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材料一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的官方文书中,动辄出现“夷性犬养”的说法,甚至不将这些远来的“夷狄”视作人类。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以后,清朝割地赔款,已是大失颜面,却也依旧自居“天朝”,弄得英国人在《南京条约》内义正词严地表示要寻求双方地位的平等。
——曹南屏《“夷”与“洋”:偏远的“他者”近代中国观念与物质的双重变奏》
材料二 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史思辨录》
材料三 维新派把儒家经典《易经》中的变易思想和从西方传来的进化论结合起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进化学说,以此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维新派利用西学来解释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康有为在解释孟子“民贵君轻”时认为君权不是神授的,而是民众赋予的,君主是民众的一员,是民众的仆人。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是在冲突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处于劣势。中西文化之间的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一是“醉心欧化”……以上一方趋于保守,另一方又过于盲目,他们对中西方文化优劣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
——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传统心态,并指出这种传统心态被逐渐打破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体西用”思想的客观进步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方式及其特点,指出采用这种宣传的决定因素。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人“醉心欧化”的代表性事件,并分析导致他们对西方文化“过于盲目”的客观因素。
(5)据以上材料,概括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核心。
材料一 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材料二 梭伦:“对民众如果不过分放纵,也不粗暴地对待他们,他们对首领也会极其顺从。”
——摘编自[法]阿尔德伯特《欧洲史》
材料三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推动了雅典政治发生怎样的转型?改革后,“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平民)的声音”说明了雅典政治的新特点是什么?
(2)据材料二,归纳梭伦改革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反映梭伦对民众“不过分放纵”的政治措施。
(3)据材料三,指出“商君治秦”指导思想,并归纳其效果。
(4)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梭伦改革和商变法的本质区别。
2.单选题- (共22题)
A.对待西学的态度相同 |
B.维护清廷的方式不同 |
C.阶级属性不同 |
D.根本目的不同 |
A.罗马教会神权 |
B.上帝的社会地位 |
C.灵魂救赎方式 |
D.简单的宗教程序 |
①实现了真正“理性”的思考
②有利抨击了封建教会的腐朽
③提出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构想
④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A.民主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诉求 |
B.社会中功利主义色彩较浓厚 |
C.人们逐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
D.人们对人性解放的不懈追求 |

A.体现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觉醒 |
B.冲击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世界观 |
C.彻底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
D.挑战了天主教会封建神学创世说 |
A.注重教育普及 |
B.热衷政治革命 |
C.突出理性色彩 |
D.追求自由平等 |
A.![]() |
B.![]() |
C.![]() |
D.![]() |
A.雅俗共赏 |
B.奇变百出 |
C.端庄厚重 |
D.法度森严 |
A.风俗画和文人画 |
B.话本和小说 |
C.汉赋和唐诗 |
D.元曲和京剧 |

A.两者发射的主要动力不同 |
B.它们最早出现于东汉末年 |
C.它们成为宋代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
D.其制作原理成为当今核技术的基础 |
A.经典力学 |
B.量子理论 |
C.狭义相对论 |
D.广义相对论 |
A.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
B.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
C.反对封建儒家伦理道德 |
D.促进青年人的思想解放 |
A.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 |
B.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
C.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
D.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 |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C.《论人民民主专政》 |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A.体现了孙中山社会革命要求 |
B.与三大政策的革命目标相同 |
C.反映了民族主义的思想主张 |
D.明确表达了反帝反封建思想 |
A.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
B.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D.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A.在①阶段,中国打破了美苏对核技术的垄断 |
B.在②阶段,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
C.在③阶段,袁隆平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
D.在④阶段,人工合成蛋白质时代开始到来了 |
A.义务教育的普及 |
B.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
C.希望工程的推动 |
D.“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
A.注重表现人物情感的德拉克洛瓦 |
B.重视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的毕加索 |
C.突出表现社会现实的俄国画家列宾 |
D.强调捕捉光色微妙变化的法国画家莫奈 |
A.《自由引导人民》 |
B.《拾穗者》 |
C.《日出·印象》 |
D.《格尔尼卡》 |
3.填空题- (共8题)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2道)
填空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