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音乐不仅是生命中流动的旋律,它还是游走在心海的精灵。音乐使一个民族的气质更独特,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更是一部鲜活的史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贝多芬,德意志著名音乐家。一生中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他对当时的自由思想很是同情,在作品《爱格蒙特》《菲岱里奥》及《第九交响曲》中都有表现,就这方面而言,贝多芬是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并且他创作的唯一歌剧《菲岱里奥》被公认为是爱情与自由的象征。
《英雄交响曲》创作前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1789年标志着封建制堡垒的巴士底监狱陷落;1799年,拿破仑执政,5年后称帝。这部作品热情讴歌了在“自由、平等、博爱”旗帜下实现的法国革命,标志着欧洲音乐历史中具有重要社会政治意义的题材第一次进入交响乐这个音乐体裁的领域。
材料二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创作于1939年3月。其第七部分是“保卫黄河”:(以下为部分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称“贝多芬是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的原因。其重要贡献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说明该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英雄交响曲》和《黄河大合唱》各体现了怎样的时代主题?这两部优秀交响乐的共同点是什么?
材料一 贝多芬,德意志著名音乐家。一生中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他对当时的自由思想很是同情,在作品《爱格蒙特》《菲岱里奥》及《第九交响曲》中都有表现,就这方面而言,贝多芬是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并且他创作的唯一歌剧《菲岱里奥》被公认为是爱情与自由的象征。
《英雄交响曲》创作前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1789年标志着封建制堡垒的巴士底监狱陷落;1799年,拿破仑执政,5年后称帝。这部作品热情讴歌了在“自由、平等、博爱”旗帜下实现的法国革命,标志着欧洲音乐历史中具有重要社会政治意义的题材第一次进入交响乐这个音乐体裁的领域。
材料二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创作于1939年3月。其第七部分是“保卫黄河”:(以下为部分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称“贝多芬是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的原因。其重要贡献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说明该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英雄交响曲》和《黄河大合唱》各体现了怎样的时代主题?这两部优秀交响乐的共同点是什么?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新古典主义画派的对立面,浪漫主义画派在创作方法上反对新古典主义者那种冰
冷的理性描写和公式化、概念化的画风,鄙视古希腊、罗马的艺术规范和法则,强调表现人的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多从现实生活、文学名著和民间传说中选择惊人的事件作为题材,运用想象与夸张进行无拘束的描绘,构图以动荡变化取胜,色彩丰富、强烈,色调饱满、明朗,洋溢着激烈的感情。
浪漫主义偏重主观、表现,现实主义偏重客观、再现;浪漫主义偏重内心,向自我心理世界探求,揭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现实主义偏重向外,朝感性世界开掘,描绘大千世界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尖锐剧烈的斗争;现实主义按照“本来如此”的面目再现生活,浪漫主义则按照“应当这样子”表现生活。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主要区别。
材料一
作为新古典主义画派的对立面,浪漫主义画派在创作方法上反对新古典主义者那种冰
冷的理性描写和公式化、概念化的画风,鄙视古希腊、罗马的艺术规范和法则,强调表现人的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多从现实生活、文学名著和民间传说中选择惊人的事件作为题材,运用想象与夸张进行无拘束的描绘,构图以动荡变化取胜,色彩丰富、强烈,色调饱满、明朗,洋溢着激烈的感情。
——《世界近代后期艺术史》
材料二浪漫主义偏重主观、表现,现实主义偏重客观、再现;浪漫主义偏重内心,向自我心理世界探求,揭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现实主义偏重向外,朝感性世界开掘,描绘大千世界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尖锐剧烈的斗争;现实主义按照“本来如此”的面目再现生活,浪漫主义则按照“应当这样子”表现生活。
——周来祥《古代的美·近代的美·现代的美》
(1)根据材料一,概括浪漫主义画派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主要区别。
2.单选题- (共19题)
3.
19世纪,英国哥特式风格的建筑复兴风行一时。那种高耸入云的尖塔形式,成为唤起想象力与神秘感的适当背景,被建筑师赋予了新的时代气息。这里“新的时代气息”属于
A.浪漫主义 |
B.古典主义 |
C.印象主义 |
D.现代主义 |
4.
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下列与其创作风格相符的作品是
A.![]() | B.![]() | C.![]() | D.![]() |
5.
贝多芬用人们难以忘怀的音调全力颂扬。“人有权决定自身命运”这一时代信念。据此判断贝多芬音乐的主旋律是
A.古典主义的悲剧情结 |
B.文艺复兴的人文关怀 |
C.启蒙时代的理性精神 |
D.现代主义的批判意识 |
6.
某一美术流派的艺术家们“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定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这一美术流派是
A.浪漫主义 |
B.现实主义 |
C.印象主义 |
D.现代主义 |
8.
卢梭、拜伦、普希金、贝多芬都被称为浪漫主义者,主要是因为他们
A.具有前人所无法比拟的艺术成就 |
B.热衷于社会事务和社会改造 |
C.歌颂人的欲望和自然人性 |
D.强调个性的、想象的和情感的世界 |
9.
1876年春天,阳光明媚,某画家背着画夹到野外写生,在同一个地点、同一处景物、同一个角度,画出的三幅作品景物色彩却不一样,呈现出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及新鲜感。他的这种画属于
A.山水画派 |
B.风俗画派 |
C.花鸟画派 |
D.印象画派 |
10.
法国文学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和雪莱的《西风颂》是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主要反映了
A.对人性解放的歌颂 |
B.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歌颂 |
C.对社会制度的歌颂 |
D.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
12.
欧洲某个时期盛行的文学作品,其创作的焦点是那些生活在普罗社会下的大众,关心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等因素对人民所造成的种种压迫和影响,而不再是个人内心情感的自我世界。此类文学作品属于
A.浪漫主义 | B.现实主义 | C.印象主义 | D.现代主义 |
13.
高尔基之所以能创作出《母亲》这种类型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因为
A.他积极参加俄国的民族解放战争 | B.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
C.经济大萧条等社会危机的出现 | D.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风起云涌 |
14.
罗兰·斯特龙伯格在《西方现代思想史》中评价一种文学艺术流派时说:“(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为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抗……启蒙运动推崇理性主义……不喜欢强烈的激情、主观性和混乱无序……人的精神是镜与灯,它照亮通往真理之路,而不仅仅是反映真理,人的精神天生具有想象力与创造性,实际上能够塑造外部世界。”这里评价的文学艺术流派是
A.古典主义 |
B.浪漫主义 |
C.现实主义 |
D.现代主义 |
15.
有这样一幅作品:画面中,左手执枪、右手高举三色旗的自由女神形象,在女神的引导下,慷慨激昂的学生、市民冲破战场上的滚滚硝烟,奋勇前进。这幅作品的名称及作者是
A.《自由引导人民》大卫 |
B.《自由引导人民》德拉克洛瓦 |
C.《马拉之死》大卫 |
D.《马拉之死》安哥拉 |
17.
1850年,雨果在追悼某一位文学家时说:“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与材料中的描述文学家国籍相同的是
A.“圆舞曲之王” |
B.“现代绘画之父” |
C.“人文主义之父” |
D.“扑向太阳的画家” |
18.
20世纪印度文学巨匠泰戈尔的长篇小说《戈拉》和中国文学革命的巨匠鲁迅的《呐喊》均引起很大的社会轰动,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A.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
B.描写了本国近代社会的演变和发展 |
C.反映了当时下层人民的精神面貌 |
D.其作品均被编成剧本搬上了荧幕 |
19.
一位画家为法国鲁昂大教堂绘制了三十余幅画作,其中有《鲁昂大教堂,从正面看到的大门》《鲁昂大教堂,傍晚时分》等。他给妻子的信中写到,面对同一个景物每天都会有一些前一天未曾见到的新发现,也会失去一些东西。该画家应属于
A.立体派 | B.现实主义 |
C.印象派 | D.浪漫主义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