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861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7

1.判断题(共3题)

1.
在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威胁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
2.
1979年元旦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标志着祖国大陆对台湾政策的重大发展。“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两岸关系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3.
1995年中共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材料分析题(共3题)

4.
二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严重影响国际关系的正常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冷战”中美苏双方往往通过意识形态的棱镜来看待对方,把对方视为敌人……美苏的意识形态斗争同它们争夺战略优势与利益结合起来,从而具有更强的攻击性和欺骗性……共同的战斗未化解美苏之间长期存有的互相猜疑。美国谴责苏联的帝国野心和俄罗斯扩张主义情结,苏联指责美国在世界扮演宪兵、行使霸权。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二 不结盟运动于1961年在贝尔格莱德成立,25个国家参加了其第一次会议,但是到了第二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时,参与国家数量几乎翻了一番。贝尔格莱德会议的关键政治内容是强调成员国的团结,警告超级大国不要把“冷战”带入第三世界当中,并呼吁所有的国家不要将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到20世纪60年代末,国内政治的不稳定使得不结盟运动履行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承诺的工作陷入困境。

——文安立《全球冷战》

材料三 在过去的50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它们共同维系着欧洲的稳定、和平和发展……在21世纪可预见的时间内,欧洲仍然是两个联盟共存的欧洲。

——姜宪明何苗《国际关系与大国战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性事件。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并分析不结盟运动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3)材料三中的“两个联盟”分别指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5.
明清时期是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不仅有王朝兴亡,也有新的“经济型态”以及对旧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理念冲击后的反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明清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制度采取的变革措施是什么?哪一历史事件结束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2)明清以来,商品经济开始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积极因素”。指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哪些政策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晚清时期,我国传统经济有何变化?对我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什么影响?
6.
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不断碰撞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伏尔泰认为人类文明、科技的发展史都是从中国肇始,而且长期遥遥领先。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通过对中国思想和政治的赞美,表示了反对神权统治下的欧洲君主政治的残暴统治,而把一个具有崇高理性、合于道德的政治制度作为理想目标。
——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革命与改良两派都取法于西方,向西方学习。卢梭、孟德斯鸠等英雄形象,成为两派人汲取思想和战斗激情的共同来源。自维新运动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怀忧国忧时之思,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而后革命派以一往直前之气推翻了清王朝,产生了中华民国。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以新文化运动为标志,利用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批判与解构深入到核心层面,荡涤了几千年来的封建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此后中国文化发展演进的主旋律则是要寻求中国文化的现代重建。
——李翔海《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化发展的新起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伏尔泰认为“中国科技遥遥领先”,试举两例科技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推崇中国文明对欧洲思想和政治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革命与改良两派”所汲取的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主要政治学说。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运动在思想领域“承担时代使命”发挥的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利用西方现代文化”的主要思想。分析新文化运动“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学与西学碰撞的认识。

3.单选题(共20题)

7.
“他使每一个居住区的居民都相互成为其他居住区的(名义)乡民,为的是使新公民们……可以借其居住区的名称来称谓;雅典人私下里以区名相称即源于此。”引文中的“他”对雅典最大的贡献是
A.为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B.正式确立雅典的民主政治
C.使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D.使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8.
美国制宪之父麦迪逊曾说:“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就美国1787年宪法看,材料体现的原则是
A.邦联制与民主共和
B.联邦制与民主共和
C.邦联制与分权制衡
D.中央集权与分权制衡
9.
根据“光荣革命”后建立的政治制度,英国由少数贵族掌管政权。……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陈旧的制度”被淘汰是通过
A.《权利法案》颁布
B.责任内阁制形成
C.1832年议会改革
D.两党制度的确立
10.
“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这一条款应出自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载:“他们于1855年4月第三次攻取武汉,并席卷湖北和江西,将曾国藩困在江西境内。……整个长江流域都落入了革命军之手,命运真是太照顾他们了。”材料评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中的
A. 金田起义 B. 北伐 C. 定都天京 D. 西征
12.
西方学者曾这样描述某一历史事件:“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该事件是
A.中共三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13.
解放战争时期,一国民党高级将领在被俘后说:“这一战非雄才大略之人是作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这位国民党高级将领由衷赞叹的是人民解放军哪一战役高超的指挥艺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4.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不同时期共颁布了四部宪法: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下列关于1982年宪法评述正确的是
A.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B.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C.标志着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初步建立
D.使中国民主政治建设逐步法治化
15.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讲到:“这次会议的任务是:制定宪法;制定几个重要的法律;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员……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是
A.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会议
16.
李鸿章在1863年致曾国藩的信函中说:“鸿章尝往英法提督兵船……以中国军器远逊于外洋为耻……若驻上海久,而不能取资洋人长技,咎悔多矣!”为此,他创办了
A.安庆内军械所
B.发昌机器厂
C.轮船招商局
D.江南制造总局
17.
明朝商人黄汴对苏州市场有这样一段记载:“苏州聚货缎匹外,难以尽述,凡人一身诸行日用物品,从其所欲皆有。”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
B.地域性商帮开始出现
C.区域长途贩运兴盛
D.城市商业发展繁荣
18.
清蒋炯《踏车曲》描述了某劳动工具,“左足才过右足续,踏水浑如在平陆。高田低田足灌沃。不惜车劳人力尽,但愿秋成获嘉谷。”该工具是
A.
B.
C.
D.
19.
“1487年,探险取得了惊人的进展,因为这一年……大风连续将他的船队向南刮去……当风变小时,他们早已不知不觉绕过了海角。他在印度洋的莫塞尔贝登陆……”这材料中的“他”是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20.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B.无产阶级的辛勤劳动
C.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D.电力发明的广泛应用
21.
“赫胥黎把这个新学说当作划破黑暗的一道闪电来欢迎。……但同时也引起不少人的攻击,歪曲的宣传、讽刺的漫画,乃至公开的谩骂也蜂拥而至。”引起如此巨大反响的“这个新学说”是
A.万有引力定律
B.生物进化论
C.量子力学
D.相对论
22.
《中国近代报刊发展概况》记载:“甲午以后,言维新变法者如狂,于是________、《湘学报》等……恶旧俗而维新之是求,如保中国不保大清,变君主以为民主之说,亦时有流露。”材料中“________”部分应为
A.《申报》
B.《时务报》
C.《民报》
D.《新青年》
23.
1924年孙中山在《建国纲领》中指出:“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这表明孙中山主张
A.调节社会财富,解决民生问题
B.开展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剥削
C.通过政治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D.进行民族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24.
安德烈耶夫认为:“他是优越的浪漫主义者、伟大的(才能尚未充分施展的)天才,他或许是整个文学界的第一个无产阶级义士一一他上上下下地滚动着现实主义的西叙福斯之石……他用自己的浪漫主义的伪现实主义制约生活。”“他”的代表作品是
A.
B.
C.
D.
25.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建设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从这段材料中可以看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①积极开展睦邻友好交往
②积极参与地区合作与交流
③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④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6.
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建设社会主义“要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达到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们引导到共产主义。”由此可见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确保国内战争胜利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巩固了工农联盟
C.斯大林模式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推动苏联农业持续发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3道)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7