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二必修3历史专题检测试卷: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化艺术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8620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7/25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著名绘画作品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北宋汴京东南城角这一典型的区域。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到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细到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谐地组织成统一整体,画中大街小巷,店铺林立,酒店、茶馆、点心铺等百肆杂陈。

苏轼《枯木怪石图》
材料二  1918年5月,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开山之作。新文学以反抗传统、个性解放为思想基础,取得了丰硕成绩。“五四”新文学的兴起,扬弃和超越了古典文学的文化审美形态,成为向具有现代意义或现代性的新文学观念、形态等进行转变的新起点,真正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划出了一条泾渭分明的分界线,其文化意义表现出一种鲜明的对现代意识、现代观念和现代价值标准的建构思想。
材料三 现代主义的美术家似乎是超脱社会,超脱自然的人,他们不直接描写社会和人生,但他们的作品映射着社会和人生,采用的语言是荒诞的、抽象的。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感觉到这些艺术家表现了现代人们的精神创伤,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上强烈的虚无主义。
(1)根据材料一,两则材料分别体现了宋代哪种绘画风格?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五四”新文学体现了哪些现代观念和价值标准。结合所学知识,“五四”新文学的兴起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以来现代主义绘画在创作手法和思想内涵方面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以“文艺与时代”为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足不出户看奥运。1936年第11届奥运会首次通过电视实况转播,共有16.2万观众。1996年第26届奥运会电视实况转播覆盖了214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共达196亿人次。

材料二  “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这句口号并非是旁门左道的骗人花招,而是来自屡创世界各地收视奇迹的电视节目《百万富翁》。这是一个把娱乐与知识竞赛结合起来的节目,参与者靠回答问题可拿走高达100万英镑(或1000万美元)的高额奖金。巨奖的刺激加上节目现场紧张气氛的成功营造,使电视观众的激情空前高涨。这个节目于1998年在英国初次登场,如今已经风靡全球,受到电视观众的热烈欢迎。
材料三 人们虽坐在家中,却可以细细端详法国卢浮宫里每一件艺术品,可以倾听悉尼歌剧院里气势恢宏的演唱会……可以说,艺术借助电视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最广泛意义上的传播。
(1)材料一反映了电视的什么功能?试举例说明。
(2)材料二反映了电视的什么功能?试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明。
(3)根据材料三指出电视如何“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意义上传播”,试举例说明。
3.
   文学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精神瑰宝,是人们的精神家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这一点已经由经验证实,只要翻一下艺术史上各个重要的时代,就可看到某种艺术是和某些时代精神、风俗概况同时出现、同时消灭的。

——法国丹纳《艺术哲学》

材料二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

材料三(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为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抗……启蒙运动推崇理性主义……不喜欢强烈的激情、主观性和混乱无序……人的精神是镜与灯,它照亮通往真理之路,而不仅仅是反映真理,人的精神天生具有想象力与创造性,实际上能够塑造外部世界。

——罗兰·斯特龙伯格《西方现代思想史》

材料四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来到。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现今总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材料五有人问过作者:戈多究竟指什么?作者回答:“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戈多虽然未出场,但他在剧中是居于首要地位的人物,因此评论家们对他提出各种解释,有的解释为“上帝”,有的解释为“死亡”。
(1)据材料一、二,指出丹纳和***观点的相同之处,并指出材料一中丹纳观点的谬误,并用史实加以说明。
(2)材料三中的“它”指哪个文学流派?请根据材料归纳这一文学流派的特点。
(3)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所体现文学流派的特点,请另举一例具有这一特点的法国绘画作品。
(4)材料五中作者是谁?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他为何会回答“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
(5)据***的观点,材料三、四、五体现的文学流派从本质上反映了怎样共同的“社会生活”?

2.单选题(共24题)

4.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 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 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 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 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5.
米勒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乡村风俗画家,他主张“面对自然,对景写生”,其代表作有《拾穗者》。该作品

米勒《拾穗者》(1857年)
A.具有空想社会主义的色彩
B.是印象派绘画的杰出代表
C.表现出工业时代农民的困境
D.对现实主义美术有较大影响
6.
观察下面两幅绘画作品,它们的共同点是
A.都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变化
B.都追求对客观对象的准确描述
C.都反对理性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
D.都着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
7.
电影和电视分别被称为“第七艺术”和“第八艺术”。关于影视艺术出现的条件,表述正确的是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商业利润的驱动是影视艺术发展的动力
③人们感受娱乐和精神需求的需要
④一批世界电影名作和著名艺术家的出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
在西欧某一历史时期,音乐与社会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音乐的服务对象由宫廷转向社会,由贵族转向资产阶级;音乐家也由受雇于宫廷的奴仆变成了为争取个人的成功而创作和演奏的艺术家。适应了这些变化而盛行的音乐流派是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民族主义
D.现代主义
9.
法国文学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和雪莱的《西风颂》是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主要反映了
A.对人性解放的歌颂
B.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歌颂
C.对社会制度的歌颂
D.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10.
有学者指出,继20世纪某个年代相信社会主义未来的那些人而来的是这么一群人,他们唯一的避难是艺术、酒精或毒品;在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社会中,这些作家的主要题材是孤独和“老死不相往来”。这一评论
A.描绘了作家对浪漫主义的向往
B.揭示了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C.揭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
D.反映了作家对社会主义的否定
11.
“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作者是
A.雪莱B.毕加索C.贝多芬D.巴尔扎克
12.
巴尔扎克的名言“细腻与风雅原是朴实的人必然具备的长处,在他身上使他的谈吐更耐人寻味,不亚于主教的辞令”,这反映了巴尔扎克的创作风格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理想主义D.现代主义
13.
海涅在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后写下《颂歌》,内容是“我是剑,我是火焰。黑暗里我照耀着你们,战斗开始时,我奋勇当先,走在队伍的最前列……”下列美术作品与此文学风格一致的是
A.
B.
C.
D.
14.
一般来说,一切艺术的永恒的源泉就是生活。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反映的社会情绪是
A.拜金主义泛滥B.对“理性王国”失望
C.理想主义盛行D.对古典文化的憧憬
15.
卫姆塞特和布鲁克斯在《西洋文学批评史》中,把现实主义理解为十九世纪中叶一种抵制“不现实的各种事物”的逆动。所谓“逆动”是指
A.挑战浪漫主义B.批判丑陋现象C.否定理性王国D.反对工业革命
16.
下图是西班牙画家达利的《内战的预感》,作品中的主体形象是人体经拆散后重新组合起来的荒诞而又恐怖的形象。据此判断该作品属于
A.浪漫主义艺术
B.现实主义艺术
C.印象画派艺术
D.现代主义艺术
17.
下图内所叙内容为某美术流派具有的一些特征。对于该流派兴起的时间与地点,正确的是
△不主张用画笔吃力地写实风景或肖像
△不用纯粹的颜色和形状认识日常对象
△利用下意识表达猛烈的情绪和形状
△绘画的目的不是反映现实而是创造现实
A.14世纪,意大利
B.19世纪初,法国
C.19世纪70年代,荷兰
D.20世纪,法国
18.
1949年,斯大林七十寿辰,法国共产党专门派人请毕加索为斯大林画了一幅肖像画以表祝寿。毕加索以反传统绘画技法完成这幅作品。此画( )
A.域中有诗,歌颂伟人
B.色彩艳丽,光彩照人
C.真实反映领袖的光辉形象
D.视觉异常,有支离破碎之感
19.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描绘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的情景。在画作展览时,一名德国军官问毕加索:“这是你的杰作吗?”毕加索面色严峻地说:“不,这是你们的杰作!”这说明绘画具有
A.艺术性
B.思想性
C.阶级性
D.社会性
20.
“我希望音乐带来比其他艺术更大的自由,因为音乐并不仅是自然的产物,而且是自然与想象的神秘结合。”能反映以上思想的音乐作品是
A.《牧神午后》
B.《第六(悲怆)交响曲》
C.《命运交响曲》
D.《第三(英雄)交响曲》
21.
“在这部作品中,贯穿全曲的是贝多芬理想化了的英雄形象,音乐在充满矛盾冲突的发展中体现了这些英雄人物在为自己的革命目标斗争中的豪迈、自信、英勇,他们的牺牲在人们心中所引起的沉痛哀悼,以及他们胜利凯旋时的壮丽情景。”“这部作品”的艺术风格是: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22.
凡·高一生只卖出过一幅作品,却在死后留下丰富的遗产。下列作品中有一幅是他的作品,该作品运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这幅作品是
A.《向日葵》
B.《日出·印象》
C.《格尔尼卡》
D.《拾穗者》
23.
19世纪早期欧洲工人独立运动的爆发,使人们特别是思想敏锐的作家们开始思考社会的变故。他们用锋利的笔触真实地描绘社会的众生万象,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进行无情的揭露和强烈的批判。下列反映了这种思考的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
C.《等待戈多》
D.《老人与海》
24.
外国语学校决定举办一次介绍欧洲文化的活动,准备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演讲,讲题包括:“拜伦的诗歌创作”“雨果的小说艺术”和“德拉克洛瓦的绘画艺术”等。为配合这项活动,学校还决定安排一个“舒伯特之夜”的音乐会。下列为这次活动拟定的主题,恰当的是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
B.启蒙运动时期的艺术
C.浪漫主义的文艺
D.现实主义的文艺
25.
美国好莱坞梦工厂制作的动画片《功夫熊猫》大量运用了电脑特效,单是制作熊猫阿宝乘“火箭椅”冲上半空一幕,便同时动用了“箭火”“光效”“爆破”“烟火轨迹”等多达54个视觉特技效果。这最能说明
A.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
B.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
C.为了更好地吸引观众
D.更好体现影片的主题
26.
有文学家在评论某一文学流派时说:“(它)创造的艺术世界不是模拟现实的‘镜像世界’,而是一个想象的、超现实的、主观化了的世界,通过塑造这个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理想世界,纵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和表达愿望。”据材料所知,此文学冢所评论的文学流派是
A.古典主义
B.自由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实主义
27.
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某个流派的作家“行使了社会学家、社会史家以及社会批评家的职能,生动地记述了这个时代纷至沓来的所有紧要事件,其中既有公共生活事件,又有个人生活事件:都市社会、工人状况、贫困、性、婚姻、妇女角色”。这个流派是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现实主义

3.选择题(共5题)

28.

从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的组建等内容中,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其名称应是(    )

29.

我国农业经历了“{#blank#}1{#/blank#}”的原始阶段。在{#blank#}2{#/blank#}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blank#}3{#/blank#}和{#blank#}4{#/blank#}工具。 《战国策》记载:秦国“{#blank#}5{#/blank#}”,就是用牛耕种。  

30.

0<x12 时,4x<logax ,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

31.

根据短文内容和所给中文提示,写出空白处各单词的正确形式。每空限填一词。

    Jenny is an English girl. She is {#blank#}1{#/blank#} (九) years old. Today is {#blank#}2{#/blank#} (三月) 16th. It's her birthday. She wants to have a birthday {#blank#}3{#/blank#}(晚会). It is {#blank#}4{#/blank#} (在) seven this evening. But her uncle and aunt are{#blank#}5{#/blank#} (迟到的).She {#blank#}6{#/blank#} (见面) five of her friends. They buy her a big birthday cake,two boxes of{#blank#}7{#/blank#} (牛奶), a basket of fruit, and {#blank#}8{#/blank#} (一些) school things. Jenny wears a{#blank#}9{#/blank#} ( 绿色) sweater and brown trousers. She looks very nice. They all {#blank#}10{#/blank#} (度过) a good time.

32.

根据短文内容和所给中文提示,写出空白处各单词的正确形式。每空限填一词。

    Jenny is an English girl. She is {#blank#}1{#/blank#} (九) years old. Today is {#blank#}2{#/blank#} (三月) 16th. It's her birthday. She wants to have a birthday {#blank#}3{#/blank#}(晚会). It is {#blank#}4{#/blank#} (在) seven this evening. But her uncle and aunt are{#blank#}5{#/blank#} (迟到的).She {#blank#}6{#/blank#} (见面) five of her friends. They buy her a big birthday cake,two boxes of{#blank#}7{#/blank#} (牛奶), a basket of fruit, and {#blank#}8{#/blank#} (一些) school things. Jenny wears a{#blank#}9{#/blank#} ( 绿色) sweater and brown trousers. She looks very nice. They all {#blank#}10{#/blank#} (度过) a good time.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4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