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过去500年来,世界范国内已经发生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每一次权力转移,都重新塑造了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第一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的强起进程始于15世纪,这一进程大大地加快在18世纪末期: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它发生在19世纪行将结束之际;目前世界正经历着第三次权力大转移,这次转移可以称之为“他者的崛起”。一个真正的全球秩序诞生了。
材料 过去500年来,世界范国内已经发生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每一次权力转移,都重新塑造了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第一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的强起进程始于15世纪,这一进程大大地加快在18世纪末期: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它发生在19世纪行将结束之际;目前世界正经历着第三次权力大转移,这次转移可以称之为“他者的崛起”。一个真正的全球秩序诞生了。
——据法里德・扎卡利亚《后美国世界:大国崛起的经济新秩序时代》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围绕“权力转移与国际秩序”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材料分析题- (共3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为筹集资金开始发行股票。人们来到公司办公室,在本子上记下自己借出的钱,公司承诺对这些股票分红,这就是股票的由来。1609年,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诞生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千上万的国民愿意把安身立命的积蓄投入到这项利润丰厚也存在着巨大风险的商业活动中,一方面是出于对财富的渴望,更重要的是,因为荷兰政府也是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之一。在东印度公司成立后的短短五年时间里,它每年都向海外派出50支商船队,这个数量超过了西班牙、葡萄牙船队数量的总和。到17世纪中叶,荷兰联省共和国的全球商业霸权已经牢固地建立起来。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7世纪前期荷兰股票交易迅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工业革命开始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各种优惠措施来鼓励私人集资兴建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在工业系统确立统治地位。1792年纽约的24名经纪人在华尔街11号共同组织了“纽约证券交易会”,1863年改名为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的自由转让,特别是利用股票价格进行投机,刺激了人们向工业企业进行股票投资的兴趣。1799年杜邦创立的杜邦火药公司就是用每股2000美元的股票筹措了15股资本创办的,而1902年成立的美国钢铁公司则用股票筹措了多达14亿美元的股金资本,成为第一个10亿美元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在一战爆发后不久就被关闭,但很快又重新开放,使得各种债券自由交易支持作战。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美国股票市场崩溃,股价下跌引起的恐慌继而引起了经济的大萧条。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以来美国股票交易的突出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股票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材料一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为筹集资金开始发行股票。人们来到公司办公室,在本子上记下自己借出的钱,公司承诺对这些股票分红,这就是股票的由来。1609年,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诞生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千上万的国民愿意把安身立命的积蓄投入到这项利润丰厚也存在着巨大风险的商业活动中,一方面是出于对财富的渴望,更重要的是,因为荷兰政府也是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之一。在东印度公司成立后的短短五年时间里,它每年都向海外派出50支商船队,这个数量超过了西班牙、葡萄牙船队数量的总和。到17世纪中叶,荷兰联省共和国的全球商业霸权已经牢固地建立起来。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7世纪前期荷兰股票交易迅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工业革命开始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各种优惠措施来鼓励私人集资兴建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在工业系统确立统治地位。1792年纽约的24名经纪人在华尔街11号共同组织了“纽约证券交易会”,1863年改名为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的自由转让,特别是利用股票价格进行投机,刺激了人们向工业企业进行股票投资的兴趣。1799年杜邦创立的杜邦火药公司就是用每股2000美元的股票筹措了15股资本创办的,而1902年成立的美国钢铁公司则用股票筹措了多达14亿美元的股金资本,成为第一个10亿美元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在一战爆发后不久就被关闭,但很快又重新开放,使得各种债券自由交易支持作战。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美国股票市场崩溃,股价下跌引起的恐慌继而引起了经济的大萧条。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以来美国股票交易的突出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股票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3.
材料 1905年革命后,俄国农民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日益强烈。为维护地主资产阶级的利益、发展农村中的资本主义、防止革命,斯托雷平制定了新的土地政策。1906年11月22日,公布了《关于对农民土地占有和土地使用现行法若干补充规定》的法令,准许农民退出村社。每个农民可以通过赎买取得村社的份地作为私产,并允许出卖。1911年6月11日,他又公布《土地规划条例》,规定份地不论是否预先确定为私产,凡是实行土地规划的地方,都自动变为私产。1906~1915年期间,有200余万户农民退出村社。其中大多数退社贫苦农民由于缺乏农具和资金,不得不把土地以低价出卖给富农。针对无地的农民,斯托雷平广泛实行移民政策,一方面推动他们进城成为工人,另一方面引导他们迁往西伯利亚开发土地。自1906~1910的五年间,共迁出了250万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影响。
——据苏文《从不公正的改革到反改革的革命——沙俄斯托雷平改革评述》等整理
(1)根据材料,指出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影响。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涌现出一位杰出的民族主义者——甘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并不是不列颠人民统治印度,而是近代文明利用铁路、电报、电话以及差不多每一件被成为文明的胜利的发明在统治着印度……印度只有忘却它在以往五十年左右所学到的东西,才能得救。铁路、电报、医院、律师、医生以及这一类的东西都必须取消。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甘地的优秀品质。
材料一 并不是不列颠人民统治印度,而是近代文明利用铁路、电报、电话以及差不多每一件被成为文明的胜利的发明在统治着印度……印度只有忘却它在以往五十年左右所学到的东西,才能得救。铁路、电报、医院、律师、医生以及这一类的东西都必须取消。
——南布迪里巴德著(何新译)《圣雄甘地与甘地主义》
材料二 甘地把非暴力作为宗教信仰和不可更改的原则,明显地具有种种弊病和缺陷,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如绝对的非暴力不可能实现;贬斥一切暴力,给群众运动制定清规戒律,不准越雷池一步……在反革命暴力的镇压下,徒手的抵抗只能是无谓的牺牲;注重小处着眼,认为注重手段目的自明,往往导致轻重倒置,目标模糊。——摘编自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搜狗百科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甘地主义。(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甘地的优秀品质。
3.单选题- (共26题)
5.
梭伦改革后的雅典氏族组织对政治仍然有重要影响。到克里斯提尼改革时,以地域为基础的部落组织成为重要的政治单元。这一变化表明
A.雅典民主制度进入到全盛时期 |
B.贵族成员参政议政权力被剥夺 |
C.家庭已经不再是社会基本单位 |
D.在政治活动中血缘关系被打破 |
6.
公元前六世纪后,雅典公民大会通过的决议一经颁布,立刻成为法律,并马上执行。公元前399年开始,雅典公民大会每年对所有法律进行审核并组成一个专业的立法委员会裁决有争议的法律。这表明当时雅典
A.法律体系走向完备 |
B.直接民主弊端显现 |
C.人文精神广泛传播 |
D.民主政治更加理性 |
7.
梅因指出:“在古代世界中,一个社会的本地公民常常自以为是由于血统而结合在一起的,他们反对外来人主张平等权利,认为这是对他们生来固有权利的一种篡夺。”罗马法中改变了这一法律理念的是
A.习惯法 |
B.万民法 |
C.公民法 |
D.《查士丁尼法典》 |
8.
1867年,英国保守党领袖推动议会改革,主张扩大选举权。他被指责为“自己阶级利益的叛徒”、“在激烈斗争中丧失原则的机会主义者”。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当时英国
A.资产阶级日趋保守 |
B.无产阶级日益壮大 |
C.贫富分化愈发严重 |
D.政党政治延阻改革 |
9.
1841年,维多利亚女王接受了这样的现实:必须接受反对党政府组阁,必须在政党政治中保持中立,不以个人好恶决定首相和内阁成员的人选,而必须尊重议会选举的结果。这主要表明英国
A.议会的权力开始超越国王 |
B.责任内阁制度日趋完善 |
C.国王真正成了“统而不治” |
D.资产阶级开始控制议会 |
10.
美国宪法制定者认为:联邦权力机构中,“由于司法部门最弱,故最易遭到立法和行政两部门的干预和影响,所以必须加以保障”。下列各项能体现上述原则的是:司法部门
A. 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
B. 任命政府高级官员
C. 审查国家财政预决算
D. 组织法庭弹劾总统
A. 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
B. 任命政府高级官员
C. 审查国家财政预决算
D. 组织法庭弹劾总统
11.
1839年维多利亚女王问保守党领袖皮尔是否愿意出任首相,由于此时保守党在议会下院不占多数席位,皮尔拒绝上任;1841年议会大选保守党获胜,皮尔接受女王任命,出任首相组阁。这反映出英国
A.政党领袖由议会选举 |
B.内阁需得到议会信任 |
C.首相职权受制于国王 |
D.议会选举受国王左右 |
12.
列宁的话使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震惊,因为没有人会预料到这一点。相反,人们曾希望列宁的归来会说服中央俄罗斯局遵守秩序,特别是对临时政府持不调和立场的莫洛托夫同志。这充分说明
A.俄国民主革命的道路面临选择 |
B.两个政权局面结束 |
C.苏维埃内部意见存在严重分歧 |
D.革命起义一触即发 |
13.
马克思在给多梅拉·纽文胡斯的一封信中(1881年2月22日),重申公社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在此,马克思主要是指
A. 普法战争导致巴黎公社革命
B. 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历史条件不成熟
C. 巴黎公社革命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D. 公社精神是永恒的财富
A. 普法战争导致巴黎公社革命
B. 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历史条件不成熟
C. 巴黎公社革命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D. 公社精神是永恒的财富
14.
1508年,威尼斯人和埃及人力图帮助印度王公把葡萄牙人赶出印度洋。后来,土耳其人也参与到反对葡萄牙人的运动中来。葡萄牙人受到反对的主要原因在于
A.天主教与伊斯兰教的宗教冲突 |
B.新航路开辟导致的经济利益矛盾 |
C.葡萄牙参与了欧洲大陆争霸战争 |
D.亚洲和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 |
15.
英国冒险家威廉·丹皮尔(1651-1715年)关于《环球航行》的书,激发了笛福创作出《魯宾逊漂流记》和斯威夫特创作出《格列弗游记》这说明
A.地理大发现推动当时的文艺创作 |
B.浪漫主义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
C.文学作品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
D.启蒙运动激发了人们的探险精神 |
16.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成书于1846年的《德意志形态》中指出:人们在劳动中不仅生产出物质生活资料,而且生产出人与人之间“物质联系”的方式,即生产关系,并且间接地生产出其他一切社会关系。这就是历史运动的本质真相,是历史运动区别于思想运动的根据。据此可知工业革命
A.使资本主义进人帝国主义阶段 |
B.使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阶级 |
C.重工业成为主导 |
D.由于科技理论突破 |
17.
18世纪的英国,经过国王和议会授予公司特许组建了垄断公司……19世纪中叶以后,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19世纪中期后,不仅英国,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如此。1904年美国有托拉斯318个,它们存并了5300个工业企业,其中有26个托拉斯控制本行业生产的80%以上。这种变化反映了
A.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B. 自由主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C.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破坏
D. 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与经济管理演变
A.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B. 自由主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C.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破坏
D. 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与经济管理演变
18.
下图反映了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小麦每夸特的价格波动情况。影响图中小麦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


A.1751年后英国农业工人工资的增加 |
B.1767年后英国的殖民地数大量减少 |
C.1800年前后工业革命增加小麦需求 |
D.1821年后英国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 |
20.
社会变革学派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 )
A.工厂制组织形式 | B.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
C.机器大工业生产 | D.垄断组织形成 |
21.
美国学者R.R.帕尔默的著作《现代世界史》中写道:“如果一个人的曾祖父早年把土地出租,收取固定的货币金额地租,他的收入实际上是下降了的。但是那些从佃户那里接受实物地租(如若干蒲式耳小麦或大麦)的人,或自己经营地产者,就能按现价出售他们的实际农产品,从而增加自己的货币收入。”由此可以推断,新航路开辟后西欧
A.“价格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
B.封建制度已经完全解体
C.商业革命推动资本原始积累
D.地主和佃户矛盾不断激化
A.“价格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
B.封建制度已经完全解体
C.商业革命推动资本原始积累
D.地主和佃户矛盾不断激化
22.
从16世纪开始到18世纪,欧洲国家开始进口蔗糖、香料、烟草、茶、咖啡、棉花及其他种植园产品,19世纪,对这些产品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主要是因为
A.海外市场不断扩大 |
B.生活改善人口大量增长 |
C.国际分工日益深化 |
D.工业革命原料需求增大 |
23.
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
B.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
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
24.
在15世纪,法国对斯特拉斯堡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至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宗教相关书籍下降为总数的27%。这一变化反映了
A.人文精神的复兴 |
B.欧洲宗教意识日趋淡漠 |
C.启蒙思想的兴起 |
D.法国成为欧洲文化中心 |
25.
下图是欧洲“画圣”拉斐尔于1507~1508年所画的宗教题材画——《花园中的圣母》,关于这幅画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觉醒 |
B.彻底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
C.冲击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世界观 |
D.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权威 |
26.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环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体现了
A.天赋人权 |
B.自由平等 |
C.人民主权 |
D.三权分立 |
27.
下图是1535年欧洲的一幅版画《路德是魔鬼的风笛》,画中路德的脑袋被描绘为由魔鬼吹奏的风笛。此版画反映了当时


A.路德否定了对上帝的信仰 | B.路德教摆脱了教皇的控制 |
C.宗教改革缺乏民众的支持 | D.新旧教派之间的冲突激烈 |
28.
在欧洲近代早期,一些国家的君主专制统治被称为“国王的神圣权利”。17、18世纪,启蒙思想的倡导者开始质疑这些观念,认为国王应该为他们统治的人民负责。启蒙思想家提出这一主张的理论依据是
A.依法治国原则 |
B.社会契约学说 |
C.三权分立理论 |
D.反抗暴政观念 |
29.
达尔文逝世后,英国的报纸呼吁把这位“自牛顿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与牛顿等人埋在一起供后人凭吊。因为“与这位震撼世界的思想家的成果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相比,日常政治的喧嚣大部分不过是尘土一般的贫乏”。这主要是基于达尔文的理论
A.致命地直刺封建神创理论 |
B.极大地激发社会竞争意识 |
C.促进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长 |
D.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诞生 |
30.
湖畔派是近代英国的一种诗歌流派。该流派在诗歌题材上,主张写下层人民的日常生活,强调诗人的内 心探索和感情的自然流露;在诗体方面,主张发展民间诗歌的艺术传统,采用民间口语,发挥诗人的想象 力。下列同湖畔派艺术风格最相似的是( )
A.《老人与海》 | B.《雾都孤儿》 | C.《等待戈多》 | D.《唐?璜》 |
4.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