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巢湖一中、合肥八中、淮南二中等高中十校联盟2018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39300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9/8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根据《周礼·考工记》的记载,城市规划的制度和形式是作为国家的基本制度存在的,特别体现在帝王都城的规划建设方面。城市规划的格局作为一种礼制,是统治者控制国家、巩固政权的手段之一,中央集权制度在城市规划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古代绝大多数城市的形式是方正的,并且有一条中轴线,这与古代统治者推崇的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隋唐长安、明清北京的城市布局,都有一条从皇宫正门直到都城正南门的宽阔笔直的中心道路作为城市的中心轴线,把至高无上的皇权用建筑坏境加以烘托,达到为其政治服务的目的。

——摘编自张健、马青《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文化特点》
材料二:霍华德是英国的社会改革家。他的《明日的田园城市》被西方公认为是一本经典的城市规划理论著作。他直接针对19世纪英国的各种社会问题,提出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田园城市理论。他充满激情地说:“这种该诅咒的社会和自然的畸形分隔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城市和乡村必须成舟,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进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
——摘编自秦红岭《理想主义与人本主义:近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价值诉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都城规划布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中国都城规划与近代西方城市规划中折射出的不同价值诉求。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梁启超是近代著名的爱国者。他强调,爱国乃天下之盛德大业。 真爱国者,其所以行其爱国之术者,不必同,或以舌,或以血,或以笔,或以剑,或以机;前唱于而后唱喁,一善射而百决拾,有时或相歧相矛盾相嫉敌,而其所向之鹄,卒至于相成相济,罔不相合。
——掮编自郑师渠《梁启超:近代阐发爱国论的第一人》
材料二 辛亥革命之后,蔡元培爱国主义思想发生转型。他指出,看是否爱国,“欲副爱国之名称,其精神不在提倡革命,而在养成完全之人格”,“盖国民而无完全人格,欲国家之隆盛,非但不可得,且有衰亡之虑焉”。同时认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在他看来,康梁领导的维新变法之所以失败,就是"由于不先培养革新之人才,而欲以少数人弋取政权,排斥顽旧,不能不情见势绌”。
——摘编自闫保婷《从革命走向完全人格:蔡元培的爱国主义思想初探》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梁启超的爱国思想主张。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蔡元培爱国思想的侧重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形成原因。

2.单选题(共19题)

3.
苏格拉底认为,作为一个将军,“除了具备其他资格之外,必须还是一个会演说的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文主义的兴起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直接民主的泛滥
D.民主政体的建立
4.
《十二铜表法》禁止在城内埋葬尸体,其第10表第1条辞曰:“不得在市区内埋葬或焚化死者。”材料表明《十二铜表法》
A.保留了一些野蛮的习惯法
B.具有环境保护意识
C.注重调整公民之间的关系
D.限制了贵族的权力
5.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禁穆令”引发了个人、民权组织乃至州政府的起诉。有数据统计,自特朗普2017年1月20日就职至2月3日,他的名字已经出现在17个州的52起联邦法律诉讼之中,其中多起诉讼都缘于这一入境限制令。这反映了
A.联邦司法程序混乱
B.州权主义重新抬头
C.个人自由高于一切
D.分权制衡政治特点
6.
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据此推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A.以实现土地公有制为主要目的
B.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调整
C.以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目标
D.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7.
抗战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如面对残暴的敌人,“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海外华侨更是毁家纾难,捐款达12.3亿元。这里强调的“抗战精神”具体是指
A.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
B.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C.共赴国难的民族精神
D.舍家为国的奉献精神
8.
1969年前,新中国与美国先后举行了134次大使级会谈,但唯一的成果仅限于1955年9月10日达成的关于遣返平民的协议。以至于有学者认为中美大使级会谈是“聋子的对话”。出现“聋子的对话”的主要原因是
A.两大阵营矛盾尖锐
B.中苏军事同盟建立
C.美国干预中国内政
D.中美经济竞争加剧
9.
下图材料体现的思想主张是(   )

A. 不抑兼并 B. 重农抑商 C. 分化率权 D. 重文轻武
10.
元朝虽然也有短暂的海禁,但没有改变对外持开放态度的总体态势,而且即使在海禁期间,也允许外人来华贸易,政府甚至还采取一些鼓励措施招徕外商,这与明淸两朝有着显著差异。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是
A.经济基础不同
B.经济政策不同
C.政治制度差异
D.国际环境差异
11.
下图是关子哥伦布登上西印度大陆的想象图。此图可以用来研究(  )
A.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B.西欧与印度的直接交往
C.葡萄牙对殖民地的掠夺D.西班牙的资本原始积累
12.
1796年,英国首相威廉皮特称:“商业、工业的交换始终会找到与自己相适应的状态,它们只会被人为的措施所搞乱,这些措施一旦干扰它们的自然活动,就会阻止它们发挥良好作用。”由此可知,他主张
A.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B. 重视工商业的发展
C. 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 注重经济活动立法
13.
下表呈现的是1913 —1921年间中国面粉业的发展情况。这一时期,近代中国面粉业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
A.促进了中国革命形势新发展B.有利于独立工业体系的形成
C.改变了外资主导市场的局面D.得益于和平安定的国内时局
14.
国人对洋务运动有各种不同的称呼,如“同治中兴”“同光新政”“自强新政”等,其中最能体现其是回应西方冲击的是
A.同治中兴
B.同光新政
C.洋务运动
D.自强新政
15.
有学者指出,道光年间(1820-185年)的士大夫阶层最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的精神。在那个时代,虽然也有少数人看事较远、较清,但是他们怕清议的指责,默而不言,这种现象
A.显示了知识分子的清高
B.源自于政府的高压政策
C.不利于中国近代化开启
D.是对清政府的无声抗议
16.
北魏寇谦之在“以礼度为首”的总原则指导下对道教进行改革,强调修身以求内圣外王,并教生民,佐国扶命。这表明
A.儒道开始出现融合趋势
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
C.道教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要
D.“修身、齐家、治国”成为道教的宗旨
17.
伏尔泰曾指出:“如果真正的伟大乃是来自上天赋予的了不起的才能,并且能将此才能用于启发自己与他人,那么像牛顿这种千年难逢的人,就真的是伟人了!”在伏尔泰看来,牛顿的“伟大”之处在于
A.理论总结
B.高尚人格
C.思想启迪
D.崇尚民主
18.
字形歧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个“马”字,齐有三种写法,楚、燕、三晋各有两种写法。一个“安”字,齐、燕各有两种写法,三晋竟有四种写法。这反映出
A.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B.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D.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
19.
有学者指出,之所以说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新历史条件下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继承,首先在于这两大科学理论的立论前提是一致的。这里的“立论前提”主要是指
A.历史伟人的特殊经历
B.基于国情的科学分析
C.改革开放的成功探索
D.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
20.
他们反对当时学院派的保守思想和表现手法,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氛围的创作方法,一反过去宗教神话等主题内容和陈陈相因的灰褐色调,使欧洲绘画出现发挥光色原理加强表现力的新方法,对绘画技法的革新有很大影响。“他们”的作品
A.强调对自然真实客观的刻画
B.抒发对理想世界的强烈追求
C.着重于描绘自然的瞬间景象
D.表现了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机
21.
戊戌政变前谭嗣同曾劝说袁世凯“围园劫后”(包围圆明园,劫持慈禧太后),关于在这一事件前后,袁世凯在何时告密有不同的记载。袁世凯在《戊戌日记》一文中声称,自己是在政变发动之前告的密;张一麟在《心太平室集》则称,袁世凯在政变发动之后,为撇淸与维新派之间的关系才告的密。这反映出
A.当亊人的历史叙事一定真实可信
B.同一历史亊件会有不同的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