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到18世纪末,英国贵族、乡绅、商人的数量达到69.8万人,他们有相当的经济基础能够维持一掷千金的奢侈生活,服饰作为他们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其花费必不可少,随着英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频繁,一些原来的社会底层民众着装突破了政府的限制。出身于貴族和富裕家庭的妇女也是奢侈风潮的推波助澜者。甚至,一部分女性女扮男装,外出工作。即便是农民,服饰已不仅仅是生产生活的必需品,而是逐渐摆脱了简单实用的风格,将节假日所穿漂亮衣服同平时劳作所穿衣服区分开来,竭力追赶时髦,只有极少地区的农民不做改变。到18世纪末,一种反中世纪禁欲主义,鼓励人追求现世幸福的思潮使得与人息息相关的服饰也因此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人们摆脱了教会掩盖形体美的着装模式,充分展示人的自然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服饰变迁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材料一:到18世纪末,英国贵族、乡绅、商人的数量达到69.8万人,他们有相当的经济基础能够维持一掷千金的奢侈生活,服饰作为他们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其花费必不可少,随着英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频繁,一些原来的社会底层民众着装突破了政府的限制。出身于貴族和富裕家庭的妇女也是奢侈风潮的推波助澜者。甚至,一部分女性女扮男装,外出工作。即便是农民,服饰已不仅仅是生产生活的必需品,而是逐渐摆脱了简单实用的风格,将节假日所穿漂亮衣服同平时劳作所穿衣服区分开来,竭力追赶时髦,只有极少地区的农民不做改变。到18世纪末,一种反中世纪禁欲主义,鼓励人追求现世幸福的思潮使得与人息息相关的服饰也因此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人们摆脱了教会掩盖形体美的着装模式,充分展示人的自然美。
——摘编自乔洋主编《近代服饰研究》
材料二:到1912年,民国建立。清帝退位,传统的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被打破,一段时间内,中国人穿什么的都有,以样式论,有穿长衫马褂的;有穿中山装、西装的;也有中西服装混合穿的,颇为滑稽。退位的溥仪也穿西装,梳一头中分头,或金丝边眼镜,其实,在通商口岸的一些商人和市民早已经捷足先登,在服饰上近代化了,一些前卫的女性竞相脱掉保守传统老式服装,穿起了西式旗袍,配上瓢鞋丝袜,这是当时前卫和时髦的象征。就连有些村民也对洋货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洋布、洋伞、洋鞋充斥着农村市场。但那些远离口岸地区的人们,或许是习惯成自然,或许是无資添办,或许是出于对逊清的留恋,仍沿用旧服。——摘编自张华《清末及民国服装习俗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英两国近代服饰变迁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服饰变迁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950年,***指示;文字改革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随后,根据“整理已通行的简体字,必要时根据简化规律适当补充”的原则,编制了《常用简体字登记表》,又广泛征求意见,在“述而不作”的原则下,1951年拟出《第一批简化字表》。1952年设立汉字整理组,在***的指示下,专门搜集草书简体字资料并研究规律,对常用字简化,同时精简字数。1953年拟出《常用汉字简化表》第二稿,此后专家们根据简化偏旁的方法扩大简化字数量。1954年《常用汉字简化表》第三稿拟出,但由于简化字太多,出版印刷部门不适应。在听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简化汉字方案》最终在1956年在国务院会议通过并向全国推广。1977年又提出《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并在次年向全国推行,但是由于违背了汉字简化规律等原因遭到广泛反对而失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新中国的第一次汉字简化改革。
材料 1950年,***指示;文字改革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随后,根据“整理已通行的简体字,必要时根据简化规律适当补充”的原则,编制了《常用简体字登记表》,又广泛征求意见,在“述而不作”的原则下,1951年拟出《第一批简化字表》。1952年设立汉字整理组,在***的指示下,专门搜集草书简体字资料并研究规律,对常用字简化,同时精简字数。1953年拟出《常用汉字简化表》第二稿,此后专家们根据简化偏旁的方法扩大简化字数量。1954年《常用汉字简化表》第三稿拟出,但由于简化字太多,出版印刷部门不适应。在听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简化汉字方案》最终在1956年在国务院会议通过并向全国推广。1977年又提出《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并在次年向全国推行,但是由于违背了汉字简化规律等原因遭到广泛反对而失败。
——摘编自陈建伟《建国后的两次汉字简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第一次汉字简化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新中国的第一次汉字简化改革。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60年代中后期,美苏关系又趋紧张。在军备控制、越南战争和中东问题上分歧重重的情况下,美国总统约翰逊希望与前来参加紧急联大的苏联总理柯西金会谈,以便“坦率地交换意见”。1967年6月23-25日,双方在美国新泽西州葛拉斯堡罗镇上进行了会谈。这次会谈成果及其有限,但葛拉斯堡罗会谈表明,虽然在重大问题上分歧重重,争夺激烈,一时难以打开僵局,但双方仍在努力减少误解,争取合作和防止严查冲突,寻求达成谅解或默契,保持谈判之门开。会谈以后,两国达成了新的妥协。如在中东问题上,联合国通过了决议,使中东继续保持着有利于超级大国扩张渗透争夺的“不战不和”局面。 在核扩散和核军控问题上,两国取得了新的进展,双方决定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摘编自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葛拉斯堡罗会谈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葛拉斯堡罗会谈的影响。
材料 60年代中后期,美苏关系又趋紧张。在军备控制、越南战争和中东问题上分歧重重的情况下,美国总统约翰逊希望与前来参加紧急联大的苏联总理柯西金会谈,以便“坦率地交换意见”。1967年6月23-25日,双方在美国新泽西州葛拉斯堡罗镇上进行了会谈。这次会谈成果及其有限,但葛拉斯堡罗会谈表明,虽然在重大问题上分歧重重,争夺激烈,一时难以打开僵局,但双方仍在努力减少误解,争取合作和防止严查冲突,寻求达成谅解或默契,保持谈判之门开。会谈以后,两国达成了新的妥协。如在中东问题上,联合国通过了决议,使中东继续保持着有利于超级大国扩张渗透争夺的“不战不和”局面。 在核扩散和核军控问题上,两国取得了新的进展,双方决定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摘编自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葛拉斯堡罗会谈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葛拉斯堡罗会谈的影响。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陶澍,宇云汀。嘉庆七年进士。道光三年,就擢巡抚。安徽库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领。谢自藩司时,钩核档案,分别应劾、应偿、应豁,于是三十馀年之纠葛,豁然一清。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赈务核实,灾民赖之无失所。又怀远新涨沙洲阻水,并开引河,导之入准。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保障农田。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晚年将推淮北之法於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十九年,卒。遗疏上,优诏轸惜,称其“实心任事,不避嫌怨”。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尽其长,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賴王凤生、俞德源、姚莹诸人之力。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逼,结为婚烟,后俱为名臣。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陶渤的为官之道。
材料 陶澍,宇云汀。嘉庆七年进士。道光三年,就擢巡抚。安徽库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领。谢自藩司时,钩核档案,分别应劾、应偿、应豁,于是三十馀年之纠葛,豁然一清。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赈务核实,灾民赖之无失所。又怀远新涨沙洲阻水,并开引河,导之入准。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保障农田。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晚年将推淮北之法於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十九年,卒。遗疏上,优诏轸惜,称其“实心任事,不避嫌怨”。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尽其长,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賴王凤生、俞德源、姚莹诸人之力。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逼,结为婚烟,后俱为名臣。
——选自《清史稿陶澍传》
(1)根据材料概述清朝一代名臣陶澍的主要政绩。(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陶渤的为官之道。
2.论述题- (共1题)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白蛇传》故事的演变
材料 《白蛇传》故事的演变
时代 | 故事梗概 |
宋代 | 话本《西湖三塔记》描写了奚宣赞因垂涎美色而与蛇精白娘娘结亲,险被挖去心肝。后白蛇被道教真人镇压在石塔之下,他才得以脱身。 |
明代 | 短篇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的白娘子对许宣迷惑、威胁,但亦有情愫。当许宣得知白娘子为蛇精后,惊恐万分,在法海禅师的帮助下收压了蛇精。 |
清代 | 戏曲《雷峰塔》中白娘子是爱慕许宣而下凡的蛇仙,但终因许宣的动摇被法海镇压在雷锋塔下。后因其子的孝行感动天地,而被释放。 |
民国 | 改编京剧《白蛇传》中的许仙坚定地站在白娘子的一边,与她共同反抗法海。白娘子被压于雷锋塔后,其丫鬟小青搬来众仙,击败塔神,推倒了雷峰塔。 |
新中国 | 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的白娘子既有守护爱情的痴情,也有涂炭生灵的任性;法海为报私仇而降妖除魔,但在顽固中又夹杂着对苍生的怜爱。 |
——据《略论白蛇传故事的主题流变》等
解读材料中的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3.单选题- (共16题)
6.
希腊史学形成之初,历史叙述多涉及公众的记忆,史书的价值只有在城邦的语境中才能得以体现。希罗多德也承认,《历史》需要保存公众的记忆,使人类的丰功伟绩不被遗忘。据此可知古希腊
A.重视城邦的公共利益 |
B.推崇人文主义精神 |
C.增强公民的参政意识 |
D.忽视历史的真实性 |
7.
1972年,女众议员玛莎·格里菲斯推动过去被搁置的“男女平权宪法修正案”获得参众两院通过,但在宪法规定的七年期内由于没有达到38州的同意而宣告失败。这一过程说明美国
A. 三权分立的制度受到冲击
B. 多元价值观念影响法律变革
C. 中央集权的原则逐渐削弱
D. 女性争取选举权的斗争失败
A. 三权分立的制度受到冲击
B. 多元价值观念影响法律变革
C. 中央集权的原则逐渐削弱
D. 女性争取选举权的斗争失败
8.
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秦勒曾经这样评价一个国家:“他的历史是一部充满绝对的历史,在这部历史中,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中庸和节制,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他们什么都经历过了,就是不知道什么是温和的人生。他们曾经征服了欧洲,同时自己也成为受到人奴役的无助的受害者:他们享受过空前的自由,然而也受过空前的专制政权和压迫。他们向人类贡献了最具穿透力的哲学家、最具思想性的音乐家,然而也滋生了最无赖和最残暴的政治家。”这个国家应该是
A. 英国
B. 德国
C. 法国
D. 美国
A. 英国
B. 德国
C. 法国
D. 美国
9.
20世纪初学术界、教育界论及“三大发明”或“四大发明”的只是少数学者。而到了20世纪30年代“三大发明”频繁出现并逐渐成为教科书撰写中必须选择的项目,“四大发明”的说法也已经产生。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科学事业取得重大成就 |
B.振兴提升民族信心的需要 |
C.对传统科技认识的逐渐加深 |
D.政府加强思想控制的要求 |
10.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美国在世界秩序中的统治地位衰退以来,新兴大国以经济竞争、资本积累、政治和经济影响、技术和物质能力等形式成功渗透到一些权力领域。有人认为,世界秩序正在进入一个相互依存式主导权的时代。这意味着
A.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开始松动 |
B.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正式形成 |
C.新兴大国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 |
D.经济全球化让大国间相互依存 |
11.
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原有的城市格局和制度曾作过一番努力,宋真宗曾加宽街衢,使“衢巷文袤,及禁鼓昏晓,皆复长安旧制”,但收效甚微,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到了宋徽宗时期,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这反映出
A.汉唐的坊市制度在宋代已被废除 |
B.宋朝统治者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C.商品经济发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 |
D.商业发展影响了街衢正常交通 |
12.
据文献记载,西北的高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唐初,灭高昌国,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此后在该地出土的唐时期吐鲁番文书中,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了。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 |
B.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 |
C.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 |
D.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 |
13.
1889年张之洞筹建汉阳铁厂时,盛宣怀受托拟定办厂章程,提出招集商股的主张。结果张之洞认为“商股恐不可恃,且多胶葛”,力主官办;而盛宣怀则坚持“商办者必处处打算,并使货美价廉”,“官办必致亏本”。这反映了
A.双方办理洋务的理念差异 |
B.顽固派与洋务派的对抗 |
C.官民之间的利益尖锐对立 |
D.二者对时局的政见不同 |
14.
戴维·麦克莱伦说“毛(泽东)超出列宁关于专政只是一个革命阶级的专政的论断,他想强调的是中国人民作为一个整体的革命性质。强调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使那些对于社会主义缺乏热情的农民感到满意。”据此可知,***的这一思想
A.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
B.扩大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基础 |
C.否定了列宁主义的政治原则 |
D.规定了农民阶级的领导地位 |
15.
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其讲学强调“逆乎常纬,独辟新路”,“以孔佛理学为体,以西学为用;讲列强压迫、世界大势、汉唐政治;每讲一学,论一事,必上下古今,以究其沿革得失,并引欧美作比较证明。”这一变化
A.顺应了向西方学习的时代需求 |
B.体现了清政府教育政策的变化 |
C.受维新变法的直接影响 |
D.是甲午战后救亡图存的结果 |
16.
1860—1900年四十年间,中国共引进西书555种,其中自然科学162种,应用科学225种,而社会科学只有123种,其他45种。这表明
A.社会转型改变了人们的认识 |
B.西方的学说在中国社会占主导 |
C.政府重视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
D.社会科学对当时中国作用有限 |
17.
新教伦理所表现的现世禁欲精神、合理安排的伦理生活却无意中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开展,新教伦理赋予了经商逐利行为以合理的世俗目的;印度教、佛教、儒教、道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没有经过宗教改革的各大宗教,其古老的宗教伦理精神对于这些民族的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上述材料体現了
A.经商逐利的世俗目的是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 |
B.只有奉行现世禁欲精神才能发展资本主义 |
C.没有经历宗教改革的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受到阻碍 |
D.新教伦理精神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
18.
18世纪欧洲报刊在评论某启蒙思想家时指出:“一个法国人竟然不把品德当作君主政体的原则。这是对政府的侮辱,并且几乎是一种叛逆罪。”这一言论
A.反对人文主义者对君主宽容 |
B.认为权力制衡理论有缺陷 |
C.批评启蒙运动对理性的推崇 |
D.指责社会契约论排斥君主 |
19.
康有为在辛亥革命后说:“痛人心之肆落,吾不能忍也;噬纪纲之亡绝,吾不能忍也;视政治之月腐败,吾不能忍也;伤教化之陵夷,吾不能忍也.......”据此可知,康有为
A.深受传统文化影响 |
B.积极维护满清统治 |
C.缺乏爱国主义精神 |
D.强烈反对社会变革 |
20.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教育部门通过高考改革和高校扩招使高等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2016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这说明高等教育
A.出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 |
B.建立了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
C.践行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
D.培养了大批现代化的建设人才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