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足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887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3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许多思想史家和文化史家仍然多少认为,中国有过人文科学,但没有自然科学……但是,我们的经验证明,那些不为一般人所知的中国科技成就,信手拈来就可以写满几大卷。有案可查,早在欧洲人注意到太阳上有黑点以前1500年,中国人就在记录太阳黑子周期了;在欧洲人开始研究日珥现象一千年前,中国人已给出日珥系统各部分专门名称;科学革命的关键仪器——机械钟8世纪首先出现在中国,而不是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出现于14世纪的欧洲。欧几里得几何学和托勒密行星天文学无可置疑是起源于希腊,然而还有第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磁现象的知识和基础都是中国提供的,当西方人对磁极性还一无所知时,中国人已在关心磁偏角和磁感应的性质了。

——摘自《李约瑟文集》

材料二 有一次,瓦特从一个学生的口里,听到有关纽昆门抽水机的故事。结果立刻引起他对蒸汽机的兴趣……然而瓦特最初想象的蒸汽机,也是利用大气的压力来推动活塞,这和纽昆门的抽水机并没有什么不同。到后来瓦特在活塞的上面,用蒸汽代替了大气的压力,如此一改良才算发明了真正的蒸汽机……后来瓦特又继续改良,用蒸汽的压力使活塞在上面也能动……瓦特为了把往复运动改成回转运动,就又研究出“曲柄”……结果又被歹人窃取设计图……瓦特又研究出“日月齿车”……瓦特完成回转运动以后,他所发明的蒸汽机就可以用来发动各种机械……瓦特所发明的蒸汽机,就是欧洲产业革命的原动力,的确是一件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大事。

——冯作民《西洋全史》

材料三 中国历年主要科技计划表
年份
计划名称
研究领域
1983年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促进农业发展,加快传统工业更新,鼓励开拓新兴领域。
1985年
星火计划
抓一批短评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
1986年
863计划
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 。
1988年
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
促进新产品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1988年
火炬计划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新材料、生物技术等。
1997年
973计划
农业、信息、能源、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 。
1999年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
扶持和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
2001年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
2004年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共享平台
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等。
 

——中国科技创新网

(1)依据材料一,指出李约瑟和某些“思想史家”“文化史家”关于中国古代科技在观点上的分歧,并扼要说出你支持其中一方观点的理由。
(2)依据材料二,归纳瓦特发明改良蒸汽机的主要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瓦特发明蒸汽机“是一件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大事”。
(3)依据材料三,概括科技计划反映出这一时期我国科技工作的重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实施这一计划的直接效果。
(4)综上,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2.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思想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以政治上的统一为大)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不同)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某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泛指儒家之外的其他学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本只是一太极,而万物各有禀受,又自各全具一太极尔,如月在天,只一而已,……道理则同,其分不同,君臣有君臣之理,父子有父子之理。理者有条理,仁义礼智皆有之。

——《朱子语类》

材料三 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拜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从二十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至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新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1)依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其实质是什么?
(2)有学者认为,儒学发展经历了“传统”与“变迁”的过程,请依据材料二作简要说明。
(3)依据材料三,说明孔子“总是当着‘敲门砖’差使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原因。
3.
王安石变法是一次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吕惠卿是改革派新锐,王安石的得力助手。有一次,司马光和吕惠卿在宋神宗面前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吕惠卿说,先王之法,有一年一变者,有五年一变者,有三十年一变者,如刑法、巡狩制度等;政治法律制度等随时都在变化,不变化的只是伦理道德而已。司马光说了一段非常有名的话:“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大坏而更造,非得良将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臣恐风雨之不庇也。”此话把吕惠卿说得无地自容,恼羞成怒,气急败坏地在背后诋毁司马光。当时两人的情绪都很激动,宋神宗不得不出面打圆场说:“这只是争论而已,何必伤了和气。”

——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1)教师用书(人教版)

材料二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摘自《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1)依据材料一,指出司马光和吕惠卿辩论的焦点和各自的理由。
(2)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面临的严重问题。
(3)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应该得到哪些启示?

2.单选题(共23题)

4.
下列观点与人文主义思想不符的是
A.“大多的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B.“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身上”
C.“人具有伟大的力量”D.“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
5.
阅读《明清之际思想家与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比较表》,由此可知
思想家
主要观点
黄宗羲
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和“工商皆本”思想。
伏尔泰
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认为自然赋予人类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A.法国思想家侧重人权B.他们都否定封建制度C.他们阶级属性相同D.二位思想家观点对立
6.
《论法的精神》中说:“国家的形式取决于领土的大小,不大的国家应该是共和政体,中等国家应该是君主政体,幅圆广阔的国家应该是专制政体。”作者的用意是
A.说明国家政体具有多样性B.主张国家政体模式趋向统一
C.阐明三权分立学说的内涵D.提倡政体相互借鉴和不断创新
7.
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封建君主权力可以支配教权B.教会权力仍然至高无上
C.废除基督教的一切权利D.封建君主权力与教权平起平坐
8.
“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A.封建专制制度建立并巩固B.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C.欧洲社会政局不稳D.欧洲开始进入神学统治黑暗时期
9.
鲁迅曾经说过:中国的好诗在唐代已经写完了。鲁迅说这话的本意应该是
A.说明唐朝诗歌发展达到高度繁荣B.阐明唐朝开放政策与诗歌繁荣的关系
C.强调唐诗是辉煌灿烂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D.论证唐朝以后诗歌没有得到发展
10.
如图(《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书画艺术上的巅峰之作。图中透露的历史信息是
A.战国时期帛画造型艺术水平高B.题材广泛,反映了唐朝时的盛景
C.描绘了北宋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D.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11.
“同一御敌,而知其形与不知其形,利害相百焉;同一款敌,而知其情与不知其情,利害相百焉。”(魏源《海国图志·原叙》)。魏源说这话是为了
A.强调“御敌”“款敌”的必要性B.说明“御敌”“款敌”的可能性
C.阐明“御敌”“款敌”的利害关系D.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
12.
有学者曾经说:中国人以“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这位学者的话
①揭示了事物的矛盾规律  ②描述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轨迹
③剖析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史原因  ④客观评价了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功与过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13.
清末某著名官员曾经说:“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这一言论体现的思想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求富”“自强”C.“工商皆本”D.“民生主义”
14.
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他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下列主张符合这一方针内涵的是
①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③“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④“一己之学说,不得束缚他人;而他人之学说,亦不束缚一己。”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5.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对“中体西用”评价说:“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他的评述
A.忽视了当时封建顽固势力强大B.遵循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C.排斥了资本主义文化对中国社会的作用D.运用了革命史观考察历史事物
16.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孙中山说这话是因为
A.满洲贵族的统治已被推翻B.帝国主义仍在压迫中国人民
C.资产阶级共和国已经建立D.袁世凯复辟帝制已经失败
17.
以下分别是1949年和1979年《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他们的理论成果包括

①《论民主联合政府》  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③“三个代表”  ④“一国两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8.
观察如图,图中所示场景表明
A.中国的火箭技术已领先世界B.中国已经打破美苏核垄断
C.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中国已实现了国防现代化
19.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但此后却是二千多年如“万马齐喑”般的沉寂。新中国成立后,学术思想又经历了1956年的昙花一现和改革开放以后的欣欣向荣。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学术思想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无关B.学术思想繁荣取决于领导者的个人素质
C.学术思想状况与国家政治息息相关D.学术思想成果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
20.
阅读《1957~1997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对照表》,据此得出的正确信息不包括
1年份
1957
1960
1965
1971
1997
学校数目/所
229
1289
434
328
2170
 
A.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B.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教育得到迅速发展
C.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进入停滞发展时期D.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一直呈上升势头
21.
在19世纪以来的欧洲和美洲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其中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是
A.《安娜·卡列尼娜》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C.《老人与海》D.《人间喜剧》
22.
近代西方一些画家“竭力回避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在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中追寻光和色的美,寄托自己敏锐的探索精神。”下列作品对此能够体现的是
A.B.C.D.
23.
梭伦改革调节了雅典社会各阶层的政治权利,史书记载,“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促成这一局面的因素不包括
A.废除债务奴隶制,让这部分欠债为奴的平民重新获得人身自由B.平民获得了选举权(或表决权)
C.平民能够参加公民大会,获得议政的权力D.所有雅典人都成为了社会公民
24.
孝文帝宣布:“凡属鲜卑旧制一概都在废除之列。政权机构的设置、官吏名称、礼仪、典章等,一律改行汉制”。由此表明他
A.彻底否定民族传统B.保守固执的封建意识C.开拓创新的治国理念D.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
25.
“(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此材料反映出商鞅变法的措施是
①废除井田制  ②推行县制  ③奖励军功  ④统一度量衡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6.
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商鞅变法“提供了新的东西”是指
A.完成了国家统一B.实现了富国强兵C.促进了民族融合D.确立了君主专制政体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