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卷: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8766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9/24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电视利用屏幕图像和语言、音乐等作为信息载体,视听兼备、声画并茂,兼具报纸、广播、电影几种媒介的优势,具有覆盖面广、实效性和现场感强的特点,成为最为普遍的大众媒体之一。
材料三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首次通过电视实况转播,共有16.2万观众。1948年第14届奥运会,英国广播公司以3000美元获得电视版权,伦敦周围80千米内约有50万人观看了转播。1964年第18届奥运会首次通过卫星向全球进行实况直播,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了解比赛进程,如同身临其境。1996年第26届奥运会电视实况转播覆盖了214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观众达196亿人次。
材料四
1989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在实况转播超级杯足球决赛时,每插播30秒广告便收费67.5万美元,平均每秒钟达2.25万美元。在各电视台的广告收入中,体育节目都占有重要位置。以美国为例,1990年3大电视网体育节目所吸收的广告收入总共20亿美元,占广告总收入80亿美元的25%。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1的发明者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2)材料一中,图2的电影举办国为电影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3)据材料二,概括电视艺术的特点。
(4)材料三表明了电视的哪项功能?它还有什么功能?
(5)据以上材料思考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2.
大革命时期的法国诞生了两位被誉为“狮子”的名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拿破仑帝国如日中天的时代,欧洲各地第一流的绘画、雕塑纷纷成了战利品,被源源不断地运到巴黎,而德克洛瓦则穿梭在它们之间。《自由引导人民》,无疑是德克洛瓦的至宝,被镌刻在欧洲艺术史最重要的书页上。……拿破仑派遣兄弟出任占领地的国王,在所征服的地区,当地的人民都未被赋予自己选择政府组织形式的自由,更加被剥夺了建立民族国家的权利。在占领者走后,欧洲各国的政治辩论中,祖国、人民、民族、个人自由等概念流行开来。深受民族主义的精神影响,后来普鲁士领导德国统一,萨丁尼亚发动意大利统一,拉丁美洲地区也在整个浪潮的推动下,纷纷要求挣脱西班牙的枷锁。
——摘编自(法国)J.阿尔德伯特《欧洲史》、段昌国《西洋文明发展史》等
材料二
回顾“荒野雄狮”拿破仑与法国大革命的联系,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启蒙思想家认为“专制君主的特点,不是他性格上的仁慈或凶狠,而是他的权力的范围和统治的专横”。有学者据此得出“拿破仑承袭专制君主之流毒,违背了大革命倡导的自由、民主精神。”②拿破仑高喊着:“我的原则是,法国高于一切!”的口号走向了末日,战胜的欧洲君主们认为拿破仑是“革命之子,1789年至1815年是一个整体。”
——据李宏图《西欧近代民主义思潮研究》整理
(1)阅读材料一,指出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的艺术风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艺术风格形成的时代背景。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结合相关史实进行阐述。侧重分析②,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拿破仑这位“革命之子”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并用一句话辩证评价拿破仑“法国高于一切”的思想。(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幅庞大的壁画,在这里,英雄的战场扩展到宇宙的边界……不可胜数的主题在这漫无边际的原野上汇成一支大军,无限广阔地扩展开来……我们再也听不到什么(琴弦在静寂中低沉地颤动),只有静脉的跳动……英雄在号角声中从死亡的深渊站起。整个乐队跃起欢迎他,因为这是生命的复活

——罗曼罗兰

材料二 (此曲)本欲献给法国执政者拿破仑,但当得知拿破仑将称帝时,贝多芬立刻将总谱写有题词的封面撕下,并愤怒地高喊:“这是一个独裁者!”……最伟大的艺术家总是一定时代的良心和代言人,艺术作品不是在真空中产生的。
材料三 从19世纪开始,西方绘画的变化日新月异,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直到抽象主义,如果把这一发展过程描述得概括一点,基本上可以说是主观因素不断压倒,以至全部取代客观因素的过程。

——摘编自朱狄《当代西方美学》

(1)指出材料一、二所涉及的音乐作品的名称及所属的流派。你是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最伟大的艺术家总是一定时代的良心和代言人”的?
(2)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浪漫主义绘画、印象主义绘画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各举一个代表作品。19世纪以后,西方绘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文学艺术的发展有何认识?

2.单选题(共20题)

4.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美国文化以电影、时装、摇滚音乐这类商业形式牢固占领欧洲市场时,许多欧洲人不安地要求:欧洲应当有一个简明有力的自我概念。法国在反对美国文化影响方面特别积极……他们认为自己是在为欧洲的价值和传统而战……”。欧洲特别是法国对美国文化的反应实质上反映出
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丧失
B.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C.世界政治冲突的不断加剧
D.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在激化
5.
雨果认为其作品《悲惨世界》是一面镜子,“镜子说出了真理,所以被人憎恨,可是这并不能阻止镜子是有用的”。巴尔扎克也说他的作品是反映现实生活的镜子。由此可见,二者的作品
A.创作方法有同一性
B.取材来源十分广泛
C.真实反映社会现实
D.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6.
二战后,某戏剧在巴黎比伦剧院首演,演出尚未结束,观众便成群结队地离开剧场,只有一小部分人坚持下来。而且对该剧给了高度赞扬,后来这出戏在美国一所监狱上演时,出人意料的受到囚犯们的热烈欢迎。据此分析,下列作品与该戏剧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战争与和平》B.《巴黎圣母院》C.《格尔尼卡》D.《西风颂》
7.
灾难电影《2012》的导演罗兰·艾默里奇说:“对我而言,我喜欢描述城市遭受虚拟的劫难,那样会让大家警醒,居安思危。”材料反映出电影艺术能够
A.传播西方宗教文化的普世价值
B.推动世界不同文化间相互交流
C.打破神秘主义的世界末日预言
D.唤起人类对自身命运人文思考
8.
在西方近现代文化史上,英国某文学家从写印度的故事和关于英国的诗歌转而写作儿童文学,后来又转向描写野生动物、社会讽刺和关于船舶机器以及想象的越洋空中旅行的故事。时人评价这一文学现象说:“只有艺术家才能使成人读者对关于动物行为和机器的书读得津津有味。”这一评价反映了当时
A.西方社会精神信仰面临危机
B.进化论促进了人类思想解放
C.社会大众对工业文明的赞美
D.现实主义文学引发社会共鸣
9.
法国著名艺术大师雷诺阿:“自然之中,决无贫贱之分。在阳光底下,破败的茅屋可以看成与宫殿一样,高贵的皇帝和穷困的乞丐是平等的。这种艺术观念导致他们在创作中全力以赴地描绘光。只重艺术的形式,忽视乃至否定艺术的内容。”上述描述是
A.古典主义绘画
B.浪漫主义绘画
C.现实主义绘画
D.印象主义绘画
10.
“他们把绘画止步于视觉感知,痴迷于阳光下的色彩世界,从而彻底改观了西方写实绘画的色彩效果和造型观念。”这一评论针对的美术创作实践
A.受到了影视艺术的直接影响
B.重视表现光色变幻中的客观物象
C.宣告了现代主义美术的诞生
D.追求夸张变形和抽象的表现形式
11.
西方的早期浪漫主义作品,几乎都表达了个人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宣扬快乐为主题。后期作品常表现悲观、失望、迷茫、厌世的情绪,细致地诠释人类自身的痛苦。这种变化反映了
A.音乐家浪漫情怀的缺失
B.科技进步弱化人的作用
C.近代社会转型的冲击
D.现代主义艺术的回归
12.
二战后,某戏剧在巴黎比伦剧院首演,演出尚未结束,观众便成群结队地离开剧场,只有一小部分人坚持下来。而且对该剧给了高度赞扬,后来这出戏在美国一所监狱上演时,出人意料的受到囚犯们的热烈欢迎。据此分析,下列作品与该戏剧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格尔尼卡》
B.《巴黎圣母院》
C.《战争与和平》
D.《西风颂》
13.
《人间喜剧》一开始在中国被译为《人间戏剧》,后来也有主张应该译为《人间闹剧》,认为作品的故事没有喜剧内容,相反,全部是悲剧。巴尔扎克描写的悲剧人物(以葛朗台为例)形成的原因是
A.深受封建压迫和剥削
B.人性畸变、人欲泛滥
C.革命失败、群众被杀
D.精神空虚、陷入迷茫
14.
(题文)“他按照主观理解和创作意图,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形面重新加以组合。这种组合不仅把几个角度所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构造,置于完整性中加以表现,而且把物体构造变形为主观精神所体验到的东西。”“他”的代表作应该是
A.自由引导人民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向日葵
D.格尔尼卡
15.
“它站起来反对18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思想、理性思想以及这些领域内的秩序”,强调“对自然之爱、上帝精神存在和感情力量之间的联系”。最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文学流派是
A.浪漫主义文学
B.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C.现代主义文学
D.社会主义现实文学
16.
法国文学家爱弥儿·法盖解释说:“……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B.《人间喜剧》C.《老人与海》D.《等待戈多》
17.
贝多芬(1770—1827)幼年时期曾追随聂费学习,他对贝多芬的思想起过重要的影响,贝多芬曾说“我恨恶劣的侯爵比我恨强盗更甚!”可见,贝多芬(  )
A.幼年成长环境较恶劣B.开创浪漫主义音乐先河
C.受启蒙思想影响较早D.推动了古典主义的发展
18.
有学者说,浪漫主义作曲家喜欢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中选取题材和形象,因为这里可以为他们的想象提供任意驰骋的天地。该学者意在说明浪漫主义音乐具有
A.人民性
B.民族性
C.幻想性
D.严谨性
19.
关于文学创作,华兹华斯就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他创作出《采干果》等诗歌:赫兹里特主张“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华兹华斯和赫兹里特体现评论的是
A.浪漫主义文学
B.现实主义文学
C.现代主义文学
D.后现实主义文学
20.
下图是19世纪俄国画家列宾的作品,被烈日炙烤得焦黄的河岸上,一队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沉重的脚步拉着货船,在酷日下精疲力竭的向前挣扎。系列创作理念与该作品最为贴近的是
A.“专注于对自然任意瞬间的描绘”
B.“我要如实地表现出我所生活的时代”
C.“最美的艺术品就是要传达出由艺术家的纯粹的幻想”
D.“色彩的目的,是表达画家的需要,而不是看事物的需要”
21.
19世纪,农村的人口四门八方涌向大都市;19世纪,照相机挑战了人们的视觉记忆……他们(特指这一时期的艺术创作者)在城市中长大,他们对农业不再留恋,他们对工业怀抱着亢奋的信心,他们对过去的神话史诗不再怀旧,他们穿着时髦的服装,走在宽敞的城市大道……感觉到工业带来的方便、舒适与富裕的物质生活。材料所描述的美术流派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画派
D.现代主义
22.
据史蒂芬·法辛《艺术通史》记载,1874年,一群被巴黎沙龙拒绝的画家自行举办“艺术家、画家雕刻家无名社团联展”。他们的作品不随时尚,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绘画技法也有创新,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后人称“他们的画作改变了人们观看世界的方式”。这次联展的著名作品是
A.大卫《马拉之死》
B.凡高《夜间咖啡馆》
C.莫奈《日出·印象》
D.修拉《大碗岛的星期末下午》
23.
一战后,一位西方画家说:“我们正在寻求一种建立在根本法则之上的艺术,一种将治好时代的疯狂症的艺术。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秩序来恢复天堂和地狱之间的平衡。”这表明了当时
A.民众对理性王国的失望B.艺术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C.西方社会面临精神危机D.两极世界格局濒临瓦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