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北大附属宿州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899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4/22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思想解放贯穿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始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二 卢梭提出:“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材料三 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

——1919年5月1日《新青年》3卷3号

(1)材料一中,莎士比亚是近代欧洲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指出这场运动核心思想的主要诉求。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
(3)为反对“尊重孔教”,先进的中国人掀起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

2.单选题(共20题)

2.
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两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蕴含人文主义精神
B.倡导个性自由
C.批判原有社会秩序
D.维护君主权威
3.
“它是当时处于萌芽状态的资产阶级为发展起争执和经济利益,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开展的反对教会精神为代表的封建文化的斗争。”材料评价的是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4.
“随着对峙的加剧,激进派领袖对这场运动的思想成果加以利用,并将其转化为革命口号:公民、社会契约、普遍意志、人权,以及那最有力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这场运动
A.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蓝图
B.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
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特权
D.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精神动力
5.
人文主义(humanism)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以下各项,不能直接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普罗塔哥拉“人事万物的尺度”
B.罗马教廷提出“因行称义”
C.加尔文提出“先定论”
D.拉斐尔创作《西斯廷圣母》
6.
西方的启蒙运动以解放人为目的,建立和发展了保护人的自由平等的普世思想。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的名义批判传统思想,动员、组织民众捍卫主权,进行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追求与西方启蒙运动的不同从根本上反映出
A.文化背景的差异
B.民族精神的差异
C.时代背景的差
D.民主和科学发展程度的差异
7.
针对“万物始于水”的观点,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对其中“人”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活于希腊的所有国民
B.古希腊男性公民
C.忠于城邦的雅典人
D.社会层面的每个人
8.
早在西方启蒙运动之前就有人指出,实际上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协定,国民对君主承担相应的义务,而君主对国民具有保护义务,这反映了
A.君主立宪的观点
B.社会契约的理念
C.革命权利的学说
D.天赋人权的思想
9.
“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该思想主张灵魂的得救不能转向教会购买赎罪券,也不需要教士作为中介,只能靠自己虔诚的信仰。该思想的提出
A.加强了教会的宗教权威
B.动摇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冲击了教会的思想垄断
D.实现了教徒的思想自由
10.
下列关于宗教神学与人文主义的对比,错误的是
A.以神为中心——以人为中心
B.禁欲和来世——现世的享受
C.自由平等——等级观念
D.蒙昧主义——理性和科学
11.
下图是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画中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舒怀、孤芳自赏、清高脱俗的情趣。该画属于
A.风俗画
B.文人画
C.宫廷画
D.山水画
12.
元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杂剧、散曲、南戏等都取得巨大成就。后世将其与唐诗、宋词并称。后人充分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称其“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造成元曲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市民阶层队伍的不断壮大
B.民族资产阶级的兴起
C.戏曲创作者深入社会生活
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13.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是影响近代欧洲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下列各项中史实与观点的对应正确的是
A.15世纪的文艺复兴——“基督教并不是罗马人的”
B.16世纪的宗教改革——“宗教是迷信”
C.17世纪的科学革命——“希腊人错了”
D.18世纪的启蒙运动——“古典的东西是无与伦比的”
14.
下图是一种全新的模式重建宇宙体系的理论模型示意图。该理论
A.准确地计算出了地球的平均密度和扁平率
B.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C.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
D.认为无论空间还是时间都不可能单独发生变化
15.
陈独秀在1915年说:“政治之不平等,一变而为社会之不平等;君主贵族之压制,一变而为资本家之压制。此近世文明之缺点,无容讳言者也。”这表明他
A.彻底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学习西方文化
C.倡导民主共和政体
D.看到了西方近代文明的弊端
16.
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建立了东西方文明沟通的桥梁,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主要途径有
①出国留学考察
②就读新式学堂
③阅读和翻译西方书籍
④创办近代报纸和组织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1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提出了“双百方针”。该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是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C.“文革”期间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18.
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即在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②学者于宪法范围内在学术上有独立思考、创作、批评、辩论的自由
③实施过程历经曲折
④与两千多年前“百家争鸣”的背景相似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
1855年,某画家的作品遭到巴黎国际画展的拒绝,理由是主题和人物太粗糙、太写实、太大,不适合艺术表达。画家愤怒地在官方展览馆对面租用一幢楼房,自行举办个人画展,向古典主义传统发起挑战。他强调个人主义,认为艺术家应该从自己的经历中汲取力量,只能表达存在的和真实的人、物、地。下列作品中与该画家创作风格一致的是
A.
B.
C.
D.
20.
某幅画作给人的感觉是人物棱角分明好像“用斧头砍出来”,人物头部严重变形,其中一个人的鼻子在脸上折成扁平,说明了该画派的一个原则——同时从几个不同的视点描绘对象。该幅画作体现的风格应是
A.浪漫主义
B.印象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21.
欧洲宗教改革的主张或措施中对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提供借鉴的是
A.剥夺天主教会的财产
B.加尔文主张建立民主、共和的教会组织
C.加尔文主张勤勉敬业和积极进取
D.因信称义

3.选择题(共2题)

22.小刚每天早上7时半到学校,11时50分放学回家。他上午在学校待了多长时间?
23.杨某因未到法定年龄而无法结婚,于是冒充自己的表姐钱女士和一台湾人登记结婚,导致钱女士自己无法办理结婚手续。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令杨某停止侵犯钱女士的姓名权,并承担案件受理费。这说明 (  )

①法律保护公民的姓名权

②当公民的姓名权受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权

③公民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冒用他人的姓名

④冒用他人姓名,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