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德化县第一中学、永安市第一中学、漳平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年第一次联考(4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923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11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实学以“经世致用”为价值核心,在批判程朱理学“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基础上,大力提倡实事求是之学……明末以后,孕育着一种自我批判、自我否定的理性自觉之潮流,滋生着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争取个人幸福与利益的启蒙意识,涌动着摆脱封建礼教束缚,追求真理的精神动力,从而显露出可贵的人文启蒙思想的微熹。
——余和祥《明清实学的学术转型及其意义》
(1)据材料一,分析明清“实学”对当时社会思想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思想产生的经济因素。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2)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材料三1840年中国社会进入近代时期,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近代思想界也开始了它近代化的历程。在西方各种思潮传入影响下,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近代思潮勃然兴起,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既包括有形的物质制度性因素,也包括精神性因素”……同时“中国社会的特定的历史土壤……从根本上限制、影响与规定着不同时期人们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向和格局”。
——孟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变迁的社会原因初探》
(3)依据材料三概括1840年后中国思想界变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30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大的思想交锋。第一次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另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摘自沈宝祥《新时期解放思想的历程》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思想解放成为“社会转型的先导和催化剂”的表现。
(5)综上,请你谈谈对思想变革的认识?
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商鞅变法后的秦国社会对婚姻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法律规范,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树立了政府与法律的权威,只有得到官府证许的婚姻才是合法的。如此强调官婚,便使婚姻更加规范化、严肃化,因而增加了离异的困难性,有利于个体小家庭的巩固。在婚姻生活中,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了以夫妻关系为核心的婚姻家庭关系,明确了夫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奸乱行为加以严惩。法律触及到了婚姻生活的方方面面,依法处理婚姻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秦社会对婚姻问题的法律规范稳定了婚姻家庭关系,维护了国家与社会的秩序,使建立在小家庭基础上的秦成就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伟业,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总之,秦社会对婚姻问题的法律规范虽谈不上全面系统,却有着开创性的历史意义,为后世处理婚姻问题、规范婚姻行为、协调婚姻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摘编自刘举《商鞅变法后秦社会对婚姻问题的法律规范》

(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后秦国婚姻关系法律规范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后婚姻问题的法律规范对秦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
(历史选修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于成龙,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盗发即时捕治,请于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宣化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成龙复疏请,从之。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

——摘编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材料二(于成龙去世后)留下了许多传奇,在当时就广受赞誉,蒲松龄著《聊斋志异》,其中就专有一篇《于中丞》,讲述他断案的神奇。到了清末,以他的事迹为原型,评书艺人又创作了公案小说《于公案》,让于成龙有了和狄仁杰、包拯一样的地位。

——摘编自《民间传说于成龙乃再世狄仁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于成龙为官理政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于成龙被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

2.论述题(共1题)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民主”和“科学”,这两大口号是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新文化运动之前没有明确的口号。但自鸦片战争后,有见识的中国人都在为此探索追求。……所有这些,都为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作了长期的准备。
——龚书铎《中国近代文化探索》
阅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新文化运动前的史实,对这一观点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3.单选题(共16题)

5.
有学者认为:1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该评论所说的两个“平衡”应分别指
A.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
B.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
C.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
D.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
6.
十九世纪以来西方文学领域中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了重要变化,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是其中重要的文学流派。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揭露社会黑暗面
B.鼓吹暴力革命
C.真实地再现历史
D.塑造英雄形象
7.
宗教改革后,新教牧师主要是受过教育的市民,来自于城市贵族、商人和手工工匠家庭。据历史学家伯那特·弗格勒研究:16世纪斯特拉斯堡的第二代新教教士主要是牧师和手工工匠的儿子,贵族和商人退出了竞争教职的行列。这种现象
A.说明了新教教士必须服从世俗政府的管辖
B.导致了新教教会和神职人员需要缴纳赋税
C.强化了新教进一步简化了宗教仪式和教规
D.主要由于新教所倡导最高的权威是《圣经》
8.
普罗泰格拉认为,人以自身的感觉获得知识,也以感性的欲望和对私利的追求作为道德的标准,道德是因人而异的。这说明他
A.主张以教育培养道德
B.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
C.持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D.仍抱有传统宗教观念
9.
铜活字印书在明代曾盛极一时,大体上是海内外学术界的共识。但辛德勇教授的最新研究指出,由于明朝铜资源紧张,原料昂贵,以及铜的硬度太高,中国过去缺乏大量刻制铜字的技术手段,事实上明朝并不存在铜活字印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史料实证贵在独树一帜
B.研究者立场影响历史解释
C.历史研究无法达成共识
D.历史研究的结论可以争鸣
10.
(题文)世界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又被形象地称作中国“天眼”,人们寄希望于这个最大的“天眼”或许能解开宇宙起源之谜。17世纪初,人类在探索天体宇宙奥秘中取得的突破性成果是
A.伽利略自制天文望远镜
B.牛顿建立近代力学体系
C.普朗克提出量子理论
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11.
“电子学革命将我们带入了计算机时代。同时,光子学的革命也将我们带入信息时代。它们改变了我们的世界,科学革命为这个世界带来了的福音,也带来了潜在的威胁。”为电子学和光子学提供理论基础的是
A.经典力学
B.相对论
C.量子论
D.生物进化论
12.
下图为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刊行译书分类示意图。它主要表明当时
A.翻译的书籍类型多种多样
B.向西方学习思潮开始兴起
C.学习西方更注重实用技术
D.社会科学思想于中国无益
13.
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美时旁听了英国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吵架,“无甚可观”;而对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问题,李鸿章的回答是:清国政府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这表明李鸿章(  )
A.反对政治变革、出卖国家主权
B.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认识
C.思想观念、政治立场已等同维新派
D.政治观点与外交理念在当时中国是最先进的
14.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提到:孙中山看到了西方的民主、独立与繁荣,但也看到了西方为工业化问题所困扰。为预防资本集中他主张节制资本,为应对中国人口的增长超过土地面积的增长带来的土地问题他主张平均地权。这反映了孙中山
A.深受中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
B.立足中国国情又借鉴外来文明
C.吸取了民主革命失败的教训
D.侧重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15.
***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组织武装斗争,特别是深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文中主要调强中国
A.以坚持中心城市暴动的必要性
B.大力组织工人运动的必要性
C.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16.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讲话,即“南方谈话”,被称为新时期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又一个思想解放的“宣言书”。这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B.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重大问题
C.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D.明确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17.
下表为全国1977~1982年参加高考人数和录取率(人数:万)
年份
参加人数
录取人数
录取率
1977
570
27
5%
1978
610
40.2
7%
1979
468
28
6%
1980
333
28
8%
1981
259
28
11%
1982
187
32
17%
 
表格中参加考试人数最高峰值形成的历史因素是
A.高等学校的盲目扩招
B.政治运动对教育领域的冲击
C.改革开放对教育的推动
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影响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依据根据地的教科书制度,我国将全国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发行权全部收归中央;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负责中小学教科书的编纂和发行,并建立完善的“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这些举措
A.有利于强化国家意志
B.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C.肃清了传统教育思想
D.建立了真正的人民教育
19.
美国学者麦克尼尔在《西方的兴起》一书中指出“他们把比较熟悉、前后联系着的事物的各个部分随意放置,然后精心地把它们组合成各种新的图案,使之看不出与任何外部现实有什么相关的内容。因此,看来就好像一些非同寻常的敏锐灵感,以象征他们艺术未来的方式,预示了西方文明新政治制度的崩溃即将来临”。下列作品中符合该描述风格的是
A.
B.
C.
D.
20.
浪漫主义文学在19世纪初主要宣扬脱离社会、逃避现实的颓废思想和复辟倒退的反动主张。到30年代前后,浪漫主义文学则注重宣扬个性解放,歌颂民主,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材料表明该文学流派
A.逐渐以想象为其特征
B.其优秀元素逐渐丧失
C.在发展中呈现融合性
D.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