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898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13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之义,有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子张受此义,故因三世而推问十世,欲知太平世之后如何也。孔子之道有三统三世,此盖藉三统以明三世,因推三世而及百世也。……人道进化皆有定位,自族制而为部落,而成国家,由国家而成大统。由独人而漸立酋长,由酋长而渐正君臣,由君主而渐为立宪,由立宪而渐为共和。……此为孔子微言,可与《春秋》三世、《礼运》大同之微旨合观,而见神圣及运世之远。

——康有为《论语注》

材料二 孔学优点,仆未尝不服膺,惟自汉武以来,学尚一尊,百家废黜,吾族聪明,因之锢蔽,流毒至今,未之能解;又孔子祖述儒说阶级纲常之伦理,封锁神州;斯二者。于近世自由平等之新思潮,显相背驰,不于报章上词而辟之,则人智不张,国力浸削,吾恐其敝将只有孔子而无中国也。即以国粹论,旧说九流并美,倘尚一尊,不独神州学术,不放光辉,即孔学亦以独尊之故,而日形衰落也。

——陈独秀《通信》(《新青年》第2卷6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思想与儒学的关系,该思想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对儒学的态度,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和陈独秀对儒学持不同态度的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宗義(1610-1695),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教育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以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限制君权,首先得明辨君臣之间的关系。“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都是共同治理天下的人;其次是设立丞相,以防止君权过分膨胀;再次设立学校,使学校成为舆论、议政的场所。在教育上提出“使治天下之具(人才)皆出于学校”。他还提出了“工商皆本”的经济政策,主张“均田”、“齐税”而又不排斥富民占田的“井田制”构想。故此黄宗羲被称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
材料二:卢梭(1712-1778),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在经济上,他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但不主张废除私有制。在政治上,他提出“天赋人权说”,主张自由平等,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歌德称赞“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1794年卢校的遗体以隆重的仪式移葬于巴黎先贤祠。
(1)依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归纳卢梭与黄宗羲思想的异同点。
(2)卢梭与黄宗羲的思想对其所处时代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请分别指出其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徐光启(1562-1633),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他与传教士利玛窦等人合译《几何原本》,将欧洲数学介绍到中国,奠定了我国近代数学的基础。其著作《农政全书》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农学著作之一。该书不但记载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而且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1629年明政府以徐光启为监督编纂《崇祯历书》,书中介绍了哥白尼的地球自转说,然而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些知识分子对哥白尼的学说持否定意见,哥白尼的学说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引起重视。
——摘编自黄中治《浅谈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的主要科学成就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哥白尼的学说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引起重视的原因。

2.单选题(共22题)

4.
20世纪8O年代以来,史学研究的观念日益革新,近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社会史观等史观层出不穷,而妇女史、服饰史、灾荒史、环境史等小众研究也受到重视。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史学界完全摆脱“左”倾束缚
B.反映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C.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实施和“双百方针”的恢复
D.导致形成史学研究的碎片化趋势
5.
2018年3月14日,斯蒂芬·霍金去世,他生前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被认为是可以与广义相对论提出者爱因斯坦比肩的科学家。霍金的科学发现
A.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B.提供了人类认识世界新的视角和方式
C.与量子论共同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D.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6.
伏尔泰曾说中国“文人的信仰(儒学)令人赞叹,既无迷信,亦无荒谬的传说,更没有诅咒理性和自然的教条……四千年来,他们始终把最简单的信仰视为最佳信仰。”以下对伏尔泰推崇儒学说法正确的是
A.启蒙思想与儒学一脉相承
B.通过宣扬儒学构筑平等社会
C.借助儒学批判基督教神学
D.中法交流频繁促进文化融合
7.
苏格拉底主张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考查一切已有见解,从而确立普遍公认的、绝对的真善美。他的这种认识基于
A.美德即知识,无知即罪恶
B.雅典道德沦丧,政治腐败
C.教育可以发现人的内在美德
D.辨证的逻辑方式具有科学性
8.
西方学者马克斯·韦伯提出,新教信仰促成了一种新的社会伦理——现世苦行主义的形成,提倡勤奋、节俭、劳作、克制享乐,这种新的伦理改变了人们获得财富与支配财富的态度和动机,造就了“资本主义的精神”。材料表明
A.新教伦理精神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
B.新教伦理认为禁欲苦行才能发展资本主义
C.宗教改革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
D.新教提倡的克制享乐违背了人文主义思想
9.
下图是根据相关数据整理而成的《启蒙思想家国别分布图》。这说明启蒙运动
A.远远超过欧洲范围
B.与政治变革相促进
C.鼓励民族独立运动
D.因多元发展而兴盛
10.
14世纪时,意大利的新锐作家多以“教会活动”和“教士生活”为背景进行创作。到了16世纪,莎士比亚等作家的作品越来越多地从“市民纠纷”“市场交易”等场景展开叙事。该变化说明人文主义日益
A.减少传统约束
B.融入市井生活
C.助推商品经济
D.推动物质追求
11.
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列举了两宋书坊名称22个。这些机构开始在所刊书之首尾、序后、目录后登出,或盖本坊印章,或刊本坊之名称,如“闽山阮仲猷种德堂刊”,该现象表明
A.两宋已有版权保护意识
B.活字印刷术的推广普及
C.商品经济促进书房繁荣
D.技术革新推动文化传播
12.
《国家宝藏》栏目曾介绍过故宫博物院藏品《上阳台帖》,它是唐朝诗人李白唯一传世的书法作品,全卷苍劲雄浑而又气势飘逸,用笔纵放自如,快健流畅,法度不拘一格,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意境相似。与该作品风格类似的书法作品是
A.
B.
C.
D.
13.
明朝冯梦龙所著“三言”中仁、文、礼、智、信、忠、孝、悌等美好品质不再是君子的专利,在书中刻画的市井小民身上也有体现。材料表明
A.市民文学融入儒家伦理
B.商品经济冲击儒家地位
C.小说动摇了传统价值观
D.晚明出现启蒙进步思潮
14.
《物种起源》发表以后,进化论很快被绝大部分生物学家所接受,成为生物学研究的基石。之后,进化论传导开来,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推动了近代政治革命。这说明进化论被提出之后
A.人类更加自信
B.理性主义进一步升级
C.宗教更为脆弱
D.政体形式获得了优化
15.
近代中国经历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愈”“温和进补”“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对应以上四种疗法的思潮是
A.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三民主义——民主科学
B.中体西用——维新思想——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
C.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
D.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科学
16.
熊月之在《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中列举了这样一组数据:中国官办译书局,以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为例,所翻译的自然科学类书籍占80%,社会科学类仅占20%。翻译著作的差异性表明
A.“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萌芽
B.洋务运动培养大量翻译人才
C.摆脱了贵华夏贱夷狄的观念
D.学习侧重西方的实用性技术
17.
有学者指出:“中国人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以下属于“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的主张是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B.“习兵战不如习商战。十万豪商,胜有百万劲卒。”
C.“欲吾中国稍习夷事,以求扶驭之反耳。”
D.“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18.
《新青年》杂志在创刊初期,每期印1000本,只发行了6期,就停刊了半年。对此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新青年》宣传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尚未深入人心
B.北洋军阀政府严格限制进步杂志报刊的公开发行
C.《新青年》杂志所传播思想缺乏广泛的读者群体
D.《新青年》创办初期尚未在思想界引发广泛关注
19.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认为当前“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研究,躺在马列主义、***思想的现成条文上,甚至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这种态度是错误的”。该论断有利于
A.反思真理标准
B.荡涤教条主义
C.确立指导思想
D.推动改革开放
20.
国民党一大宣言中写道“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之生活。此外如养老之制、育儿之制、周恤废疾者之制,普及教育之制,有相辅而行之性质者,皆当努力以求其实现。”材料反映了国民党
A.以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为目标
B.采取多项措施“扶助农工”
C.主张节制资本发展民生主义
D.呼吁平均地权解决土地问题
21.
1926年6月,***向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汇报工作时特别提到,国民党宣传工作的重点是城市。他断言:只有把农民的潜力发挥出来,革命党才能获得战胜帝国主义的力量。这反映了***
A.帮助中共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B.从理论上指导国民大革命的开展
C.坚持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武装
D.强调依靠农民阶级进行革命斗争
22.
2018年第三届未来科学大奖在京揭晓,李家洋、袁隆平、张启发获得生命科学奖,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开始于“南优2号”的培育成功,以下成就与该成就属于同一时期的是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5号”
C.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D.“银河-Ⅰ号”
23.
据统计,从1950年到1953年,中国共向苏联派遣了1700余名留学生,而他们之中,有2/3的人学的是工科。出现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经济建设急需专业人才
C.受苏美两极格局的影响
D.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
24.
1936年,卓别林自导自演的电影《摩登时代》上映之后,招致国际资本势力的群体反击。这主要是因为该电影
A.通过行为语言揭露经济危机
B.借助艺术手法否定工业革命
C.假借影视艺术阻碍经济新政
D.利用现代科技解读社会问题
25.
黑格尔(1770-1831)曾经这样评价某种文学流派:“其真正内容是绝对的内心生活,相应的形式是精神的主体性,亦即主体对自己的独立自由的认识。”属于该文学流派的作品
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
C.《母亲》
D.《老人与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