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黑龙江牡丹江一中高一上期末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3888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3/10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是反腐倡廉、预防犯罪的有效手段。
材料一诸葛亮和白居易自愿向世人公开自己的财产状况,但在封建社会为何无从推广,阻力究竟来自哪里?……孝文帝“反腐”主要依靠由中央直接派出“使者”进行纠察,唐、宋都相继沿袭,但“财产与收入不符”如何惩处,则带有很大的个人好恶和随意成分。
——夏炎《古代官员的财产公开方式》
材料二英国是最早对官员财产公示进行立法的国家,1883年,议会通过《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1978年,美国政府颁布了《政府官员行为道德法》,1989年,又修订为《道德改革法》。它规定: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官以及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如实填写财产,由新成立的道德署收存,总审计长负责审查。若存在灰色收入,就会被治罪。财产报告向全社会公开,任何人都可以查阅。
——刘植荣《外国公务员如何公示财产》
(1)据材料一指出封建统治者反腐采用的是什么制度?其反腐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能率先对官员财产公示进行立法的政治前提。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财产公示制度能成功推行的原因。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派正式形成。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立宪政治。“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士总之”。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拟订宪法,召开国会,君民共主。如此,可挽救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的富强指日可待……
一一张岂之《中国文明十五讲》
材料二
日本天皇颁布《五条誓文》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上下一心,盛行经纶;
官武一途以致庶民,各遂其志,人心不倦;
破旧有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夫病症即变,易用新方;岁步既更,宜革旧历。”
 
(1)据材料一分析维新派在制度设计上有何变革?又有哪些保留?
(2)上述表格中的史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他们被称为保护民和六一汉,如果他们交不起地租,那么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为担保,这样的习惯一直流行到梭伦的时候才改变。
一一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名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材料三废除农奴制度,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民,农民有拥有财产,担任公职,进行诉讼和从事工商业的权利;在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交纳超出农民的负担的赎金;进行村社管理。农民在签订赎买契约之前还要为地主服劳役或缴纳代役租。……为管理改革后农民,设置了地方贵族控制的村社和乡组织,并建立了监督农民的连环保护制度。
——摘自《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一般法令》
(1)材料一反映出梭伦改革前怎样的社会状况?梭伦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按梭伦之法,材料二中跻身于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到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不同程度上都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
(3)依据材料三概括法令实施后带来的变化。据材料一、三指出两次改革的不同点。结合所学,分别分析两次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

2.单选题(共20题)

4.
《十二铜表法》规定,凡涉及公民的生死问题时,需要执政官主持的人民大会(元老院)作出决定;凡属科处罚金一类的犯罪,就交由平民团体审判。这表明罗马法
A.量刑程序不统一B.崇尚秩序和平衡
C.受习惯法伸缩性的影响D.平民利益无法得到保障
5.
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2年1月4日任命俄亥俄州前司法部长理查德•科德雷为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局长。但众议院议长称奥巴马绕过国会对科德雷的任命是越权行为。按照美国1787年宪法的有关规定,你认为议长的依据是(   )
A.任命高级官员的权力在国会B.前任州级官员不得在联邦政府任职
C.总统任命政府高级官员须得到国会批准D.总统无权提名、任命政府高官
6.
据统计:中国1810—1867年间,由基督教传教士翻译的795部译著中,宗教类占86%、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类仅占6%。l850—1899年之间的567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历史、地理占l0%、社会科学占8%,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3.5%。英美国家著作是主要,占全部译著的85%,l902年至l904年,译著中自日本的占全部573篇著作的62.2%。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鸦片战争前西学东渐风气已经出现
②洋务运动期间开始接触西方科学
③甲午战争后国人更为关注曰本社会
④民主共和思想在知识阶层广泛传播
A.①②B.①②③
C.②③D.④
7.
马克思在《中国事件》一文中说:“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该文中所说的“事件”是指( )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8.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基于这种认识,中国共产党
A.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参加亚非万隆会议
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D.推行不结盟政策
9.
1944年7月4日《解放日报》于美国国庆日发表社论,称美国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与社会主义的苏联成为民主世界的双璧”。称“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这就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势力”。这表明
A.中国借此表达民主建国的诉求
B.民主成为反法西斯同盟的旗帜
C.民主体制促成了中美两国的同盟
D.中国仿效美国建立民主体制
10.
下表反映的是二战后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态度的变化情况,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朝鲜战争(1950~1953年)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
伊拉克战争(2003年)
参与美国组织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
不支持甚至批评美国的中东政策
明确反对美国避开联合国对伊动武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B.苏联对西欧的强力支持,使西欧有了强力后盾
C.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控制不满,双方反目成仇
D.西欧国家一贯坚持正义,反对美国侵略弱小国家
11.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局长罗伯特·盖茨说过:“我们知道,无论施加经济压力还是进行军备竞赛,甚至用武力也拿不下来。只能通过内部爆炸来毁灭它。”以下说法符合材料的是(    )
①罗伯特·盖茨的说法主要是为了封锁中国
②上世纪70年代美苏军事力量不平衡
③“武力”指的是古巴导弹危机和越南战争
④“内部爆炸”指的是新自由主义对社会主义改革的危害
A.①④B.②④
C.①③D.②③
12.
明朝后期的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记载:“苏州……桑麻遍野,茧丝棉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缯布者,必走浙之东也。”材料反映出当时苏州经济的最主要特点是(   )
A.区域性长途贸易繁荣B.工商业规模庞大
C.产生雇佣劳动关系D.是全国纺织品交易中心
13.
儒家主张“学而优则仕”,晋商家族则有“学而优则贾”的传统,这说明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晋商经营理念先进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D.科举制度已经衰落
14.
19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以下选项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男女平等观念不占主流B.传统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C.工业化加剧了性别歧视D.工业化进程强化了性别分工
15.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国家财富的重新分配和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主要是因为
A.金银存量的增加导致通货膨胀
B.丰富的原材料降低了制造业成本
C.西欧的商贸中心由地中海转到大西洋沿岸
D.人们的商业冒险意识和财富观念增强
16.
与下表中反映的现象无关的是(    )
1800—1880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情况表(单位:10亿美元)
A.蒸汽机广泛用于交通运输领域
B.自由贸易政策的实行
C.工业国以武力迫使落后国家通商
D.国际贸易中心转移
17.
日渐扩大的采矿作业使新矿石甚至新金属如铋、锌和钴显露出来。分离和处理这些新矿石和新金属的技术必须用类推法找到,并以痛苦的经验予以矫正,化学的一般原理开始形成。这表明(    )
A.经济革命推动科学革命B.科学研究方法不断丰富
C.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受阻D.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18.
下表为1750—1850年间,英国被调查的266位工业家在创建其大型工业企业前所属的社会阶层分布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社会阶层
划分数量
所占总数比例(%)
上等阶级
8
3.0
中等阶级
142
53.3
底层中等阶级
85
32.0
劳工阶级
31
11.7
 
A.工业化带来了英国社会流动的开放性特点
B.向下的社会流动是工业化社会的一般趋势
C.英国代议制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实质性变化
D.中等阶级成为了大型工业企业创办的主体
19.
下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属于造成B段发展趋势的原因是( )
A.列强放松侵略为其提供发展机会
B.政府的鼓励政策激发了投资热情
C.群众性爱国运动为其赢得市场
D.政治革命为其扫清发展障碍
20.
在斯大林的观念中,国家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所支撑的军事力量)是衡量先进与落后的尺度,至于如何在社会诸层面的现代化及其协调发展等更广义的发展领域赶超先进国家则不在他的视野中。这一观念影响下苏联实施的核心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斯大林体制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D.农业集体化方针
21.
“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里恩格斯评论的是
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22.
1925年1月,《纽约时报》刊文认为“在欧洲,电影起了异乎寻常的作用。伦敦现在很多流行的外国话来自银幕。巴黎也处于美国故事片的严重包围之中”。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美国利用电影对欧洲进行文化渗透
B.电影是传播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有效手段
C.美国电影在世界电影业中一直占据领导地位
D.电影成为欧洲社会的主要娱乐方式
23.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最后一部著作《人类与大地母亲》的部分目录如下:
第10章:世界的地平线(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
第11章:旧大陆文明中心(约公元前2140—前1730年)
第12章:马的驯化与欧亚草原游牧生活的创造
第13章:区域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约公元前1730—前1250年)
第14章:旧大陆的民族大迁徙(约公元前1250—前950年)”
可以推断此书的基本特点是( )
A.断代史整体史观B.编年史社会史观
C.编年史文明史观D.国别史生态史观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