促进全社会的利益。他提出劳动是社会财富源泉的思想,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的理论,这在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学说为正在成长的工业资产阶级提供有力的理论武器。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学说影响几代人的成长。英国政治经济学家马里奥特说:“也许没有任何一部当代的著作像《国富论》那样对科学经济思想和行政管理体制产生过如此深远的影响,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亚当.斯密的这部著作所产生的影响将会持续下去。”
(2)说明亚当·斯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
材料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大师,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新旧制度交替的时代。1776年他的经济学巨著《国富论》正式出版,内容极为丰富,涉及了许多方面的经济理论,它所包括的不仅是政治经济学,而且囊括了经济史、经济学说和财政学,震撼了国际学术界,被译成各种文字,在世界各个角落广泛传播。当时一些国家政府,以最快的速度把《国富论》中阐述的原理应用到具体政策中。《国富论》一书充分阐述了经济自由的思想,指出自由竞争是从人的本性中引申出来的永恒的自然规律,社会是由个人组成,个人利益的总和就是社会的利益,如果都去追求自由的个人利益,那就最能促进全社会的利益。他提出劳动是社会财富源泉的思想,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的理论,这在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学说为正在成长的工业资产阶级提供有力的理论武器。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学说影响几代人的成长。英国政治经济学家马里奥特说:“也许没有任何一部当代的著作像《国富论》那样对科学经济思想和行政管理体制产生过如此深远的影响,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亚当.斯密的这部著作所产生的影响将会持续下去。”
——摘编自王岳川《一生的图书计划》
(1)指出亚当·斯密《国富论》出版的历史背景。(2)说明亚当·斯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一战结束后,得益于德国的战败,法国在欧洲大陆重新获得了自普法战争失败以来梦寐以求的霸权。法国凭借着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地位主宰着欧洲大陆——它收复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且拥有德国萨尔煤矿的开采权,其丰富的煤铁资源极大地加强了法国的实力;它占领了德国的莱茵河左岸地区,莱茵河右岸50公里内的地区被划为非军事区;法国通过和比利时、波兰、捷克、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结成政治军事同盟,一方面对德国进行战略包围,一方面对新兴的苏维埃俄国进行“防疫”隔离。在两次大战期间,正是法国建立的这个安全体系,有效地保卫了欧洲的和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努力建立欧洲安全体系的原因。
材料 一战结束后,得益于德国的战败,法国在欧洲大陆重新获得了自普法战争失败以来梦寐以求的霸权。法国凭借着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地位主宰着欧洲大陆——它收复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且拥有德国萨尔煤矿的开采权,其丰富的煤铁资源极大地加强了法国的实力;它占领了德国的莱茵河左岸地区,莱茵河右岸50公里内的地区被划为非军事区;法国通过和比利时、波兰、捷克、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结成政治军事同盟,一方面对德国进行战略包围,一方面对新兴的苏维埃俄国进行“防疫”隔离。在两次大战期间,正是法国建立的这个安全体系,有效地保卫了欧洲的和平。
——摘自《大国地位的终结西欧诸神的毁灭——第二次大战前的大国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一战后法国处置德国,建立安全体系的努力。(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努力建立欧洲安全体系的原因。
2.论述题- (共1题)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中国观的变迁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提示:可以提取两个及以上时期的信息进行作答,也可以提取4个时期的完整信息。)
材料:西方中国观的变迁
18—19世纪 | 西方传教士赞美儒家思想,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科举)开明,极少宗教战争,物质生活丰富。 |
启蒙思想家赞美孔子“只述诸道德,不宣传神怪”,推崇儒家道德和规范,中国是一个由开明君主统治的理想国家。 | |
19世纪 | 西方传教士、外交官把落后、腐败、麻木的中国称为“睡狮”,封闭、邪恶、停滞、堕落。 |
20世纪初 | 传教士、军人和政府眼中的中国基本是贫困、肮脏、混乱、残暴、危险的地狱。 |
20世纪30—40年代 | 美国军政界某些人士描述了一个大有希望的新中国形象:纯朴、智慧的传统社会,“崛起的英雄”。 |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提示:可以提取两个及以上时期的信息进行作答,也可以提取4个时期的完整信息。)
3.单选题- (共9题)
4.
(题文)(2018年广东五校高三联考)罗马法规定买卖时,由司秤人持秤,买受人一手持标的物或其象征物,一手持铜块说,“依照罗马法律,此物应归我所有,我是以此铜块和秤买来的”。说毕,以铜块击秤,随即交给出卖人,买卖就告成立,买受人立即取得所有权。材料表明,罗马法的特征是
A.保护私有财产 |
B.最早的成文法 |
C.注重形式规则 |
D.保护贵族利益 |
5.
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
A.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
B.指引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 |
C.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条件 |
D.为持久抗战奠定思想基础 |
6.
1947年,马歇尔宣称,欧洲国家应主动联合起草一个欧洲复兴计划,这是欧洲各国自己的事,但需要美国的帮助。1950年,美国国务院指出,目前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不足以解决德国问题,希望欧洲国家能有实质性举措,给欧洲一体化新的活力。这说明美国
A.以实际行动干预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
B.对欧洲的联合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
C.希望德国对欧洲一体化发挥主导作用 |
D.把欧洲一体化作为其经济援助的前提 |
7.
曹操创立屯田制,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到了曹丕时期,“屯田区和郡县并置,典农本人的身份已不再是带有军事性质的农官,而是和郡守、县令(长)一体看待的地方行政官员”。这种变化说明
A.屯田制度成功实现转型 |
B.中央集权得到有效维系 |
C.地方行政权力不断扩张 |
D.军事职能范围逐渐缩小 |
8.
北宋大文豪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佃农)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即佃农)散而田荒,日后之失必倍于今故也。”上述言论反映北宋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
B.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有所减轻 |
C.租佃关系开始出现 |
D.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 |
9.
“招商局开其端,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虽其中亦有成与不成之分,然其一变从前狭隘之规则”。由此可见该局的兴办
A.推动民间兴起办厂高潮 |
B.带动中国股份制公司的普及 |
C.冲击了传统企业经营模式 |
D.迅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壮大 |
10.
中国的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按照深化程度大致可划分为两大阶段,参照下表,对这两大阶段的解读正确的是
| 第一阶段 | 第二阶段 |
特征 | 感性发展阶段:实验性、探索性破坏旧体制 | 理性推进阶段:系统性、主动性制度创新 |
A.从时间看,1984年是两个阶段的重要分水岭 |
B.从历程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第二阶段全面展开 |
C.从理论看,第二阶段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D.从内容看,理性推进阶段着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1.
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和神采飞扬,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这种现象表明
A.古代文化世俗化趋势加强 |
B.民间故事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求 |
C.民间文学提升了道教的政治地位 |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